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摘要“情境”与“情景”这2个词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通过对“情境”与“情景”的比较,尤其是通过对化学教学“情境”与化学教学“情景”进行比较,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广大化学教师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教学情景教学情境联系区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要素。

“情景”或“情境”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或“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景”或“情境”、确立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是要创设教学“情境”还是要创设教学“情景”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情景”和“情境”的注释
情景: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形与景象。

情境:情况;境地。

“情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空间中的具体情形;情境指某一段时间和空间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1]。

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情境”一词所指的时空范围比“情景”要大,“情境”比“情景”包含着更多的情形,“境”中有“景”。

2 心理学家们的阐述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教育中有3个要素或焦点区域同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有关,这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

学习情境是指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2]。

林格伦指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包括了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

我国心理学家陈琦、刘儒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时写道:“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作者在叙述教学过程时写道:“创设情景。

正式上课之前,先来一段引子,唤起学生的兴趣……”[3]
由此可以理解陈琦、刘儒德2位教授在使用“情境”与“情景”上是有针对性的。

3 化学教育界的阐述
《化学教学论》一书认为: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的情感环境”,只要在讲授新课之初设置某种情景、引发有利于后继教学的情感就是实行情境教学了,以至于把“教学情景”作为“教学情境”的同义词,对两者不加以区分[4]。

《化学教学论》一书的观点非常鲜明,在论述中明确表示了“教学情境”与“教学情景”的区别。

《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一书在论述好的化学问题具有的一般特征时,写道:“2.新颖的问题情景”,可是在后面的具体论述中却又是这样写道:“良好的化学问题设计需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5]
该书不加区别地在同一段论述中使用了“情境”和“情景”2个词,容易让读者错误地认为“情境”与“情景”就是同义词。

《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一书认为:学习情景实质上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

学习情景中既有“情”又有“景”,“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景”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6]。

而《化学探究学习论》认为:化学学习情境是与一定的化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文化、环境和活动等。

化学学习情境的“情境”是既有“情”又有“境”,是“情”“境”互融的[7]。

这两本不同的著述中分别使用了“情境”和“情景”,从中可以看出,“情景”与“情境”应该是同义词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一书指出:化学教学“情景”是指,在化学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各种景物。

这里的景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素材,指的是与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能够激起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8]。

《化学教学设计论》一书指出:情景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创设情景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习者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中发生[9]。

4 新课程标准的阐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提出的5条“教学建议”中,有3条提出了创设教学情景的建议: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情趣;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0]。

以上2本书及新“课标”中都使用了创设教学“情景”而不是创设教学“情境”这个词,笔者的理解是创设教学“情景”比创设教学“情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创设教学“情景”更多地是针对具体的某一节课或需要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5 总结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第一,目前各位专家以及新课程标准都一致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或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都是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或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各位专家在化学教学“情境”和化学教学“情景”的名称使用上较为混乱,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有的专家认为教学“情境”与教学“情景”是有区别的,有的专家认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情景”,由此产生了在同一篇文章使用“情境”和“情景”2个词的混乱现象。

第三、教学“情境”之中包含着教学“情景”。

相对于教学“情境”而言,创设教学“情景”是针对时间较短、活动空间较小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教学设计,如某节课或某个具体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创设教学“情境”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教学设计,如单元教学设计或一个较大型的探究活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考虑的因素比创设教学情景时要
更全面周到。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之,创设教学情景本质就是提供或呈现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素材,进而引发学生后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是学习的“催化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在撰写时得到了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林俊兰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067
[2]林格伦(H.C.Lindgren)著.章志光,张世富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3:9-1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5,235
[4]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
[5]王祖浩,张天若等.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
[6]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34-135 [7]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12
[8]郑长龙.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4
[9]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