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湛江霞山编制教师招聘笔试热点模拟题30道及答案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性化学习D.掌握学习2.“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容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3.他人受到表扬后自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都不对4.小明干扰其他同学做实验,于是老师不让小明参加本次试验。
这种行为属于( )。
A.惩罚B.正强化C.负强化D.消退5.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 )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B.验证假说C.意义学习D.程序教学6.(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B.组织教学C.个别化教学D.指导教学7.小斌的妈妈为了激励小斌学习,答应小斌,只要他期末考试的成绩进入班级的前10名,就带他去旅游。
小斌为了去旅游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高尚动机D.从属动机8.关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靠后,她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而努力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关关的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B.欲望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9.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动机B.需要动机C.内部动机D.隐蔽性动机10.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参考解析:先行组织者是由奥苏贝尔提出来的。
奥苏贝尔主张接受学习。
2.【答案】D。
参考解析: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所谓观察学习正是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3.【答案】C。
参考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强化分为三类: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4.【答案】A。
参考解析:强化的目的是使目标行为概率的增加,正强化强调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给以愉快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强调消除某种厌恶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惩罚和消退都强调目标行为的概率的减少。
惩罚强调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而使目的行为的概率减少。
5.【答案】A。
参考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的迁移。
所以此题选A。
6.【答案】A。
参考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者程序材料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给予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所以选择A。
7.【答案】B。
参考解析:外部动机往往是因为外部诱因引起的,题目中,小斌的妈妈答应小斌成绩进入前10名就带他去旅游,所以小斌才努力学习,体现的是外部动机。
8.【答案】D。
参考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题干中关关为了改变排名而努力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的地位,故本题答案为D。
9.【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作用的权重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动机。
10.【答案】A。
参考解析:行为矫正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不断做系统性的努力来改变或者形成习得的行为习惯,斯金纳描述了反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的出现,斯金纳的工作构筑了行为矫正学的基础。
行为塑造就是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儿童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1."发现法"的理论提出者是( )。
A.斯金纳B.布卢姆C.罗杰斯D.布鲁纳2.老师当众批评写作业"粗枝大叶"的学生,渐渐的班里的学生学习和做事细心程度普遍提高。
老师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 )。
A.条件反射B.正强化C.负强化D.替代性强化3.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是记忆"公共知识",而是在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发生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是( )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和整合。
A.认知学习理论B.合作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情景整合学习理论4.社会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班杜拉D.布卢姆5.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被称为新知识的( )。
A.顺应B.同化C.内化D.获得6.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7.由于一个特定的刺激而习得的反应与一个不同但类似的刺激建立联系的过程称之为( )。
A.消退B.经典条件反射C.刺激泛化D.反应泛化8.有一个学生将考试成绩好归结于"我很聪明",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他的归因方式是( )。
A.内部的稳定的B.内部的不稳定的C.外部的稳定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9.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
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
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判断题 )10.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过程。
(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参考解析:布鲁纳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
2.【答案】D。
参考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班里学生看到"粗枝大叶"的学生被批评所以细心程度普遍提高属于替代性强化。
3.【答案】C。
参考解析: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不简单是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送转移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4.【答案】C。
参考解析: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来的理论。
5.【答案】B。
参考解析: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被称为新知识的同化。
6.【答案】D。
参考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7.【答案】C。
参考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8.【答案】A。
参考解析:"我很聪明"属于能力归因,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9.【答案】√。
参考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者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该同学在两年的训练当中,成绩有所提高,是因为两年的训练学习,因此可以用学习理论解释。
10.【答案】×。
参考解析:配对联想学习是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记忆电话号码只是对数字的简单记忆,并非联想学习过程。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分泌唾液B.蜜蜂采蜜C.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D.蜘蛛织网2.某学生经常把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归于试卷难度太大,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不稳定的归因C.内部、稳定的归因D.外部、稳定的归因3.( )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科学家搞研究发明B.通过编歌谣背圆周率C.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走迷宫4.小强将黄瓜、西红柿、胡萝卜、白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B.信号学习C.连锁学习D.概念学习5.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
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6.小明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A.动作技能B.概念学习C.言语学习D.辨别学习7.小刚非常喜欢数学,他在数学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后也非常喜欢自主钻研数学问题。
小刚学习数学的动机属于( )。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8.小智刚刚表现出改进错误的行为,爸爸便取消了他玩手机游戏的禁令,小智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
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9.小玲将沙发、茶几、衣柜等归纳为"家具",这样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10.学习"面积=长×宽"这是一种( )。
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信号学习D.规则学习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参考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残疾行为等,不能称之为学习。
ABD是本能行为,不属于学习。
2.【答案】D。
参考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并把它们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