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孵化问题分析与解决

孵化问题分析与解决

孵化问题分析与解决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通常可分为三类:孵化场的问题,种蛋处理的问题,种鸡的问题。

如果是由种鸡引起的问题,很可能发生在至少4周以前,其中包括3周的孵化时间和1周的存蛋时间。

为了尽快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通常在孵化的第一周进行照蛋,对检出的无精蛋和死胚进行监控。

对于孵化场来讲,为了生产最优质的雏鸡,对孵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应能及时发现。

种蛋的处理,以及种鸡场的全体员工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种鸡群完整而准确的记录(包括产蛋率、死亡率、发病率、蛋重、蛋壳质量、孵化率、饲料消耗,以及抗体监测数据)和种蛋从产出到孵化场的全面记录,能够为绝大多数孵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偏离推荐的孵化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翻蛋频率、通风及种蛋放置的方向)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偏离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以及偏离发生时的胚龄有关。

由于营养因素而发生畸形和死亡,其畸形和死亡高峰出现的胚龄通常取决于营养缺乏的程度、持续时间或者营养缺乏后饲喂该日粮的时间长短。

所以,营养的消耗率、吸收率及在蛋中沉积的效率,受到某些抑制因子及卵黄形成时间的干扰,这已被证明是造成胚胎畸形和死亡的部分主要因素。

本文主要针对孵化率下降并观察到其中某些现象时,提出的可能原因及适当纠正措施。

1常见问题1.1照蛋为无精蛋,剖检可见白色小圆点状胚盘;无血环,未受精。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公鸡尚未达性成熟,公鸡应该比母鸡早2周进行光照刺激;②公鸡的精子形态异常,母鸡的卵泡(胚盘)异常,常发生在过于年轻或过于年老的鸡群;③公鸡太少,导致交配频率不够,公鸡太多,导致公鸡互相争斗和干扰,建议公母比例如下:轻型鸡1:12~15,重型鸡1:10~12;④极端的天气条件,如高温或低温;⑤老龄鸡群,如果是公鸡的原因,公鸡育成期穿鼻签可能有帮助;⑥鸡群患病,这常可通过粗糙、变形的鸡蛋或薄壳蛋表现出来;⑦体重超标。

尤其肉用种公鸡(大于4800克);⑧营养缺乏或过剩,过度限饲;⑨腿肢疾病,尤其重型公鸡;⑩某些药物:如杀虫剂、化学药品、毒素、霉菌毒素等;⑾寄生虫,如某些原虫;⑿饲养密度过大;⒀交配频率下降或不交配,在上面所列各种情况下常常见到,这可能是受精率下降的直接原因;⒁光照不充足:光照强度或时间不足;⒂人工授精程序不合适(在采用人工授精时)。

1.2照蛋为无精蛋,剖检可见扩大的胚盘;无血环,受精。

有的处于“胚前期”。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存放时间过长,种蛋存放时间应小于7天;②种蛋存放条件恶劣:温度过高、过低或频繁变动。

种蛋存放的温度应在15.6~18.3℃(当存蛋时间在7天以上时,10~12.8℃下贮存的种蛋孵化率会显著高于15.6~18.3℃下贮存的种蛋孵化率——译者注);③熏蒸消毒不当——熏蒸过度或在孵化的12~96小时熏蒸;种蛋喷雾消毒不当或消毒液泡沫布满种蛋;④种蛋处理或转动中由于震动或温度冲击(升温或降温太过迅速)而受损等;⑤蛋壳被粘住——呼吸作用被限制;⑥孵化早期温度过高;⑦过于年轻或年老的鸡群;⑧遗传因素,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或畸形;⑨种鸡群患病;⑩基本器官系统发育失常;⑾洗蛋液温度过高;⑿蛋产出前感染,如沙门氏菌感染;⒀药物、毒素、杀虫剂等;⒁集蛋次数过少或集蛋不完全。

