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12摄影构图)
•(运动方向、速度、轨迹等对比)
五、支点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 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
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
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
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
就是画面的支点。
•《长江万里图》 陈复礼摄
•《火焰山》 陈复礼摄
《沧海一粟》 郭艳民摄
•《人间》 徐力群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陈复礼摄
《Santa Monica Beach》 郭艳民摄
第六节 动
感
一、画面内部运动 二、画面外部运动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一、画面内部运动
(1)利用快门速度的控制;
(高速快门,凝固运动瞬间;)
( 慢速快门,动体形成虚线条)
•《蛟 龙》
•《超人》 方树生摄
•《雪山冲浪》 罗更前摄
<Autumn in Central Park>
二、前景的作用
影视运动摄影中,加用前景加强动 感;
二、前景的作用
前景景物与主体、背景景物形成联 系或对比,表达主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前景的作用
填 补 画 面 中 过 多 的 空 白;
•《江雾》
•《清华园的历史》
<Ducks in Central Park>
•《水乡美如画 》 陶建秋摄
《Oxford in Spring》
•《河道弯弯》 郭勇坚摄
•《国魂》 鲍昆、凌飞、李川摄
•《饥饿的女孩》
•《过马路》 柯夏、王一波摄
•《对角线构图图例》
•《裸跑者》
对称式构图(4)
•《秋塘清趣》 钟大年摄
•《水乡怀想》 林森摄
序 言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 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 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
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
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
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归
来》
二、画面外部运动
(3)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爆炸式画面”。
•《雏燕于飞》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影视摄影中,体现为推、拉、摇、移; 图片摄影中,可形成“追随拍摄”的 效果。
•《幸福路上》
白植槟摄
/overseas/kb/kp.htm
•《战士之死》 罗伯特。卡帕摄
《赶鸭》
99摄影 杨威摄
•《发球》
郭艳民摄
<Little Bear>
<Little Bear>
《飞鸟》 郭艳民摄
•《巴特兹压倒罗纳尔多》
•《原子的达利》
哈尔斯曼摄
•/jcsy/symj-K1.htm
戴力群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4)光圈:大 光 圈;
•《路边的问候》 北京广播学院83摄影 韦大军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5)追随拍摄:
主体实,前后景成为虚线条;
•《瞧闺女》 詹耀福摄
•《出诊》 北京广播学院77摄影 岑传理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6)天气条件:
风、霜、雨、雪、雾等。
•《雾》
•《回娘家》 刘广辉摄
二、前景的作用
交代主观视点,拍摄主观镜头。
马克•吕布摄
三、框架性前景
加强画面的图案美; 突出主体; 遮挡后景中多余的事物。
《苏州东山启园一景》
•《伴儿》
•《秋荷朝雾隐白塔》
•《琉璃厂》
马克。吕布摄
•《构图》
梁国太 摄
<Howard Blanning>
《林肯纪念堂》
•《千秋业绩》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明暗对比
•《窗 前》
•《静夜的窗口》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色彩对比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
•《搅麦场》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框架性前景
•《竹乡》 段晓明摄
•《红棉帆影》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动静对比
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
利用运动对比
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渲染气氛; 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三、背景的处理
(1)对于主题表现有意义;
<Father and Son>
•《冯巩》
牛群摄
•《咱们那时候》 北京广播学院 田广摄
《深圳。1985》
马克。吕布摄
《喜庆佳节》
伯伟摄 00函授
三、背景的处理
(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和主体有对比;
•《花卉素描》
黎照芳摄
《风•草》Linusyin摄
三、背景的处理
(3)背 景 要 简 化;
(画面简洁与否主要取决于背景简化的程度)
《Santa Monica Beach》郭艳民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
光线:逆 光 照 明; 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 光圈:大 光 圈; 追随拍摄:主体实,前后景成为 虚线条; 天气条件:风、霜、雨、雪、雾 等。
(长焦距镜头,强化横向运动动感)
•《飞行抢救》
一、画面内部运动
(3)采用斜构图;
一、画面内部运动
(4)表现运动轨迹或运动附属物。
•《上学》
北京广播学院 仇绍强摄
二、画面外部运动
(1)影视摄影中,为推、拉、摇、移、升降;
二、画面外部运动
(2)图片摄影中,可晃动相机拍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北京广播学院83摄影韦大军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1)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
《东校园教堂》郭艳民摄
•《牲畜交易》
王世龙摄
简化背景的方法
(2)光线:逆 光 照 明;
•《逆光人像》
简化背景的方法
(3)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
•《性格赞》 张桐胜摄
《蜻蜓》
杨秋玲摄 00函授
《小女孩》
杨秋玲摄 00函授
•《友情》
•《红舞》
宋海晖摄
•《洪流滚滚》
刘春英摄
《穿梭》
孔艳铭摄 00美术
《打 铁》
肖扬摄 函授
《车流》
王琎摄 01电编续本
•《星雨》
卢振光摄
•《旱冰鞋》
•《夜行烛光》
•《网球被击》
•《毕加索》 哈尔斯曼摄
•《女芭蕾舞演员》
一、画面内部运动
(2)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
(短焦距镜头,强化纵向运动动感)
画面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世界性语言 “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
《悼亡灵》
鹿启海摄
•《乞丐》
三、画面要简洁
简洁可以突出主体 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 绘画是加法 摄影是减法
•《第一乐章》 北京广播学院 王生摄
•《岁月》
薛国庆摄
四、画面的形式美
画框内的事物都是经过了我们重新组织 的事物 画面形式美感的强弱,完全不是“观念 问题”,而应是“条件、时间是否允许” 的问题 观察力、想象力是摄影师的必备能力
•《射 箭》
•《美国模范监狱》
布列松摄
第三节 前
景
一、前景的定义 二、前景的作用 三、框架性前景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前景的定义
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 镜头最近的景物。
二、前景的作用
加 强 画 面 的 空 间 感;
《西校园七桥之一》郭艳民摄
《路边的问候》 郭艳民摄《西校园的教堂》郭艳民摄威尔斯摄二、陪体的作用
(3)陪体有时可以同时做前景。
•《讨价还价》 王新华摄
三、陪体的处理
直接处理陪体
间接处理陪体
直接处理陪体
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 位置; 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 主体;
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 以说明问题的局部。
摄影构图的两个规律
根据被摄事物的骨架结构 根据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伍迪.艾伦》
主体的面积
直接突出主体 间接突出主体
直接突出主体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间接突出主体
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为前景而前景”; 一般忌讳过大、过亮、过虚; 注意前景和主体的配合。
第四节 背
景
一、背景的定义 二、背景的作用 三、背景的处理
一、背景的定义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 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
二、背景的作用
《路旁偶拾》郭艳民摄
第一章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第一节 主
体
一、主体的定义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
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
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
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
表达内容的中心 结构画面的中心
一、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 二、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 三、画面要简洁 四、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