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央财金融专硕431金融学综合396经济联考专业课复习必看重点

央财金融专硕431金融学综合396经济联考专业课复习必看重点

一、背景介绍本科普通211大学,本科专业算是半个金融吧,因为是大三才转到金融系的。

这次考研分数分别是:政治65,英语72,396联考130,431专业课115,应该是第三名。

为什么选择中央财经大学?首先是中财一所相对来说性价比很高的大学,而且央财比较公平,没有特别的偏袒,更重要的一点,央财的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来说真的不会逊色于上海财经大学,但是上海财经大学的考研难度实在是太大,风险过大,今年貌似要399才能进入复试。

二、各科目复习过程1、政治:主要的参考书《大纲解析》、《大纲解析1600题》、《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冲刺八套卷》、《肖秀荣押题四套卷》、《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肖秀荣当代政经与形势政策》。

政治考得并不是特别好,九月份开学后出了大纲,买了大纲,开始仔细研读大纲: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在看其他书看得比较累的时候,看看政治大纲,我会利用一些闲碎的时间来看大纲,大纲一定要看仔细,最好是一天看20页左右,也就是能看一章左右,精力好的话可以看30页,白天或者晚上在自习室看大纲,晚上十一点半回寝室后,把之前看的大纲再过一次,然后开始在寝室做大纲解析配套的1600题,做完对答案。

到了十月中旬左右基本上看完一次大纲解析了,然后会再次返回看第二次大纲,这次看主要是查漏补缺,把忘掉的地方用红色的笔迹作出重点,然后再温习之前做的大纲解析1600配套题目,这时候的复习速度应该会有所提升,大概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可以做完这些功课。

到了十一月中旬,买了《肖秀荣1000题》,这个1000题题目比较基础,比较接近于真题,而且它的配套的解析很好,这个解析要很好利用起来,每天也是利用琐碎的时间来做这个1000题,因为政治题目是靠背的理解的成分较多,所以琐碎的时间做题效果还是不错的。

到晚上回寝室后,就把相应地在1000题中做错的题目,在大纲解析上翻出来,再一次查漏补缺。

持续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这个时候可以买《肖秀荣冲刺八套卷》来做,主要还是做选择题,看看自己50分选择题基本能够得到多少,并且要对不熟悉的知识板块查漏补缺,再看看大纲解析,以及肖秀荣的八套卷的答案解析。

到了十二月中旬开始,就可以开始背大题了,背大题切记不要找很多题目来背,这是给自己增加压力,主要还是背了背肖秀荣的押题四套卷,同时看了看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当然这个背诵版可以在吃饭排队什么时候可以看,都是些零碎的知识点,也有大题,不过大题还是别去背了,感觉好多……当然不要忘了还有当代政经这门课程,所以我买的是肖秀荣的当代政经,这本书上总结了这一年的所有国家大事,而且还有一些配套的题目,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总之,政治越到后面会花费越多的时间,特别是考前十多天,感觉每天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政治背政治背政治……2、英语:主要参考书《张剑黄皮书基础阅读150篇》、《张剑黄皮书提升版阅读150篇》、单词书、真题(星火英语版本)、《考研英语一翻译拆分与组合法》、《考研英语热点作文冲刺50篇》英语考得还算可以,不算特别好,跟那些80+的没法比,今年英语略难,但想考到70+,主要努力点还是有可能的,本科英语四级600+,后来基本没怎么学英语导致六级英语只能低空飘过了……所以英语主要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都要保持点学英语的动力。

六月开始直接做真题,当时还没有做阅读训练,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水平。

结果肯定很惨的,基本上20道阅读题错10个甚至12个,当时把我吓到了,有点不知所措,后来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一步步慢慢来。

于是到了七月份,每天开始做英语阅读,积累单词,当时主要是先做《张剑黄皮书基础阅读150篇》,这本书很好,它的每一个章节就是四篇阅读,就相当于一张考研试卷的阅读题量,于是每天早上起来先背一背之前一天自己积累在笔记本上的单词,然后再背一下单词书上的单词(单词书太多了,我主要还是自己网上下载了一个考研单词表,打印出来自己背,虽然这样有点枯燥,因为都是一张张纸……),背完单词就开始做张剑的基础阅读,大概四篇阅读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做完,做完对答案,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总数写在前面,方便以后看有没有进步。

这样到了八月底,张剑的基础阅读基本能够做完了,这本书上的单词你也已经摘出来在你的笔记本上了,考研单词你也基本过了一遍了。

到九月开始,就开始做张剑阅读的提高版,这个版本的阅读的确很难,名不虚传呐,考研英语一的阅读想考到70分以上基本要控制错5个以内,之前做基础版做下来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了,但是一做这提高版又没有信心了,每次错八九个……实在是有点难的,但是还是每天坚持做两篇,并且摘抄出里面的生词到笔记本上,这样做了一个多月,基本把那个提高版的书啃下来了。

在做提高版的时候,每天还保持作一篇翻译的习惯,因为考研英语一的翻译相对来说比较难,用的是《拆分与组合》这本书,很好的一本书,里面讲解特别到位,做一篇时间最多也就半个小时,非常好用的一本书。

到了十月中下旬,再一次买了真题来做,英语说实话就是要多做真题,多研究真题,这个时候发现阅读已经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了,于是每天开始做完形填空,有时间每天做两篇真题的完形填空,没时间就是做一篇,说实话完形填空是半分一个,分值比较低,考试的时候很多人来不及是将其放在最后去猜的……这次做完真题后大概是十一月中旬左右,于是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把之前笔记本上的单词再背一次,还有考研单词再过一次,是用过词法背单词的,所以还是比较快的,把不能想起来的单词用特殊标记标好,然后一次次地进行筛选,直到没有不会的单词。

