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

大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

大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作者:管俏1摘要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被确定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城市。

这就要求大连市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镇化是一项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战略性选择。

有序推进城镇化过程,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改善城乡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关键在提高就业,出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开放的重要组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头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既顺应了协调区域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在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城镇化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过集聚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

因此,以大连沿海地区部分城市的现实状况为基础,通过详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大连城镇体系产业政策一、调研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加快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等问题得到社会关注。

本次调研,希望通过对大连沿海城(大连市区、普兰店、瓦房店、庄河)的调研,以走访反馈信息的形式,了解各地区城镇化水平、生活质量等问题。

调研将总结农民意见和对城镇化相关措施的建议。

在使城镇化政策深入人心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更深刻的了解城镇化的意义。

此外,此次调研将为我院承担的辽1管俏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单丹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调研背景:(一)基本情况大连,位于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260个。

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共有六个区、3个县级市。

基本情况随着大连市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截止到2000年底,大连市户籍非农业人口275.35万,城市化率为49.9%.若按照人口普查结果,实际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373.7万人,城市化率为63.4%.户籍小城镇人口66.4万,占农村地区总人口的22.7%.建制镇镇区面积达到235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市的县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显著。

2009年我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478元,居全省首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

北三市和长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居全省44个县市前4位,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二)具体活动1、活动时间:8月2日、8月3日2、活动地点:大连市内、普兰店皮口镇、瓦房店、庄河3、活动参加人员:调研小组全体成员、普兰店活动内容:此次调研我们采取分组调研的形式,共分为大连市内、普兰店皮口镇、瓦房店、庄河四个调研小组。

在进行本区调研的同时,以普兰店为集中地进行大规模调研。

8月2日,天气晴朗,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经商量,今天我们辽宁城镇化发展综合调研团队之大连小分队全体成员将齐聚普兰店,开始我们的集中调研之旅。

普兰店市面积2923.37平庄河1个开发区,3个街道,3个乡,14个镇。

40个社区,160个村。

人口82.67万。

早上八点,我们在约定地点集合。

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来到普兰店皮口镇的一户农民家里,开始今天的第一关。

沿海地区的特色,绿绿的庄稼却夹杂着淡淡的海味,能深深的感觉到海风的拂面。

所谓的镇,所谓的村,如今已大盛于往日。

有的住户家里已住上了二层小洋楼,不得不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城镇化的脚步。

农户们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非常热情,与我们交流感想,谈谈家事,言语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城镇化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提高。

之后,我们又走访一些村镇,以访问的方式了解调查问卷相关问题,同时各农户填写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此次调研我们大连地区共带出64份调查问卷,其中大连室内16份、普兰店16份、普兰店16份、庄河16份,全部收回并且全部有效。

1、城镇化建设的看法的调查问题1:国家政策鼓动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农村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选项(1)赞同,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应该大力发展。

43.48%(2)反对,农村应该有农村发展的道路,一味的城镇化只会适得其反。

34.78%(3)不大好说,一切都得看具体措施,真实效果而定。

21.74%问题2:我国在2003年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40%以上,最近几年更是飞速发展,针对这个现象,请问您认为对您的生活有得到切身利益吗?选项(1)是的,这极大的提高了我的生活水平 26.09% (2)一般,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变化不大 30.43%(3)没有,我觉得这只是官方说法,我没有得到任何切身利益。

43.48%问题3:城镇化的加速建设,您认为究竟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选项(1)积极的协调沟通作用 26.09%(2)消极的脱节作用 13.04%(3)正常发展现象 60.87%问题4:全国都在倡导城市化,导致乡村文化全面流失,基于此,您认为还有建设城镇化的必要吗?选项(1)城镇化的建设是必要的,只要经济能够增长,生活水平好了就是真的好 13.04%(2)城镇化建设是需要的,但必须切合实际,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经济发展 39.13%(3)城镇化的建设没多大必要,农村就是农村,中国那么多农民是不可能发展高度城市化的 47.83%问题5:你对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了解有多少?选项:(1)非常了解 0(2)一般了解 56.52%(3)不了解 43.48%问题6:你的所在地是否组织过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选项:(1)认真组织 0(2) 简单组织 39.13%(3)不了解 60.87%问题7:你了解相关政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选项(1)政府宣传 0(2)电视新闻 100%(3)从别人那里听说的 02、加快辽宁省城镇化建设的措施调查四、调查结果分析1、城镇体系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需要进一步健全城镇尽管有规模差异和职能区分,但毫无疑问都是应生产力发展之需而产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自发挥特定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发挥又不是孤立的,必须通过城镇体系这个整体才得以全面施展。

因此,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要求不同行政层级和规模等级的城镇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中间既不发生断层也不缺少环节,只有这样,城镇职能才可以通过城镇网络依次有序地逐级扩散到整个体系,并从而辐射和带动所在区域发展。

2.城镇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全国城镇年产生活垃圾1.5亿吨,每年以8%~10%速度增长;垃圾存量60亿吨,占地5亿平方米;垃圾处理率50%,只有10%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全国70%城镇缺水;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0%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污水处理率36%;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为GDP的1.5%~3.0%。

一些城镇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功能不强,带动能力薄弱,还很不适应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城市普遍交通拥堵、污染加剧、事故增多。

城镇防灾能力薄弱,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城镇化率若按年均一个百分点增长,则每年需新增住房3~4亿平方米,建设用地1800平方公里,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建筑耗能64亿千瓦时,以及土地开发资金2700~3600亿元,此外,年均新增产出生活垃圾1000万吨,排放污水11.4亿立方米。

同时,为提升现有5亿多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需要解决住房,文化教育、体育和商业设施,道路,交通,绿化,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城镇面临的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五、城镇化建设建议1、努力扩大需求,全力促进增长(1)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

(2)继续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市民扩大住房消费,并以此带动相关联消费。

(3)把扩大消费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城市营销,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和展销活动,将域外购买力转化为我市的消费需求。

(4)加大商业设施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

(5)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2、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大力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效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重大装备等新兴产业,推进重工•起重风电装备产业化,加快瓦房店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建设,支持中国一重集团建设国内最大的核岛装备生产基地,把大连打造成为世界级风电和核电设备生产基地。

(2)全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园区,支持一汽集团在大连建设混合动力和电动客车生产基地,促成电动汽车总成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尽快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六、结束语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继承和发扬了大学生勇于实践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也通过走进城镇、走进乡村了解了更多现实问题,为此次调研课题的完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得到了锻炼。

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深入了城镇,深入了乡村,更加真切的得到了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状况,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为我院承担的辽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