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版创新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讲
2020版创新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讲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
@《创新设计》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
答 案 ①—A—b ⑦—G—g
21
②—C—a ③—E—f
考点一
考点二
④—D—c ⑤—F—e ⑥—B—d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3.滤纸条无色素带的原因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4.滤纸条上只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的原因 ①忘记加CaCO3,导致叶绿素被破坏; ②所用叶片为黄叶。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无水乙醇
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溶解度
溶解度高 层析液
@《创新设计》
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2)实验流程
3
@《创新设计》
防止色素被破坏 研磨充分
色素
保证色素扩散均匀,否则会形成弧形带 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清晰
考点一
橙黄色 最少 最高 黄色
蓝绿色 最多
黄绿色
最低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3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解析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物除氧气外还可以产生淀粉,即光 能转变成储存在淀粉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该实验能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 作用时发生能量转化”的假说。 答案 C
33
考点一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2)图2所示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该对比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源于 H2O,而不是来自CO2。 (3)图3实验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 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该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以排除氧气和 极细光束外的其他光的干扰,实验结果是好氧细菌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由此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1.进行色素提取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被层析液没及? 提示 层析液为脂溶性有机溶剂,倘若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会使滤纸条上色素 溶解于层析液中,从而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如图1、2、3所示为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图1中叶片黄白色部 分不含叶绿体)请思考: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1)图1中a~e可构成哪些对照组?其验证的结论分别是什么?进行图1所示实验应事 先对叶片作何处理,目的是什么? (2)图2所示实验运用了何种技术?可得出何种推论? (3)图3所示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该实验对环境有何特殊要求? 其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怎样?可得出何种结论? 提示 (1)图1中b和c部位都是绿色叶片,即都含有叶绿体,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光照, 通过对比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和b部位都有光照,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叶绿 体,通过对照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进行图1所示实验应事先将植株置于暗 处作饥饿处理,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巧学助记] 光合作用过程的“一、二、三、四”
@《创新设计》
2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3.环境改变时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 (1)“过程法”分析各物质变化
下图中Ⅰ表示光反应,Ⅱ表示CO2的固定,Ⅲ表示C3的还原,当外界条件(如光照、 CO2)突然发生变化时,分析相关物质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创新设计》
(1)分布:___叶__绿__体__类__囊__体__薄___膜__上___。 (2)功能: __吸__收__、_传__递__(__四__种__色_素__)__和__转__换__光_能__(__只__有__少__量__叶_绿__素__a_)__。 由图可以看出: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
@《创新设计》
第9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考纲考情——知考向 1.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B) 最新考纲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C) 3.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
近三年江 2017年T29(2分);2016年T17(2分)、 苏考情 T32(2分);2015年T21(3分)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2.(2018·苏北四市一模)用新鲜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B.画滤液细线时,在点样线上需连续重复多次画线 C.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D.滤纸条上4条色素带通常都是平齐的,且彼此之间的距离明显
@《创新设计》
结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1.(2016·全国卷Ⅱ,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2.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也可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在圆心处滴加适量滤液,待干 燥后再滴加适量层析液进行层析,结果会出现不同颜色的4个同心圆,则①~④依 次对应哪种色素及颜色?
提示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 ②——叶黄素(黄色) ③——叶绿素a(蓝绿色) ④——叶绿素b(黄绿色)。
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色素提取分离四个常见异常现象原因分析 1.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 醇);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的原因 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线过粗。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4.(多选)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 nm波长的光 B.用450 nm波长的光比600 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解析 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吸收峰在400~500 nm,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吸 收450 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 nm波长的光要多,B正确;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 暗反应中C3的还原量增多,则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C错误;叶绿素吸收420~ 470 nm波长的光较多,当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叶绿素吸收420~470 nm波长的光变少,D正确。 答案 ABD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创新设计》
光反应
暗反应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外膜
内膜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
类囊体膜
色素
光反应
光合作用
@《创新设计》
叶绿体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3.色素的种类与吸收光谱
@《创新设计》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解析 滤液收集到试管后,为防止色素随无水乙醇挥发,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 紧;画滤液细线时,需重复多次画线,但应等上次画线干燥后再画;滤液细线浸入 层析液,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滤纸条上色素带是平齐的, 但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不明显。 答案 A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2.光合作用的过程
25
@《创新设计》
光、色素、酶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ATP中活跃 的化学能 酶 叶绿体基质 C3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考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