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
(1)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2)纸锥下落过程中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一直变大 3.00 0.05 纸锥的质量【解析】【分析】【详解】(1)[1]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直变大,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一直变大;(2)[2]由图示可知,AB间的实际距离为:s=9.00cm−6.00cm=3.00cm;[3]运动时间:t=0.2s×3=0.6s,纸锥的速度:v=st=3.00cm0.6s=5cm/s=0.05m/s;(3)[4]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AB=s________cm,测得时间AB=1.6st,则AB段的平均速度AB=v___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ABv会偏___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发ABv________ACv。
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选填“A”或“B”)【来源】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vt=时间40.0 25.0 小同一位置 > B【解析】【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svt=。
[2]小车下滑运动时,时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需多次测量。
(2)[3]读图得AB80.0cm40.0cm40.0cms=-=。
[4]由平均速度公式得:ABAB40.0cm25.0cm/s1.6ssvt===。
(3)[5]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时间测量值偏大,所以平均速度会偏小。
(4)[6]多次测量为了保证运动距离相同,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5)[7]在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加速运动,所以BC ABt t<,即BC AB BC2t t t<+。
又因为ACAB BC2svt t=+ABAB AB22s svt t==所以AB ACv v。
(6)[8]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B图像。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三个不同的时刻,则:(1)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3)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是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来源】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1 v=st小 0.2 变速【解析】【详解】(1)[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dm,里面由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1cm,分度值是1cm;(2)[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测量的;(3)[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4] AB段的距离是s AB=10.00dm-6.00dm=4.00dm,所用时间为t AB=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ABAB4.00dm=2sst=2dm/s=0.2m/s;[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1v =_______m/s ;若2s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________m/s ;(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___.① ② ③ ④【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 t 小 增长 大 0.24 0.2 ③ 【解析】【分析】【详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v =s t 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 AC =5s,总路程:s AC =120cm=1.2m ,故全程平均速度:v 1=AC AC s t =1.2m 5s=0.24m/s ; 上半段的路程s AB =0.6m,小车运动时间t AB =3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AB AB s t =0.6m 3s=0.2m/s ; (5)由图知,BC 段时间t BC =2s,s BC =0.6m,所以:v BC =BC BC s t =0.6m 2s=0.3m/s , v BC >v 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①表示小车静止不动,②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④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 的像A'B'________.(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 与s 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 与s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 h 与s 成正比【解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做出由A 、B 两点在透明纸上的像,从而得出AB 的像,如图所示:(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3)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即h与s成正比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见解析所示 (2). 见解析所示 (3). h与s成正比【的距离】(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3)可以看出,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应该使环境______.(选填“较亮”、“较暗”、“都可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______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__________像.(4)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答案】2 较暗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没有与水平面垂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 不能虚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解析】【详解】(1)[1]玻璃板的选择应该选薄一点的玻璃板,由于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这样选择薄一点的玻璃板,避免明显地出现两个重复的像,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应该使环境较暗,这样蜡烛的像会比较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3]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这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2)[4]玻璃板是透明的,这样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蜡烛和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5]由题意可知,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时,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是10c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是10cm,那么蜡烛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cm;[6][7]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4)[8]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可以和另一支蜡烛的像作对比,而这两支蜡烛大小是相同的,那么另一支蜡烛可以和它自身的像作对比,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