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
目前,医院内经血传播的主要病毒 性疾病是:乙 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20多种疾病。血污染 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 HBV 感染率6%~30%
HCV 感染率1.8%
HIV 感染率 0.33%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锐器伤常见暴露原因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1、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 的传播途径 2、我国数据,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 (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 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 3、锐器伤不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 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 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
3、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4、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5、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6、引起感染的因素: 7、病菌种类; 8、什么样的接触(接触方式); 9、接触的血量; 10、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
• 案例提示: • 在医疗工作中,尤其在为艾滋病人服务过程中,应严格贯 彻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将锐器例如针头、刀片等与其他 物品分开存放和处理,以免发生被混在污物中的锐器扎伤 等事故。
某门诊医生的职业暴露
• 某院艾滋病门诊,有一艾滋病人在门诊就诊中突然发生上 消化道大出血,以大量呕血为主,刘医生在抢救该病人过 程中,突有病人呕吐的血液喷射到了她的眼睛里和脸上。 她立刻用清水洗脸,并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后经专家指 导,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服用双汰芝,28天、抽血检测 HIV抗体作为基线结果,并在6周,3个月、6个月时检测 HIV抗体,均阴性。 • 案例提示: •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为艾滋病人的医疗操作中,一要注 意戴口罩,二要戴防护镜。 • 这属于黏膜的暴露,不要用眼药水滴眼,否则容易损伤黏 膜,增加感染机会。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外科手术缝合 锐器处理 废弃物处理
锐器伤现状
• 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 所有 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 伤最为常见 • 针刺伤刀割伤其它锐器 • WHO估计,全球每年12亿次注射量,其中10%为免 疫接种,90%为治疗性注射 • 有研究表明在一次性锐器误伤的调查中40%的受检 者有过注射针头误伤史 • 另一份国内护士的调查显示:75%担心工作中被刺 伤;96%被刺伤过
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15%, 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

大约1.5亿都有慢性肝炎,最终肝衰竭或肝癌


丙肝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3%
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有艾
滋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 • • • • • • • 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工作对象 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 医疗器械 化学物质 放射物质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3.53
套针帽 采血 采血 套针帽
收废物 丢针头 收废物 丢针头
缝合
缝合
换药
换药
医生
备 皮 护士
备皮
清洗器械 开安瓿
洗器械
开安瓿
医生
护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分析
• 我院2014年上报的的职业暴露人数为6人, 事件发生人员多为护士其次为医生,主要 的发生地点为各科病房,这与我院临床医 护人员缺乏、只注重完成治疗护理工作任 务,而忽略规范操作有关。暴露源最主要 为乙型肝炎,锐器伤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 因此,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意识,要注意 做好防护措施,尤其锐器伤的预防是医务 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重点。
医疗废物处理安全意识
国内锐器盒现状
38
医疗废物二次分拣
39
将血标本放入试管内
双手盖上针帽
分离输液器时 在患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注射
收拾手术污物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职业暴露的预防 • 两道防线 –预防暴露 –暴露后预防
染的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0…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
我们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痛!
0.33%几率的遭遇
2006年一个周五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卫生部艾滋病确诊实 验室刚上班,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到实验室,女孩的面容憔悴,满脸惶恐, 她怯生生地告诉实验室工作人员:自己是四川某县的一名护士,在医院注射 室工作。今年7月,她给一个患者打针,刚把针头拔出来,一个朋友和她开 玩笑,在身后猛一拍她的肩膀,她大惊之下,拿针的手一哆嗦,刚拔出来的 针头顺势就扎进了自己手上的肌肉里。后来,她才从医生那里知道,那个病 人是艾滋病感染者。 得知这个消息,她欲哭无泪。作为护士,她清楚地知道:是否感染 HIV 只有在三个月后才能检查出来。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每天她都祈祷,希望不要被HIV“选中”。
24
2010年浙江省六家医院锐器伤调 查结果
发生率%
20.0 15.0 10.0 5.0 0.0 医生 护士 医技人员 工勤人员 实习生 工作人员 其他 合计
发生率%
%

安徽医科大学和马鞍山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在对马鞍山市部 分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中发现,27%的医务人员有过艾滋病职 业暴露的经历。 • 此次课题组抽取马鞍山市4家市级综合医院、1家县级医院、 15家乡镇卫生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家村卫生室,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其中,有355 人至少发生过1次以上的职业暴露经历,暴露率为62.6%;有 153人有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经历,占27%。调查还表明,发生 职业暴露的污染物来自血液的占87%,发生职业暴露的工具是 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的占83.4%。 • 调查还发现,567人中有311人在进行能引起血液飞溅的 操作中不穿防渗隔离服,不戴防护眼镜;133人在手部破损时 不戴双层手套;75人在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不戴 手套。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采取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有 关预防职业暴露的专业培训等等,从而有效防止艾滋病职业 暴露的发生。开安瓿
医院人员利器伤频率
50 40 30 20 10 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抽血注射
包装器械
处理针具
外科操作


医疗技术操作锐器伤构成
30
27.75
25 20 15
11.11 11.33 13.68 11.52 11.52 19.78
25.36
21.41
14.28
10 5 0
3.67 1.57 1.01 4.47 1.75 2.39 1.57
职业暴露的危害
• 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问题。 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因职业 暴露获得感染的危险。 • 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 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 心健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避免 职业暴露的发生, 迫在眉睫。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
感染性职业暴露
放射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其他职业暴露
国内护士针刺伤的流行概况
• 5个城市的三甲医院中228名护士调查显示,过去 12个月
中注射前和注射中意外针刺伤83%,平均7.7次/人;注射 后针刺伤58%,平均.5次 /人
• 长沙市的几大医院的441名护理人员调研中发现,在一年
内有83%的护士被利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3次
• 广西某医院调查166名护士100%被针刺伤
80~90%为 针刺伤暴露
感性认识
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 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4 毫微升血液。
发生频率
每30秒钟 每30秒钟
医护人员 便会发生一次职业暴露
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 被污染针头扎伤
每30秒钟一次
现在呢?
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 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 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释义】 之 四、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1、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 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医疗 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卫 生防护制度,并认真落实;定期进行培训, 使医务人员充 分掌握其相关知识与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自身感染。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 施 3、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 需要时使用。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 及处理流程与措施等。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洗 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 规则,可减少医院感 染20~30%
洗 手
• 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什么时候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
安全防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