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至日照计算

冬至日照计算

冬至日照计算【篇一:某一纬度日照时间计算方法】某一纬度太阳日照时间计算方法当天a点所在的纬度bca弧半球日照只有ca弧,则从北极俯视图如下:近似把地球看做球体,设赤道半径r。

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实际情况因素,日出和日落太阳处于地平线,加上空气散射影响所以日出半小时和日落半小时几乎无日照效果,应减去1小时;除此之外出平原外的山区有山体阻挡日光,也会减少日照,如果地处丘陵山区也应减去半小时左右日照;还有海拔不同,远高于海平面地区日照比接近海平面地区长。

结果,综合考虑冬至时北回归线有效日照在9小时左右。

【篇二:天津市日照分析计算规则-0905】天津市日照分析计算规则一、目的日照分析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采用分析软件,在指定日期进行模拟计算高层建筑对其北侧某一规划或保留地块的建筑、建筑部分层次的日照影响情况或日照时数情况。

日照分析应编制《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理(审核方案、初步设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的依据。

本规则适用于拟建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不作日照分析,根据天津住宅建筑间距设计标准要求按日照间距控制。

二、日照分析对象、标准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 50180-93)规定:居住建筑全天有效日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2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全天日照有效时间需满足冬至日2小时,旧区改建项目全天有效日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1小时;根据《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 gb 50096-1999)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规定:住宅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日照条件,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及《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普通居住建筑(不包括公建用地上的酒店式公寓等)的居室全天有效日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2小时,旧城区及中心商业区可酌情降低,但全天有效日照时间需满足大寒日1小时。

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小学教学楼教学用房,医院病房楼的病房部分日照有效时间需满足冬至日2小时。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不低于冬至日3小时的日照标准。

满足以上日照要求时即视为日照不受影响。

2、朝向和有效窗户日照分析应保证受遮挡建筑居室主要朝向的窗户的有效日照,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作日照要求。

新建住宅至少有一个方向获得日照,此方向即为主要朝向。

现状住宅一般以主要卧室朝向或有利日照的朝向为建筑主要朝向。

居住建筑一个户型有几个朝向的居室的,其主要朝向的居室满足日照有效时间的要求即可。

3、现状建筑自身遮挡或建筑组群自身之间遮挡,使全天有效日照时间不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居住建筑,新建建筑使其日照情况进一步恶化,仍需进行恶化情况的分析。

4、建筑设计方案调整导致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等改变时,应随调整方案重新报送日照分析报告。

三、照参数设置2、有效时间:大寒日 8:00-16:00,冬至日 9:00-15:003、时间计算精度:1分钟4、时间累计方式:≥30分钟的连续日照时段进行累计解释:1、此项参数各规范无具体要求,建设部建议30分钟。

3各大城市累计方式总结:北京,连续30分钟累计;南京,连续10分钟累计;杭州,日照时数2小时,可由2个连续时段累加,日照时数3小时,可由3个连续时段累加;上海:冬至日连续1小时;大连、青岛、济南、石家庄、深圳采用任意时间累计。

4、见于天津市定位为宜居性城市,建议采用≥30分钟的连续日照时段进行累计。

解释:大寒日8:00和16:00的高度角为8.52度。

冬至日9:00和15:00的高度角为14.69度。

6、光与墙面、窗面最小夹角:0 度解释:1、此项参数各规范无具体要求。

2、各大城市累计方式总结:青岛、济南、石家庄、杭州、南京采用最小夹角0度。

北京、大连、深圳采用的是15度。

上海根据朝向约21-24度之间(正南方向夹角46度的一半左右)。

北方城市大多采用最小夹角0 度。

3、建议天津市采用最小夹角0 度。

7、窗分析时的计算点采用外墙面处的窗台中点8、计算受影面:距室内地坪900mm高的外墙位置9、网格间距:不超过1000mm x 1000mm,分析受日照影响的现状住宅建筑时:不超过500mm x500mm10、真太阳时四、日照分析步骤1、建模2、确定建筑主、客体范围3、进行线上日照分析4、线上日照分析结果不满足日照标准的立面进行窗分析建议:采用线上分析和窗报批表相结合的方式。

如线上日照分析结果均满足日照规则要求,则无需提供窗分析报表。

这样日照模型虽然简单但相对严格,不用建立日照窗户模型,日照分析周期相对较短。

采用线上分析不满足再窗分析。

五、日照分析要求1、建模各大城市日照分析计算方法总结:上海、杭州、南京、大连、北京、青岛、石家庄均采用实际建模。

深圳、济南采用人为判断。

建议:天津市采用实际建模。

第一阶段进行粗略建模解释:在主、客体范围确定后,粗略建模做线上分析可得知有无受影响的建筑物,也可排除一部分无影响的建筑。

第二阶段进行精细建模。

有个别受影响不满足要求的建筑物进行精细建模。

再进行主、客体的最后定位,进行编号、计算分析确定。

建模底标高设定时需考虑建筑实际高差;参与遮挡的现状建筑,所有参与遮挡的阳台、屋顶凸出物、建筑构筑物等,均需按实际建模。

【篇三:上海日照计算规则】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文件沪规法【2003】482号一,日照分析的标准与计算规则(一)日照标准1.日照标准是指《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第二十九条“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独立式住宅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两小时;与其它居住建筑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及第三十二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文教卫生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三小时;在市区旧区进行改建的,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规定。

