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道法兵对照比较表
请大家用笔填写一下这个表格,熟悉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不要打印。
表格大小大家填的过程中去设计一下,有些大一点,有些小一点。
下次课带到教室来,我跟大家解释。
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
哲学思维
学习侧重点
核心
文化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
一般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主要思想观点
评论与对比
主要言论
适合层次差异
图片
掌握进退自如的生存智慧
领悟刚柔相济的处世策略
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
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
创造静躁合一的人生状态
提升企业发展的管理之道
儒道精髓——以“仁”为本,是企业和谐发展之根本
以“义”育人,可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以“礼”待客,赢得人际关系,获得企业信誉
以“智”为贵,勇于创新,不断发展
以“信”为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道
道家智慧——
美国总统里根上任后宣布“道学原理”为主导思想,立威国际……《道德經》,一部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傳世經典,它集商道、兵道、政道、人道、天道……為一體,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厚重的文化、凝聚著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智慧,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賢仕所推崇。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经营之“大道”,明天道了人道开启商道,真正实现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为基础的。
道法自然,“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 反映在管理思想上便是“无为而治”。
它要求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决策与领导, 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 反对瞎指挥及强作妄为。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 。
它形象地喻示了为政要清静不扰民, 要简政安民, 循理而行, 循道而行。
对于当代的管理者而言, 就是要遵循事态发展的趋势及其规律,以“烹小鲜”那样的思想来管理, 宁静致远, 无为而治。
首先, 老子强调管理应该以人为核心, 这是搞好管理的根本。
老子曰:“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其次, 关于人的使用的思想。
老子说“我无为, 而民自化”( 第五十七章) , 就是说老子主张管理者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人、使用人。
最高明的管理就是不轻易发号施令,放任自然。
第三, 在《老子》书中还有一些关于人的培养的思想。
老子曰“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第五十一章) 即以“道”来培养人, 以“德”来涵养人, 也就是说要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 老子还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百姓利益,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 四十九章) , 只有这样, 以德行笼络人才, 则管理没有不成功的。
老子反对苛政, 认为“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 五十八章)
首
首先,“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 第八章)其次, 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再次, 管理者应礼贤下士。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 六十六章)
反者道之动的管理艺术。
首先,“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 。
第二,“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 。
第三,“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 第六十四
章)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
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
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
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
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