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6-06T11:52:56.6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学研究》2014年5月中作者:吴文珍[导读] 有人说,中学生学英语是“七年级兴趣大,八年级便分化,九年级见了就害怕”,情况的确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吴文珍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尤其对有潜力的中等生有助推力。

对那些自卑感很强的学生,特别要多加关心和鼓励,让他们多参与,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消除心理障碍,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逐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的目的。

关键词:两极分化;沟通;激发学习热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建立自信心有人说,中学生学英语是“七年级兴趣大,八年级便分化,九年级见了就害怕”,情况的确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一、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进入初中时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城的小学有条件有师资开设英语课,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很多农村的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对英语的认识是空白的。

七年级的时候,优秀生基本上都是有小学英语基础的,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深度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他们的影响,基础差的慢慢的被老师和同学甩下,从而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滑落到差生的行列。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农村的孩子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当然更难接触到外语,同时觉得英语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学不学都没有太多的意义。

七年级的时候还可以凭兴趣和热情学习英语,成绩较好;但到了八年级,教材中的词汇量、句型和语法项目等增加了很多,因此,这些对英语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怕吃苦,逐渐将学习精力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实用的科目上去,逐渐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由于一部分学生只花心思去学语法,背单词,死记硬背词组,而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用的实践中去,导致他们不能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使用英语,遗忘很快。

另外,部分学生音标没掌握好,也不注意拼读规则,老师带读单词的时候总是用汉语给单词注音,这样单词读不标准,也丧失了自我学习单词的能力,很多同学抱怨说单词今天背明天忘,正是这种错误的单词学习方法所致,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很多学生更是感到英语学习力不从心,进而无奈地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4)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面,对外界文化了解太少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是中国农村文化,对大都市以及国外的文化太陌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涉及文化和情感方面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很多事物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学生都没有见过没有听过,当学习内容和学生共鸣点少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减退,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成为所谓的差生。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忙于赶进度,忽视后进生
仁爱版的教材每学期4个单元包含12个话题,课文多,单词词汇量大,而且教学时间紧。

多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赶进度,上课练习时间少,因为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很多教师因此忽视了成绩落后的学生,对他们不够关注和耐心,或者因为班级人数多,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分配不够,久而久之,差生越差,学习没有积极性,丧失学习信心,甚至放弃英语。

(2)师生关系不融洽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父母,不管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有其他方方面面都应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

如果师生不能沟通,学生不信任教师,或者教师用语言伤害了学生,产生对立矛盾,会使学生讨厌上英语课。

(3)教学方法不灵活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手段陈旧,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课堂气氛难以活跃,效果不佳。

这样,常常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信心,导致成绩越拉越远。

以上是造成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主要因素。

那么,如何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这种分化呢?
二、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
1.从学生的学上下功夫
(1)明确学习英语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加强学英语的目的与动机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教师应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英语、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学好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唤起学生的“内因”。

转变学生的观念,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英语不单是一门考试课程。

在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交往和信息交流的必要语言工具。

掌握这门工具对他们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非常重要。

如在以后的大学学习中或是毕业后工作中,不管在哪个专业或行业,都会需要接触国外的专业资料。

在现在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需要英文知识,如英文的影视剧,英文界面的网络游戏。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起始阶段,教师就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每天听录音、朗读英语、背诵重点段落,每天及时巩固复习,尽量预习。

上课积极参与互动,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这些有赖于教师勤检查,常督促,及家校的密切配合。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许多学生英语成绩下降,学法不对头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从语音教学开始,教师就应把如何拼读、如何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按照字母组合发音规律记忆单词。

再如,听力、阅读、写作的技巧,工具书的使用,如何复习、如何记读书笔记等方法,都应逐渐指导学生掌握。

向学习方法要效率,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

2.从教师的教上下功夫
针对“两极分化”的成因,教师要在教学上对症下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

课堂上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等,大胆采用直观法、情景法、交际法等等,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之中,松驰有度,紧张有序。

教学手段尽量现代化。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素养,并且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地、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尊重热爱学生,促其建立自信心。

根据成功教育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和要求,都渴望自己能成功,都有被教师、家长和同学认可的要求。

所以,教育者如果在教学中除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外,能够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并加以热情鼓励和赏识,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尤其对有潜力的中等生有助推力。

对那些自卑感很强的学生,特别要多加关心和鼓励,让他们多参与,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消除心里障碍,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逐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的目的。

同时,多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能体验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成功感。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

(3)信任依靠学生,开展互相帮助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建立互助关系。

组织优秀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带领同伴朗读或背诵课文,帮助解答疑难问题;还可放手让优秀生与潜能生校改部分作业(如听写练习等),共同提高。

其次要对有可能掉队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特别是要把差生和优生组合在一起,让优等生帮差生,达到共同学习,互助互学的目的。

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4)承认智力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中学生智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为此,教师应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

我的一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基础的厚实与否分成A、B、C 三个层次,尽力形成“A类吃得饱,B类吃得消,C类吃得了”的良好局面,让每类学生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因而使优秀生感到英语大有学头,潜能生也信心倍增,而后进生不觉得压力太大。

总而言之,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形成的原因多且复杂,要避免发生两极分化并不容易。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有赖于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更有赖于学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广兆中学邮政编码:3637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