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矫治 岁营养不良幼儿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幼儿园矫治 岁营养不良幼儿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幼儿园矫治3~6岁营养不良幼儿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小红帽幼儿园徐秋萍一、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关键词界定)(一)、研究现状述评:本学期初,我园结合08.8月的新生入园体检及08.9月的六一体检,共查出营养不良幼儿12名,其中包括重度营养不良幼儿2名,轻度营养不良10名。

这12名营养不良幼儿中小班营养不良儿有5名,占小班总人数的6.25%,其中两名重度营养不良幼儿都是小班幼儿。

中班营养不良儿7名,占中班总人数的8.24%;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在原本正常体质儿童中出现这么多营养不良幼儿,为此,本学期我们将对营养不良儿进行专题研究,从而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

近几年虽然我国儿童低体重和发育迟滞的现象主要是在经济落后地区,但是城市人群由于错误观念和不当哺育方法引起婴幼儿的营养不良仍相当普遍。

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将遗留‘代谢印迹’,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一生。

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良是指热能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分为水肿型和消瘦型。

前者以蛋白质缺乏为主,后者以热能缺乏为主。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率最快的发育关键阶段,缺乏蛋白质和能量对其生长的影响是致命的。

婴儿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疾病易感性和疾病死亡率。

(二)、选题的意义: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可使儿童体重下降,生长停滞,各组织功能紊乱,易合并感染,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因此,幼儿园必须关注这部分幼儿的生长情况,使他们能健康活泼的成长。

幼儿园对体弱儿的的护理、研究工作是保证小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配合保健老师做好体弱儿的的护理、研究工作,严格遵守各项常规,促进幼儿身体良好的生长、发育,减少伤害儿童的事故发生,保证园所保教任务的完成。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每个体弱儿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课题研究方案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著名的barker理论指出,生命早期由于营养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发育迟滞,将遗留“代谢印迹”,增加成年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

早期营养对儿童智力、行为、个性有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出生前和出生后一年内的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造成精神发育迟滞。

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生命早期。

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会给身体和智力发育带来一系列的损害。

举例来说,患碘缺乏病会降低儿童智商10~12分,患缺铁性贫血会降低智商5~8分。

在身体发育方面,某些营养素缺乏会造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神经管畸形(脊柱裂畸形或无脑畸形)等,还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影响终生的劳动能力。

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也和营养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

虽然这些疾病是由生活方式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毕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关键词界定: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由于热量及蛋白质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其直接影响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幼儿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低下。

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

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

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二、研究目标:1、关于本园营养不良幼儿不良原因的调查研究。

2、探索矫治营养不良幼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对象:1.营养不良的判定标准:(1)按上海地区1995年儿童体格发育测定参考值(百分位法)(2)按WHO参考值(标准差法)中重度低体重:“按年龄测体重”<2SD2.研究对象:定期体检和新入园儿童体检筛查出营养不良儿童12名,其中重度营养不良2名,轻度营养不良10名,建立名册及矫治方案。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一)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家庭教育教养方式方面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通过调查,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现有的进餐习惯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2、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家长、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获得最直接的材料,分析总结幼儿进餐习惯的不同表现。

3、谈话法:采取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教师与幼儿面对面的方法,获得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和信息,探讨如何与家长与三大员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形成教育的统一。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

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

(二)过程设计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对营养不良幼儿摸底调查,寻找原因,建立个别体弱儿的档案。

争对我园12名营养不良的幼儿,我们计划在第一阶段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进餐情况。

包括:体弱儿童个案记录、幼儿饮食习惯调查表、活动情况调查表,以此来寻找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为第二阶段做准备。

第二阶段:营养不良幼儿矫治工作具体实施计划(2008年10月—2009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收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家长、老师、幼儿的潜力,矫治幼儿的营养不良。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评价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1、实践分析验证研究内容。

2、整理总结撰写课题总报告五、研究内容(一)、关于本园营养不良幼儿不良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开学初,我们争对12名营养不良幼儿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表1体弱儿童个案记录幼儿园(托儿所)入园所日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史:胎产足、早、顺、难产、小样儿、双胎孕周产时:抢救、正常出生体重克身高厘米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纳差孕吐(重、轻)妊高症 SGPT升高 HbsAg阳性肝肾疾病其它父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有无疾病职业母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有无疾病职业饮食习惯:定时:是否定点:是否挑食大便正常次/日偏食腹泻次/日零食:常吃偶吃大便干结次/日食物过敏:有无何种食物生活习惯:白天睡眠小时夜间睡眠小时出汗:多少湿衣湿枕:有无时间:<2小时>2小时疾病史:呼吸道感染次/季腹泻次/季其他保健员姓名:日期:表2幼儿饮食习惯调查表孩子进餐前是否有进食思想准备。