2.日照有效时间按《技术规定》附录一《日照有效时间表》执行。

附录一:日照有效时间表(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范围1.满窗日照的计算,以经确认的日照计算基准面左右两个端点为计算点。

窗户(或阳台)的宽度小于2.4米的,按实际宽度的左右两个端点为计算点。

宽度大于2.4米的,按2.4米算,以窗户或阳台的中点两侧各延伸1.2米作为计算范围。

(如图3-1) l2.4 米:以a,b为满窗日照计算点l2.4米:以c,d为满窗日照计算(o为原窗户中点)图3-1普通满窗日照的计算点 2.计算基准面按以下规则确定:一般窗户以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转角直角窗户,转角弧形窗户,凸窗等,一般以居室窗洞口为计算基准面;(如图3-2)转角直角窗转角弧形窗凸窗图3-2异形窗满窗日照的计算点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与未封窗的凸阳台,以居室窗户的外墙窗台面为计算基准面,对阳台顶板所产生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两侧或一侧有分户隔板的凸阳台,凹阳台以及半凹半凸阳台,以阳台栏杆面与外墙相交的墙洞口为计算基准面;设计封窗的阳台,以封窗的阳台栏杆面为计算基准面。

(如图3-3)图3-3各类阳台窗日照的计算点3.满窗日照的窗户计算高度(含落地窗,组合门窗,阳台封窗等门窗形式)按室内地坪0.9米的高度计算。

(三)日照分析客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1.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是指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需做日照分析的居住或文教卫生建筑。

2.日照分析前应认定拟建建筑的高度。

拟建建筑的高度在100米以下的,按实际阴影范围确定客体建筑对象;拟建建筑的高度在100米以上的,以其高度的1.4倍为半径,作出扇形的日照阴影范围,该阴影范围最小不得小于建筑高度100米的实际阴影范围,最大不超过半径300米的扇形阴影范围。

在上述阴影范围内,确定须进行日照分析的客体建筑具体对象(指日照标准所规定的居住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并进行编号。

(如3-4)图3-4客体范围计算规则3.上述阴影范围内已经批准尚未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居住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也必须纳入客体建筑范围。

(四)日照分析主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1.日照分析主体建筑是指对客体建筑产生日照遮挡的建筑。

2.以已经确定的客体建筑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可能对其产生遮挡的建筑。

应以300米为半径作出扇形图,在此范围内进行调查。

(如图3-5图3-5主体范围计算规则在上述范围内,排除对客体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主体建筑的具体对象,并进行编号。

3.上述范围内,设计方案已经规划管理部门审定的高层建筑也必须纳入主体建筑范围。

该项目设计方案,应由规划管理部门提供。

4.除高度大于等于4米的旧里建筑(石库门)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他围墙一般不作为日照分析主体。

(五)主要日照分析资料1.覆盖所有主客体建筑范围的测绘院电子地形图。

2.拟建建筑的总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和平立剖面图的电子盘片(附有建筑坐标和屋顶标高)。

3.已确定的客体建筑的平立面图(附有详细窗位尺寸)。

4.已确定的主体建筑的总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附有各屋顶详细标高)。

5.根据本文规定,已确定纳入主客体建筑范围正在建或已批准未建的建筑资料。

6.本条第3,4款规定的主客体建筑资料可按有关规定向市,区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或请具备规定资质的测绘单位测绘;本条第5款规定中的主客体建筑资料可按有关规定向市,区规划管理部门收集。

7.资料来源及提供资料的单位应在日照分析报告中注明。

二,日照分析报告的编制报送要求(一)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五十二,五十四条有关建设单位在申请规划许可证书附送材料的规定,以及《技术规定》第二十九条,三十二条有关日照时间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申请规划许可证时附送的“有关文件,图纸”除其他文件已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拟建建筑对周边建筑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报告应在报送建筑设计方案时附送。

建筑设计方案调整导致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门等改变的,应随调整方案报送重新编制。

日照分析的报告应符合《技术规定》以及《技术规定》的有关解释,文件的规定。

(二)日照分析报告必须由具备乙级以上(含乙级)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编制。

(三)日照分析应采用建设部或省级有关部门鉴定通过的分析软件。

(四)日照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委托方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