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辊式矫直机的发展趋势及其结构特点_栗林
辊式矫直机的发展趋势及其结构特点_栗林
3.1.4 齿轮传动(以九辊矫直机为例)的布局合 理,第Ⅲ、Ⅳ轴与第 3、7 轴为同一根传动轴,即实现 了第 3、7 轴作为分配传动的主动传动,符合第 3、7 轴矫直力最大的现状。
图2
图3
调整装置。在工作辊长度方向上通常有 3~4 根短支 承辊实现对工作辊的支撑,上支承辊与工作辊通常 采用交错布置,在 X 、Y 方向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辊 的刚度。下支承辊与下工作辊正对布置,有利于氧化 铁皮的顺利排出。
40
图4
3.3.3 工作辊(见图 5)采用辊颈(材质为碳钢)、 辊身(材质为镍、铬、钼合金钢)分体制作,经热装后 加工而成,既保证了辊身材料高硬度、高耐磨性、高 淬透性材质的要求,又能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使得 辊颈的加工更为容易,成本更为低廉。工作辊芯部为 中空结构,可进行通水冷却。
图5
工艺与装备
3.3.4 与轧机类似,矫直机的辊系可由快速换辊 装置经机座侧面整体拖出,实现整体更换,整体更换 的换辊时间可缩短至 3 小时以内,容易实现与轧机 检修时间的匹配,整体提高作业率。
!!!!!!!!!!!!!!!!!!!!!!!!!!!!!!!!!!!!!!!!!!!!!!!
(上接第 21 页)
2
δa=C 3Fa 3
将式(11)代入(10)得:
(11)
K b=
3Fa δa
1
×10-(3 kgf/μm )=C 3'Fa 3
3.1.6 变速机构的刚度计算
(12)
影响机械传动刚度的部件中,除滚珠丝杠副系
L I L in (M achinery E quipm entFactory ofJinan Iron and SteelG roup C orp.Jinan 250061) A bstract:The im provem enttrend ofcom pound rolllevelerw as introduced briefly,and the typicalcharacteristic w as analyzed and dem onstrated in the text. K ey w ords:C om pound rollleveler, Im provem enttrend, Fram e characteristic
3.3.5 支承辊材质采用中碳镍、铬、钼合金钢,热 处理后表面硬度略低于工作辊面,在工作辊辊身长 度方向上通常采用三根(或四根)支承辊进行支撑, 从而保证了工作辊在矫直状态下的辊身刚度。
3.4 压下系统 3.4.1 与轧机系统类似,压下系统的常规结构为 电机、齿轮减速机构,蜗轮、蜗杆的第二级减速机构, 丝杆丝母的第三级减速(增力)机构(见图 6),传动侧 与被动侧由中间浮动轴联接,浮动轴端装有电磁离 合器,可以实现压下系统的单侧调整。
3.5 弯辊装置 弯辊装置是该设备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上辊 的弯辊可以实现中浪缺陷的矫平。具体为减速电机 拖动蜗杆、蜗轮副拉动拉杆,拉杆拖动曲柄带动偏心 轴转动,依靠偏心量实现调整弯辊量。 3.6 快速换辊装置 快速换辊装置是通过将上下辊架制作成为小车 形式,支承辊和工作辊集成在辊架上,在使用位置予 以固定,当换辊时,松开固定联接,由快换电机拖动 将辊架由机座侧面拖出,实现整体快换。 结论:随着用户对钢板质量要求的提高,辊式矫 直机将向高刚度、大矫直力、针对钢板缺陷的专门功 能结构的方向上发展,并尽可能降低线上维护时间, 通过自动控制和液压系统的提高来简化制作结构和 操作使用。
3.3.2 上工作辊、上支承辊、下工作辊、下支承辊 分别固定在上下辊架上(见图 4),支承辊与辊架采用 螺栓连接,工作辊通过碟形弹簧拉靠在支承辊辊面 上,矫直辊轴承不承受矫直力,而完全由支承辊轴承 来承担。
图1
3.2 机座 辊式矫直机机座(见图 2)大都采用预应力式机 座,其主要由压下齿轮箱、中间连接梁、矫直机底座, 通过贯穿螺栓联结,贯穿螺栓由上下螺母予紧,予紧 力由空心的贯穿螺栓通蒸汽加热的延伸量来保证, 因而该结构的矫直机座比整体牌坊式的矫直机座刚 度有较大提高,通过配备在线的检测与调整装置,可 容易的实现钢板的精细矫直。同时其余各件均采用 了铸焊结构,易于制作及实现加工,便于运输和安 装,从而大大优于整体牌坊式的矫直机座。 3.3 辊系 3.3.1 辊系的结构布局(见图 3):工作辊下 5 上 4(或上 5 下 6),其中下(或上)工作辊含前后导辊,前 后导辊辊径加大并可以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单独调 整,导辊既可以作为矫直辊,又作为矫直钢板咬入的
图6
3.4.2 压下丝杆下面装备液压安全装置 (液压 垫) 以便在设备过载、卡钢和停电时快速松开矫直 辊。另外液压垫还有微调的作用,能够实现带压压 下,与在线检测系统配合使用,可达到最佳矫直效 果。最新的设计趋势是直接采用液压压下,取消了机
图7
