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课件(82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课件(82张)


意象 井
你们 黑暗的地层
垃圾
象征意义 ①_多__灾__多__难__的__中__华__民__族__
②_日__本__侵__略__者__ ③_社__会__最__底__层__的__民__众__ ④_侵__略__者__给__我__们__祖__国__大__地__留__下__的__创__伤__
5.《春》一诗中“绿色的火焰”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什 么? 【明确】实写春草的蓬勃生命力,暗示青春旺盛的活 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
【思维锤炼】 天狗
1.《天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那奔放激越的感情 的?
【点拨】诗歌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 “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 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 厚的主观色彩。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2.如何理解《井》中“我”这一形象?
3.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 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 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 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较广泛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 一方面自觉继承郭沫若、蒋光慈、殷夫和中国诗歌会
的革命诗歌传统,同时又有意反拨新月派、现代派的 诗风。七月诗派是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坚持自由诗 写作而独树一帜、产生影响的。
三、作品简介 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 要诗作,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1.代表篇目 《女神》连同序诗共57篇,其中代表诗篇有《凤 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地球, 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等。
2.诗体特征 《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 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 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3.艺术手法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 映现实,其艺术是多样化的统一。
3.现实主义式的“青春之歌”——《春》 穆旦写《春》这首诗时,不足24岁,正是他写的 “紧闭的肉体”的年龄。诗在震荡中完成,在紧张中 展开青春的阵痛和生命个体与自然相遇的感怀。那巨 大的令人眩晕的内心深处的风暴,感染和撼动着一代 又一代读者。
4.英雄的赞歌——《无题》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想着人民解 放战争。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赞歌,是一 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
【初读思考】 下列对本单元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天狗》中“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气 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B.《井》以拟人化的手法,刻画出它甘于寂寞、默默 承受的特点,这是对“井”的赞美。
C.《春》末句“新的组合”是指人像自然一样健康、 解放,以“春”的姿态加入这自然的合唱。 D.《川江号子》中“但是几千年来”一句中的“但是” 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
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 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 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郭沫若的 这首《天狗》即属于浪漫主义诗歌。
2.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以《诗 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 流派。
【明确】诗体形式上,全诗通体以“我”字领句,从 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 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 短,节奏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急 雨、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雄壮气势。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微课一:赏析诗歌的意象 4.《井》一诗中运用了多个意象,请分析这些意象的 象征意义。
5.震撼心灵之作——《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源于1957年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 刻画了号子和船夫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动。在当时充 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它是一 个危险的“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
二、文学常识 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 “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史”一词也由此音 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 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
【明确】示例一:不能。因为四个意象各占一行,突 出通过自己或这一代人的牺牲,换取的自由、祥和、 宁静的幸福社会前景。而更换为一句话中的并列语素, 效果不明显。
示例二:能。本来这四个语素就是并列关系,各 占一行,除增加篇幅外,在语意上没有明显变化。
【备选要点】 1.联系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川江号子”来表达 自己情感的。
微课二:赏析诗歌的语言 2.《天狗》一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其效果如何?
【明确】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 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 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 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微课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诗中运用了很多排比句,试对这种写作手法在本诗 中的作用和好处做赏析。
“九叶诗派”包括王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 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 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而得名,也有人以 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主张“新诗戏剧化”和“现实、象 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在这些观念指引下,九 叶诗人写出了不少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刻画战 争灾难后的社会现状、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表达个 人心灵震颤和情感的诗篇。
【点拨】
3.怎样理解《春》这首诗的青春主题?诗人是如何表 现这一主题的?
【点拨】
主题
表现方式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富有朝气 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
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意识 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 陷入迷惘
微课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6.《井》一诗是如何描绘“井”这一形象的?
【明确】灵活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中的“井”, 解人以饥渴,却“被屏弃于温暖”,作者运用对比的 手法,表现了两者之间极大的反差,写出了井的遭遇 与精神。诗歌中的意象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如 “黑暗的地层”既指“井”所面对的险峻处境,又隐 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 众。
【拓展链接】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一种有着极其宝贵文化价值、富于地 域特色、流传久远、快要消亡的民歌演唱形式,已经 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 是千百年来四川(包括重庆)地域范围内的船工在川江 航行中,共同创造出的一系列劳动歌曲,是四川盆地、 长江及其支流各河道船工号子的总称。
微课三:探究诗歌的结构特点 8.《春》这首诗的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节与第一节形成明显的并列与相互对应 的关系,但是第二节在主题上更深化了一点,由大自 然春天的绚丽转向了生命的迷惑和痛苦。这种痛苦正 是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9.《无题》一诗中“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排列格 式能不能改为“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句话? 为什么?
【语用视窗】
一、读准字音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飞﹒奔(bēn) 脊﹒髓(suǐ) B.﹒瞥见(piē) ﹒虔诚(qián)
﹒奔驰(bēn) 淘﹒汲(xí) 洗﹒涤(dí) 狂﹒飙(biāo)
C.赤﹒裸(luǒ) 澄﹒澈(chè) D.﹒袒露(tǎn) 沥﹒血(xiě)
﹒潜流(qiān) ﹒澄清(chénɡ)
3.《无题》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描写? 【明确】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意境描写, 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 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 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象。
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 情景勾连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 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写法,暗含 着作者的无限憧憬和希冀。
﹒仆倒(pú) ﹒漩涡(xuán)
【解析】选B。A项,“汲”应读jí;C项,“潜”应读 qián;D项,“仆”应读pū;“血”应读xuè。
二、用对词语 1.汲取·吸取 ①汲取:比较文雅庄重,多用于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 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如“汲取经 验”“汲取营养”“汲取智慧”等。
②吸取:更为通俗,除了用于书面语之外,在大众口 语中也广泛使用;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 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天狗/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助读博览】 一、背景回放 1.展现五四爱国运动激情的力作——《天狗》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
象、勃勃的生机。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
进步的要求得到了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 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 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运用](选词填空。) 1.汪建新认为,毛泽东诗词值得我们反复仔细品读, 解读毛泽东诗词,能够帮助我们提气,我们能够从中 _汲__取__很多正能量。(汲取·吸取) 2.一项关于北极_融__化__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最新研究表 明,其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多达70万亿美 元。(融化·熔化)
3.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 群众的联系,_倾__听__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倾 听·聆听)
【明确】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 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 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 呼声”,在渲染千年舟子亘古孤寂的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2.《无题》一诗最后的“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 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这些意象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甘愿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美好 社会前景。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 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 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 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的 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天 狗》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