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从考试来看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本章的分数较多,在历年试题中,除客观题外,一般都有计算题。
从章节内容来看,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本章与2004年的教材内容相比基本不变,只是在第三节中对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 5”作了修改,删除了”不考虑现金折扣”。
第一节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一、现金管理的目标(一)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1. 交易性需要: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下的需要。
2. 预防性需要:持有现金以应付紧急情况的现金需要。
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一是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二是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三是企业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
3. 投机性需要:持有现金以抓住各种瞬息即逝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利益而准备的现金需要。
其持有量大小往往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
例题1:企业预防性现金数额大小,()。
A. 与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成反比B•与企业借款能力成反比C. 与企业业务交易量成反比D. 与企业偿债能力成正比答案:AB解析:预防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
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的数额也越大;此外预防性现金数额还与企业的借款能力有关。
(二)现金管理的目标: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例题2: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会降低企业的收益水平。
()答案:“解析:现金属于流动性高但收益性低的资产。
例题3: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A. 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 使用现金浮游量C. 加速收款D. 推迟应付款的支付答案:A解析: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可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一)成本分析模式1. 含义: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 决策原则:使得现金持有总成本最小的那一现金持有量3. 成本与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在成本分析模式下,企业持有的现金有三种成本:(1)机会成本。
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
(2)管理成本。
企业持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就是现金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3)短缺成本。
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
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使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例题4 :在成本分析模式下,能够使得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答案:对解析:因为管理成本是固定的非相关成本,所以实际上不必考虑它。
(二)存货模式将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
存货模式下现金管理的相关成本:1. 机会成本: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I现金返回线(R )的计算公式:2. 交易成本: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 交易费用。
(3) 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和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答案: (1) 最佳现金持有量二 (2)全年现金管理总成本二(元)全年现金交易成本二(250000/50000) X 500=2500 (元) 全年现金持有机会成本=(50000/2 )X 10%=2500(元)(3) 证券交易次数250000/50000=5 (次);证券交易间隔期 360/5=72 (天) (三)随机模式1. 基本原理: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 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
2. 计算公式(注意影响因素)r交易成本二交易次数X 每次交易成本=_■'举例:年现金需要量是120万,每次变现有价证券 又如: 年现金需要120万,机会成本=J每次变现有价证券20万,则10万,则1年要变现12次。
2个月变现1次。
3. 最佳现金持有量:4. 最小相关总成本: 例题5:已知:某公司现金收支平衡,预计全年(按为25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 500元,要求:(1) 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2) 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现金管理总成本、 现金持有机会成本。
360天计算)现金需要量 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全年现金交易成本和全年2 <250000 x500------------------------- =J UUUIJ元10%交易成本7T= n=现金存量的上限(H )的计算公式:—3. 下限的确定:受每日最低现金需要量,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P169的例题2例: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 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 50元,公司认 为任何时候其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 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 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 800元。
最优现金返回线 R 、现金控制上限H 的计算为:有价证券日利率=9沧360=0.25%确 AMW ------ --------------- [ --------展童算T4 5T9(H^t«)4. 适用范围: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 的方法,其预测结果比较保守。
例题6:某公司持有有价证券的平均年利率为 5%公司的现金最低持有量为1500 元,现金余额的最优返回线为 8000元。
如果公司现有现金20000元,根据现金持有 量随机模型,此时应当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是()元。
A. 0B. 6500C. 12000D. 18500答案:A解析:H=3R2L=3X 8000-2X 1500=21000,根据现金管理的随机模式, 如果现金 量在控制上下限之间,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
可参见 2003年教材165页。
由于现有现金小于最高限,所以不需要投资。
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功能:扩大销售规模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费用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一)信用政策的构成: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例题:企业赊销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5 3791000pr = 55-21-55TP =2x1000 =14737 (X )A. 确定信用期间B. 确定信用标准C. 确定现金折扣政策D. 确定收账方法答案:D解析: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确定收账方法是收账政策的主要内容1. 信用期间: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2.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
这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
所谓"五C"系统是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3. 现金折扣政策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会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
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
(二)信用期间的决策1. 含义: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2. 总额分析法:计算各方案的收益、成本(1)计算各个方案的收益二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二边际贡献=销售量x单位边际贡献注意:固定成本(2)计算各个方案实施信用政策成本: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二日销售额X平均收现期举例:经销商品,商品售价为1000元/件,材料费300元/件,人工费100元/ 件,固定成本50万,目前为现销模式,一年卖1000件商品。
改变销售模式,为现销(1000件)与赊销(10000件)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②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二存货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其中:存货占用资金二存货平均余额二平均库存量X存货单位购置成本二销售成本/存货的周转率举例:改变信用政策,假定信用期由30天改为60天,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平均的存货水平从9000变成20000件,每件存货成本按变动成本4元计算,其他情况依旧。
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减因素,需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所带来的影响,重新计算放宽信用的损益。
③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减少二应付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其中:应付账款占用资金二应付账款平均余额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坏账损失二赊销额X预计坏账率第三:计算折扣成本(若提供现金折扣时)(3):计算各方案税前损益二收益-成本费用决策原则:选择税前损益最大的方案为优。
3. 差量分析法(1)计算收益的增加二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二增加的边际贡献二销售量的增加X单位边际贡献注意:固定成本(2)计算实施信用政策成本的增加: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第三:计算折扣成本的增加(若提供现金折扣时)(3)计算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攵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可以改变。
教材P171例题1例题1: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不给折扣,设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的数据如表1. △收益二△收入-△销售成本=100000-80000=200002.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二(500000-360)X 30X(400000-500000)X 15%=5000 (元)6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二(600000-360)X 60X(480000-600000)X 15%=12000 (元)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 (元)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00 (元)4.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 (7000+1000+4000 =8000 (元)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的信用期。
总结信用政策变动的分析,既要考虑对损益表的影响(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又要考虑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并且将资金占用转化为应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