孩子进餐时间是否固定。

孩子进餐时是否坐在座位上吃完一餐饭。

孩子进餐过程中是否边吃边玩。

孩子完成进餐的时间:30分钟 30—60分钟 60分钟孩子进餐前是否要喝水。

孩子进餐是否要洗手。

孩子进餐后是否培养一些自主能力(如自己擦脸、放碗)。

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才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

孩子是否有挑食、偏食的习惯。

孩子是否有吃零食的习惯。

家长是否有吃零食的习惯。

孩子吃零食是否超过饭量。

孩子进餐时是否用牙咀嚼食物。

孩子是否常吃汤伴饭。

孩子吃水果时间放在:饭前、饭后、任意时间。

早餐是否干湿搭配。

早餐一般吃:粥、蛋、牛奶、饼干、面包、各种点心轮换。

一次吃饭量:几口、半碗、一碗。

孩子最喜欢吃的菜:点心:表3活动情况调查表孩子每天有固定的户外活动时间:有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1小时、2小时、3小时室内活动时间每天:1小时、2小时、3小时户外活动强度:大、中、小室内活动强度:大、中、小户外活动前家长是否有适当的准备工作:有、无活动强度大时,出汗后是否得到较好的护理:有、无户外活动后食欲影响:有、无户外活动后睡眠影响:有、无提供情况人与儿童关系:家长:年月日针对这些调查问卷,我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1、幼儿营养不良的病因:1)、先天因素:幼儿出生体重≤2500g的2人占17%。

2)、后天因素:(a)喂养史:母乳喂养的有6人,占50%,混合喂养的有5人,人工喂养的有1人,混合及人工喂养的比例占50%。

辅食添加情况;只吃奶糕的有2人,只吃粥的有4人,只吃蛋黄和粥的有2人,辅食添加单调,营养不平衡的占67%,只有4人吃粥,蛋黄、鱼泥、肉泥,占34%。

(b)食欲情况:食欲差的有7人,占58%,食欲中等的有5人,占42%。

(c)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的有10人,占83%,吃零食多的有9人,占75%。

(d)不良的进餐习惯:吃饭的自主性差,要大人喂的有8人,占67%,汤泡饭的有3人,占25%。

(e)疾病史:营养不良幼儿易患感冒的有3人,占25%,易患支气管肺炎的有1人占8.3%。

(f)生长环境:20人全部生长在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学历占42%,小学占17%,高中及中专只占41%。

2、幼儿营养不良病因的特点:1)、先天体弱较多,占58%。

2)、后天喂养不当造成体弱。

(a)混合及人工喂养比例较多,占50%,加上辅食添加品种单调,营养不平衡,存在有易造成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b)营养不良儿自身胃肠消化功能弱,食欲差的人较多,占45%,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c)不良的饮食及进餐习惯情况普遍,较突出的有挑食,偏食,占55%,很多幼儿不喜欢吃鱼、肉类、动物内脏,有的不喜欢吃蔬菜、豆制品,导致营养不均衡。

吃零食多的情况比较普遍。

(d)由于疾病导致体弱,体弱导致患病增多形成恶性循环,其中常感冒,易患支气管肺炎的人较多,占45%。

在农村,父母亲,尤其是祖父母通常给孩子穿得很多,由于体弱,孩子易出汗,汗湿后易感冒,加上营养不良体质差,抵抗力低,所以容易患病。

(e)父母文化程度低,在护理幼儿特别是幼儿饮食方面知识欠缺,体现在家里对营养不良儿的护理意识淡溥,据调查问卷显示,其中60%家长没有分析幼儿体弱的原因,也没有给出在家里采取的措施。

(二)、探索矫治营养不良幼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从幼儿园到家庭,再从家庭幼儿园这样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管理模式。

先要把营养不良儿的管理方案从病情诊断,病因分析,到具体矫治措施,再到对家长请求配合的事项告知家长,争取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与配合,使具体的矫治措施在家里也顺利实施得到保证。

同时在幼儿园要把管理方案告知老师、保育员、营养员,使她们在营养不良儿的护理方面充分协作。

其次要通过家长、老师、保育员及时了解方案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

定期监测体重、食量、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情况,确定矫治效果,同时把矫治结果反馈给家长、老师、保育员。

总的原则由保健老师指导,具体由家长、老师、保育员、营养员实施。

具体措施:首先由保健老师作好以下工作:1、召开营养不良幼儿家长会(9月底)及关于幼儿营养不良的知识讲座(11月底)保教老师将家长的问卷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对每一个幼儿进行观察记录,9月底召开营养不良幼儿家长会,通过会议让家长了解营养不良对孩子健康造成的影响,知道其严重性,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做好营养不良幼儿的矫治工作。

2、建立个案记录表。

开学初为每一位营养不良儿童建立个案记录表,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其进行跟踪指导矫治,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评价,并及时向老师、家长反馈幼儿的身体状况,提出下阶段的矫治措施,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