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消防工作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农村消防工作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农村消防工作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一、农村火灾成因。

(一)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多教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往往只注重本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注重消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更不去制定什么合理的消防规划,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农村防火、灭火需要。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近年来道路改、扩建,造成道路标识等严重缺失,给消防出警迅速找到起火地点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近几年实施“村村通”工程,某些村的交通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大多数村庄的水泥柏油路往往只能通到村头,村庄入口处多设里有防止大车进入的石墩等障碍物;村内主要道路达不到4米的消防车道宽度;消防水源匮乏的观象十分严重,遇上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在给消防车加水时,常常无水可取或者有水取不着,延误了灭火时机。

同时还存在严重的乱堆、乱放、挤占消防车通道的观象,导致消防车到达后,不能直接顺利地到达火灾第一现场,给救援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农村灭火力量薄弱。

县城距离一些村庄的路途较远,很多情况下依赖消防队灭火不切实际,可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及时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农村灭火工作应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
但是我市农村的基层灭火力量非常薄弱,大部分村庄和家庭缺少必要的简易灭火工具。

发生火灾时,只能用脸盘,水桶等原始工具灭火。

此外,目前绝大多数村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灭火组织,发生火灾时,往往出现慌乱,人员组织无序的现象,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村民自身的力量。

(三)农村发生火灾的因素増多。

目前,导致农村发生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大功率家用电器的使用相当普遍,而农村原有的供电负荷安全等级不高,线路铺设不规范,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农村大型机械设备和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用油、用电增加,因私存油料、给电池充电和对机械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频频出现;三是在冬季取暖季节,农村房屋因通风排烟不畅通,取暖炉、电热炉周围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发生频繁,村民缺乏防火常识,对房屋通风排烟是否畅通,电热炉、电热毯是否老化不能及时检查和处理。

四是对于柴草的堆放没有形成细致的规定,屋前屋后堆放柴草、防火间距不够的现象非常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五是过失引发的火灾事故增多。

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农村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这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动不便,往往因取火,用电不慎发生火灾,并且不能得到及时报警和扑救,常常导致小火酿成大火。

(四)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消防知识和技能匮乏。

绝大多数农村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由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普遍存在乱倒炉灰,随意烧荒草,小孩玩火,迷信活动中烧香烧纸,乱接电器线路和保险丝等现象,甚至一些村民无视法律法规,报复性放火现象也很突出。

(五)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管。

根据我国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农村消防工作主要由派出所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导。

然而,由于体制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管,失控漏管现象严重,许多农村甚至处于消防监管的真空。

近几年开展的农村消防工作也主要由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深入农村开展,都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唱“独角戏”。

但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二、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基础设施和公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是体现农村现代化、城镇总体功能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

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规章,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充全发挥基层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

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和有关防火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