械压下装置,降低了设备的制造难度,但对液压系统 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式(8)、(9)(12)、(13)代入式(7)简化为:
K 0≈ 1 KN
1 + 1 +1
K km in K b
=1
C 4+
1
1
C
F'
3 aX
3
4 综合拉压刚度的数学模型
(14)
将式(6)、(14)代入式(2)得:
K'0=
K'R·K0 K'R+K0
=
1
1 C 1K s2+C 2K s
+C 4+
1
1
C 3'Fa 3
工艺与装备
辊式矫直机的发展趋势及其结构特点
栗林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
摘 要:本文就辊式矫直机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和论述。
关键词:辊式矫直机 发展趋势 结构特点
Impr ovement Tr end and Fr ame Char acter istic of Compound Roll Leveler
2.6 装备液压安全装置和快速松开装置以便在 设备过载、卡钢和停电时快速松开矫直辊。
2.7 上、下矫直辊和支承辊分别装在各自的框架 上,框架及其辊子可以侧向移动进行快速换辊,实现 辊系的线外整备 (即拥有两套以上的辊系装备供给 一套矫直机使用)。
2.8 矫直机入口处装有水或压力空气,以清除残 留的氧化铁皮。
统之外,就是变速机构的扭转刚度 K t。由于变速齿轮 或同步带轮与轴之间都是通过平键或锥形涨套相
连,可以认为是刚性连接。而变速齿轮或同步带轮的
直径都较相连的轴径大、轴向长度小,所以其扭转刚
度要比电机轴和滚珠丝杠轴大的多,因此变速机构
刚度 K t 为: 1 ≈0 Kt
(2)机械传动刚度 K 0
(13)
由上式可以看出,伺服进给系统的系统增益 K s
和丝杠的预拉伸力 Fa 是影响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综合拉压刚度的 主要因素,这两个量是可调整的。因此,在设计和装
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这两个量。但这两个量最终反
映到对伺服进给系统精度的影响上,其值是即不能
过大,也不能过小,应当取其最佳值。
41
39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6 年第 3 期 总第 172 期
辊传动装置拖出到传动侧机架外,在机架的传动侧 进行换辊工作。这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便于完成辊 系和万向接轴连接和脱开的操作。
3.1.2 主传动齿轮分配箱(见图 1)箱体采用铸焊 结构,具有制造周期短、箱体强度高、整体重量轻等 优点;
3.1.3 减速箱轴承座采用剖分结构,易于拆卸和 安装,使得检修更加方便;
2.9 在矫直辊入口处安装一弯头压直机,消除头 部钢板的上翘;
2.10 为了避免矫直辊辊面的滑伤,辊面应具有 一定的硬度。对四重辊式矫直机必须保证工作辊和 支承辊的辊面硬度有一个差值。
3 辊式矫直机的主要结构特点: 辊式矫直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传动系 统、机架、压下系统、辊系、上辊平衡系统、导辊升降 装置、弯辊(辊型调整)装置及换辊装置等。其设计主 要有以下特点。 3.1 主传动系统: 3.1.1 主传动系统采用电机、弹性联轴器、主传 动齿轮分配箱、安全联轴器、万向联轴器到工作辊的 传动方式,其主传动齿轮分配箱将减速箱与齿轮分 配箱设计为一体,使得传动系统结构紧凑,从而易于 实现从传动侧进行换辊,因其换辊方式是将传动电 机、主传动齿轮分配箱、万向联轴器连同辊系均由换
1前言 我国的钢铁工业现有三十余条中厚板生产线, 在建的仍有十余条生产线,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 现代化改造的实施,中厚板生产向着高效化、高质量 的方向发展,对常规产品厚度在 4~60㎜厚度的情 况,各生产单位均采用了线上的多辊矫直设备,为了 满足日益提高的板型、板面质量要求,多辊矫直设备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 辊式矫直机的发展趋势 中厚板生产线在线的辊式矫直机以热矫直机数 量为多,总的趋势是以发展大矫直力的强力四重式 矫直机为主,该系列设备总体趋势如下: 2.1 用数字控制系统精确调整上矫直辊位置,并 借助自动测厚仪自动控制矫直辊负荷和在线过程计 算机进行全自动操作。 2.2 高刚度矫直机机座,可满足大矫直力条件下 的使用,变形小,精度高。 2.3 为了提高矫直效果,矫直机出口处的上(或 下辊) 可以单独调整,且在矫直过程也可以进行调 整。 2.4 上矫直辊可以横向倾动,能分别调整各段支 承辊,以改变矫直辊的挠曲,消除钢板的单侧或者双 侧边浪。 2.5 下矫直辊可以沿矫直方向倾斜以调整矫直 辊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