到了十二月上旬,就要开始背作文了,就用了一本小小的册子——《考研英语热点作文冲刺50篇》,里面有几个模板,挺好的,先背一背,然后摘录里面范文里比较好的句型,学会融会贯通,作文基本上是考研英语过程中首先拿来做的题目,所以要重视,到了后期,作文就不要拘泥于模板了,要跳出模板有自己的见解与方式了,这就需要每天写一篇作文,如果你的室友也考研,那么可以互相交互着看。

总之,英语是在前期花费比较大的力气,越到后期应该是越轻松的,不要到考前了还在担心阅读行不行。

3、396联考:主要参考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全套(精典、分册)——逻辑、数学、写作》、《经济类联考核心笔记——数学》、《60天攻克800题——数学》、《洞穿专硕逻辑历年真题全解(王城)》、《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与同源模拟》对于396的分数还是比较满意的,据说今年396比较压分,所以今年上130的人不是很多,上年貌似基本都在130左右,所以每年的央财金砖分数线都会变动,而且会让人误以为分数线比较低很好考……396经济类联考的特点就是题量大,难度不大,要求的是你的全面素质。

是从六月中旬开始复习联考的,首先396联考中的主要矛盾是数学,所以首先开始看的是数学,刚开始用的是《数学精典》,这本书貌似比较难,有很多超纲的,到七月份基本上就看完一遍了,由于数学比较不错,当时看完这本去做后面的真题基本能够拿到满分了。

但是还是会有些小错误。

后来到了七月中旬左右去买了《经济类联考核心笔记——数学》、《60天攻克800题——数学》这两本书,看过这两本书就爱上它们了,特别棒的两本书,如果你想学好经济类联考的数学又不想花太大的力气,建议买这两本书,因为这两本书一本相当于是教材,一本相当于是习题集,搭配起来使用非常合适,当然800题里面有些题目答案有错误。

逻辑是从八月份开始准备的,原本以为自己本身是理科出生,学点逻辑应该不成问题,结果越来越发现不对劲……八月份开始看《逻辑精典》,感觉有点云里雾里,当时买了个视频教程,于是跟着视频学,这样就慢慢领进门了,不过做题目还是要错很多,这时候也不敢贸然去做真题。

到了九月份开学,开始做《逻辑分册》,逻辑分册的题量真的很大,没有做完,里面的题目很好,有时间你可以慢慢做,也是挑着做的。

到了十月份中旬,做了几份逻辑真题,感觉逻辑还是要错很多(一般逻辑要做到错3个以内吧,想拿高分必须全对才行)。

于是到了十月中旬买了《洞穿专硕逻辑历年真题全解(王城)》这本书,这本书信息量真的非常之大,里面有199联考的逻辑真题,396联考的逻辑真题,基本上是在吃过晚饭后在自习室做一份真题,如果是199联考的有些题目就跳过,因为396联考的逻辑题很多是之前考过的,基本没有什么创新,所以你把这本书认真做一次,基本上在考试的时候会碰到几道一模一样的题目,今年就碰到了几道,不过有一道题目我看到不同的参考书有不同答案,考场上我都不知道相信哪本参考书,犹豫良久,晕死……写作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的,用的是《写作精典》、《写作分册》,会在每天晚上十一点准时写作文,中规中矩,当然,在开始动笔写之前两个星期,会看看写作的模板,因为这个是逻辑性的作文——一篇是让你找茬的,一篇是让你论说的。

先掌握好写作框架,然后开始模拟,说白了就是拿着框架去套。

每篇文章会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完成,然后去看范文,如果今天写的是论说文,那么明天写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文章,这样交替着写比较好。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文章比较注重格式,需要中规中矩地来,找错误的点要能够对应到考点中,不要随便乱找;论说文的形式就是议论文的格式,写作功底比较好,以前也在《读者》等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作文素材什么的是不担心的,最好你要了解历史,多用典故,这样文章就有看头,但是这并不是要求你文采斐然,论说文还是要注重“论”,其次才是“说”,要实在为主。

由于经济类联考有三门课,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特别注意平衡科目之间的时间,比如数学在暑假就基本看的差不多了,但是每天也要偶尔抽出时间做做题目,特别是《60天攻克800题》可以反复去做,保持一种手感;还有就是逻辑,每天必须要保证做一些逻辑题目,逻辑题目不做很容易忘记,出很大的差错,个人感觉逻辑实在是太重要了,应该说:数学决定你能不能做完题目,逻辑决定你分数的高低。

当然,写作到后期也不能忘了,特别是十一月后期,要保持一个星期写几篇的习惯,保持感觉。

到了十二月就可以开始做模拟题与真题了,就是《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与同源模拟》这本书,特别是真题要好好研读,总结容易出考点的地方。

总之,千万不要小看了396联考,毕竟它有150分,同时做好三门课的平衡工作很重要,不要顾此失彼了。

4、431专业课:主参考书:《金融学(李健)》(官方指定)、《公司财务(刘力)》(官方指定)、《国际金融(张礼卿)》(非官方指定教材)、《431央财历年真题》、《金融学综合习题精编》、其他一些资料。

专业课成绩应该说还是过得去的,与那些个120+,甚至130+的大神无法比较,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至少算是比较均衡的。

今年的专业课还是一如既往的压分,很多70多,80多的,考完心里也是没有底的,但是有一个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的习惯,就是考完绝对不对答案,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我这四门课都错在哪几道题目……个人认为,我们主要还是要注重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结果就顺其自然地来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