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3:离散型分布
泊松分布: 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不存在。
:在计数间隔t内到达k辆车的频率
λ:平均倒车率(辆/s)
t: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
若令:m=λt:在计数间隔t内平均到达的车辆数,则称m是泊松分布的参数
递推公式:
均值M和方差D都是
t可以理解为空间上的间隔例题4—1P70
二项分布:适用于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
B: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0,K=KjK=0,v=vf)
第三章:
1:交通调查: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2: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
3:交通调查的方法:
选择调查时间:常年观测,抽样观测。16h观测时:6~2212h观测时:7~19
4:道路交通特性:
a:道路网体系:内涵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要素及道路线型、断面、结构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围观技术。
b:公路网的等级划分:
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
c:城市道路划分:根据 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划分为:
= + :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P40例题2-4
13:★★车流密度;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
N:路段内的车辆数L:路段长度
Q=vK
Q:平均流量
v:区别平均车辆
K:平均密度
看图。极大流量 临界速度 最佳密度 阻塞密度 畅行速度
→ →
论述;
A:道路交通的要素是什么?述相互关系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则:
11:行车速度;
一般借助车速分布直方图和车速频率、累计频率分布曲线。
特征车速常用:
中位车速(50%车速)
85%位车速
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12:★时间平均车速( )与区间平均车速( )
= 通过某一断面。 为第i辆车的地点车速
= s:路段长度 :第i辆车的通过时间
= - :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5: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
棋盘形:
带形:
放射形:
放射环形:
6: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 路网密度= 。
7:交通量: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是一个随机数。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通常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排队系统”既包括了 等待服务的,又包括了正在被服务 的车辆。
6★M/M/1系统的应用
μ:排队从单通道接受服务后出来的平均服务率。
比率ρ=λ/μ叫做交通强队或利用系数。可确定各种状态的性质
状态 指排队系统的顾客数。
确保单通道排队能够消散的条件是ρ<1
系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
进行高峰小时交通量调查时应选择包括高峰小时在内的连续3个小时。
一般选定15min为一时间段。
调查方法:人工观测法
试验车移动法仅适合短时间测量
M:相反方向来车数
O:超越试验车的车数
P:被超的车数T:试验车通过区间所需时间
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仪器自动测定法
摄影法
4:不同类型车辆的换算
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拖挂车:3、0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 作者:
———————————————————————————————— 日期: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 ZK0
第一章:
1:交通工程学的学科特点:
系统性
综合性
交叉性(复合性)
超前性
社会性
动态性
*2: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Qi:个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是极其重要的控制性指标。作为依据。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月不平衡系数,月换算系数) 以 表示。
周变系数:
会计算,P32---P33例题。
8: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
高峰小时系数PHF:
k=0、1、2、3...n
记 也写作
递推公式:
均值M= nP方差D =nP(1—P)
显然有D<M这表征二项分布到达的均匀程度高于泊松分布。
★4:连续性分布
负指数分布:与泊松分布相对应。用于描述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
P(h>t):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的概率
5:排队论
= 1-ρ
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
系统中的平均顾客数为:
系统中的顾客数的方差为:
★★:
平均排队长度:
平均非零排队长度:
排队系统中平均消耗时间:
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系统中顾客数超过k的概率:
系统中排队等候的顾客数超过k的概率:
★例题4—44—54—6P77——P78
P79的图。
7: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特征:
制约性
延迟性
传递性
8:跟驰模型示意图P80
9:波速公式: W:集散波的波速Q1 Q2:前后两种车流的流量
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今后如何发展?
如何认识及实现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近期任务和发展?
第二章:
1:驾驶人的视觉特性:
视力;速度越大,年纪越大,动视力越小。
视野;
色感;
2:车辆的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3:车辆的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L:L=
i:道路纵坡度(%),上坡正,下坡负。
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P35例题2-3
9: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用方向分布系数表示这种不平衡:
10: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是最合适的。
W= ×n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n:车道数
: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辆/h)W:路幅宽度W1:一条车道宽度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
DDHV=AADT× × :方向不均匀系数(%)
第4章交通流理论
1:交通流理论: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门边缘科学。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极其机理。
2:交通的到达有随机性。描述这种随机性的统计规律的方法有两种:
a:以离散型分布为工具,考察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内到达某场 所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
b:以连续性分布为工具,研究上述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的统计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