1.3照蛋为无精蛋,剖检可见血环或死于孵化3天以内的小胚胎,看不见眼睛。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贮存时间过长或温度不合适;②熏蒸消毒不当——熏蒸过度或在孵化的12~96小时内熏蒸消毒;③孵化早期温度过高和/或过低;④种蛋转运中由于震动而受损等等;⑤种鸡群患病;⑥老龄鸡群;⑦胚胎生理发育障碍;⑧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⑨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VA、VE、铜、硼、泛酸等缺乏;⑩经常伴随着受精率下降问题;⑾药物、毒素、杀虫剂等;⑿污染;⒀胚胎处于蛋产出前发育阶段,也就是内胚层还没有形成或刚刚形成。

1.4胚胎死于孵化的第3~6天,卵黄囊循环系统形成,胚胎在左侧,无卵齿。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见1.3①~⒁;②通风不足,或蛋壳被粘住,二氧化碳浓度大于1%;③翻蛋不正确——每小时少于1次或多于6次,或翻蛋角度不合适(实践证明,每小时翻蛋1次或每两小时翻蛋1次,均可取得满意的孵化率,但原文如此——译者注);④维生素缺乏——VE、核黄素、生物素、泛酸、亚油酸等。

1.5胚胎死于孵化的第7~17天,每个胚胎都长出卵齿,趾爪成型,毛囊清晰(8天),羽毛长出(11天)。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孵化的温度、湿度、翻蛋、通风不合适。

低湿增加了主动脉弓的畸形(13天);②污染;③营养缺乏——核黄素、生物素、尼克酸(烟酸的商品名——译者注)、泛酸、VB6、VB12、硼、磷、亚油酸等;④致死基因(已经有超过30种被人们发现和报道)。

1.6胚胎死于孵化18天以后。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不正确的孵化湿度、温度、翻蛋、通风;②出雏器温度、湿度、通风不正确;③污染,尤其是霉菌污染(如曲霉菌等);④熏蒸消毒浓度过大或时间过长;⑤转蛋落盘过程中种蛋受凉,或转蛋落盘过晚;⑥蛋壳破裂——入孵前、孵化中或转蛋过程中破裂;⑦营养缺乏——VA、VD、VE、VK、VB12、硫胺素、核黄素、生物素、叶酸、泛酸、亚油酸、钙、锰、磷、硒等;⑧胎位不正,胚胎转向失败;⑨胚胎生理发育异常,包括转为肺呼吸,胚内循环建立和/或肠管、卵黄囊收缩的失败;这一阶段的这些变化(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都是很危险的;⑩遗传因素,如致死基因,染色体畸形;⑾双黄蛋;⑿啄壳和出雏期间,孵化器频繁开门;⒀蛋壳质量太差;⒁种鸡群患病。

2特殊问题2.1未啄壳,胚胎完全成型,卵黄囊巨大,有的卵黄未完全吸收进入腹腔,有的残留蛋白。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翻蛋不充分,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受阻;②孵化期/转蛋后湿度过高;③孵化器温度过低;④出雏器温度过高;⑤种蛋受凉(例如转蛋时);⑥营养缺乏;⑦遗传因素;⑧胚胎生理发育意外;⑨种鸡群患病;⑩通风不良;⑾种蛋存放时间过长。

2.2啄壳,胚胎完全成型,死于壳内。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转蛋后湿度过低或温度没有及时降低;②出壳期湿度过低;③出壳期温度过高;④营养物质缺乏;⑤种鸡群患病;⑥通风不良;⑦孵化的前12天翻蛋次数不足;⑧转蛋时种蛋受损;⑨种蛋保存时间过长。

2.3蛋壳部分啄破,胚胎存活或死亡。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出壳期熏蒸消毒过度;②种蛋小头向上孵化。

2.4出壳过早,雏鸡过小,叫声嘈杂。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过小;②不同品种的差异;③孵化器温度过高;④孵化器湿度过低。

2.5出壳过迟。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过大;②老龄鸡群;③种蛋存放时间太长:存蛋时间每延长1天,孵化期增加40分钟,孵化率下降0.5~1.2%;④孵化器温度过低;⑤胚胎活力弱;⑥近亲繁殖;⑦孵化器湿度过高。

2.6发育慢,出雏时间过长。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保存期长短不一的种蛋混合孵化(若同时入孵,存蛋时间每延长一天孵化率下降1.2%;如果将存蛋时间较长的蛋提前入孵,以适当延长其孵化期,则孵化率只下降0.5%/天);②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的蛋混合孵化;③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④种蛋处理不正确;⑤孵化器或出雏器内温度不均匀;⑥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过高或过低;⑦孵化厅通风系统不合理,正压过高或负压过低,这样的压力可能改变孵化器或出雏器的通风。

2.7各出雏盘出壳雏鸡的数量或质量不均匀。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②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蛋混合孵化;③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种蛋混合孵化;④有些种蛋存放时间过长;⑤孵化器或出雏器通风不够均匀;⑥一个或更多鸡群患病或应激;⑦不同鸡群的种蛋保存程序存在差异。

2.8蛋壳黏连雏鸡,身上粘有蛋白。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孵化温度偏低;②孵化湿度偏高;③翻蛋不正确,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不良;④种蛋存放时间过长;⑤种蛋过大。

2.9雏鸡干燥,黏附于蛋壳内,翅膀上粘有碎蛋壳。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保存、孵化和/或出雏期湿度过低;②翻蛋不正确;③蛋破损或蛋壳质量差。

2.10出壳过早,脐部带血。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孵化器和/或出雏器的温度过高。

2.11雏鸡过小。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过小;②蛋保存期和/或孵化期湿度偏低;③孵化温度偏高;④海拔过高。

高海拔地区(大于1500米)的孵化场,由于湿度低,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偏低,应调整孵化条件。

大气压小于79.99kPa(海拔高度大于1830米)时,将会降低胚胎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促进水分的散失;⑤蛋壳粗糙、过薄。

2.12脐孔愈合不良,羽毛、绒毛干燥、粗糙。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孵化器的温度偏高或波动范围过大;②出雏器的温度偏低;③出雏器温度过高或出雏结束后未及时降低;④种鸡营养不良。

2.13脐孔愈合不良,雏鸡潮湿、有异味,身体发黏,体型大而软弱,呈昏睡状。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脐带炎(脐部感染),通过脏的出雏盘、脏蛋、不卫生的机械设备或孵化厅污染;或种蛋消毒不严所致;②孵化器温度偏低;③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偏高;④通风不良。

2.14雏鸡虚弱。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出雏器温度偏高;②出雏器通风不良;③熏蒸消毒过度;④污染。

2.15胎位不正。

孵化19天后(含19天——译者注)的正常胎位是:胚胎的长轴与蛋的长轴一致,头位于蛋的大头,头位于右翅膀下,喙朝向气室,脚朝向头部。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小头向上或水平放置孵化;②翻蛋次数不够或翻蛋角度不正确;③孵化温度偏低或偏高;④湿度偏高;⑤老龄鸡群;⑥种蛋接近圆形或过大;⑦营养缺乏,尤其VA和VB12缺乏;⑧种蛋处理或保存不当;⑨发育迟缓;⑩孵化18天以内(含18天——译者注)的胚胎其胎位与出雏期不同,但有一种是正常的(例如:头位于两大腿之间),脚位于头部上方的胎位是很难辨认的,但可能也是正常的,喙位于翅膀上方的胎位大概是常见的一种变异类型,有些胎位不正的情况可能是致命的,其它的则不是。

2.16畸形。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种蛋保存不当;②种蛋受到振动或大头向下转动;③遗传因素;④营养缺乏,例如:生物素、核黄素、锌或锰缺乏;⑤翻蛋不充分;⑥种蛋放置的方向不正确,例如:小头朝上;⑦孵化器的温度偏低或偏高;⑧种鸡群患上病;⑨通风不良,蛋壳过厚或气孔数量少,透气性差。

2.17脚趾弯曲,两腿外撇。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孵化器温度偏高或偏低;②营养不良;③出雏盘底部太光滑;2.18绒毛短,呈细丝状,无弹性。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营养缺乏,尤其核黄素缺乏;②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营养抑制因子,导致营养缺乏;③孵化的第1~14天温度偏高。

2.19雏鸡闭眼,眼中粘有绒毛。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出雏器的温度过高;②出雏器的湿度过低;③绒毛收集器失灵;④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停留时间过长;⑤出雏器内通风过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