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 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 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 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 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 学的前奏。 隋统一后,作家基本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 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 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 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许善心、王胄、 虞世基、虞世南、虞自直等。
2、南北文学合流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 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 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 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 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 名作。
(三)杨素(544—606)
❖ 北方诗人一向以南方诗歌为典则,但杨素则 稍为特别。他本身是一个豪杰式的人物,心雄 志大,不可一世。他的诗今存多为五言,风格 “雄深雅健”(清刘熙载《艺概》)。诗中虽 亦有些细巧的文笔,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 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山斋独 坐赠薛内史》)之类,为南朝诗中所常见,但 过于艳丽的词汇,却是很少用的。而且从每首 诗的总体气象来看,无论是写边塞题材,还是 向至友叙旧述怀,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悲感, 诗境苍凉老成。
(四)隋炀帝——楊廣(569~618)
❖1、隋炀帝的生平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3、隋炀帝的作品賞析
1、隋炀帝的生平:
❖ 杨广即隋炀帝,小名阿摩。弘农华阴(今属陕 西)人。文帝次子,母独孤氏。
❖ 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后阴谋争夺其兄杨 勇的太子之位,于开皇二十年(600)得逞,立 为太子。文帝暴卒,遂即位称帝。他为了控制 江南,满足自己的游乐生活,于大业元年(605) 广征民夫,兴修运河,使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 而沟通。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 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事迹见《隋 书》本纪。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 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 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 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 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
二、代表作家作品:
❖ 隋代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是:
(一).卢思道 (二).薛道衡 (三).杨素 (四).杨广
1、杨素的生平:
❖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人。仕北周,以平定北齐功封成安县公。 隋书,封越公,官至太师。他的诗在精 警凝练之中,有一种劲健质朴的气息。 《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 上”,和当时所流行的齐、梁轻薄淫靡 的诗风有所不同。
2、作品賞析:
❖ 2.1《出塞》其二: ❖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
(一)卢思道
❖ 1.生平 ❖ 2.诗文成就 ❖ 3. 《从军行》赏析
1、卢思道的生平
❖ 卢思道(532~583) 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 少年时跟邢邵学习,曾在北齐任给事黄 门侍郎;
❖ 北周时授官仪同三司,后来又任武阳太 守;
❖ 隋初为散骑侍郎。 ❖ 事迹见《北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
❖ 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赠诗五 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历仕北齐、北周。隋 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
❖ 炀帝时,出为播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 所杀。
2、文学成就:
❖ 有集30卷,已佚。 ❖ 今存《薛司隶集》1卷。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
此词显然化用隋炀帝杨广的《野望》,单以字数计,杨广 之诗的百分之七十都被秦观使用。还有马致远的 《天 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渊源也在此。
第二节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 唐朝开国初期,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 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 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 化的倾向。
❖ 代表作《听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 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 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
❖ 《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 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
2.2、《从军行》赏析:
❖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 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 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 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 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 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 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 军何处觅功名。
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3.诗歌特点
❖ 薛道衡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 最高。
❖ 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 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 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
❖ 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 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 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 杀害的原因。
1.1贞观诗人的文学主张
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 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 声辞之美,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 下了馀地。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 ❖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 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 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 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 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 创作实践,对律诗对偶形式的完善有一 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 的作用。
3.“文章四友”
❖武 后 、 中宗 时期 的宫 廷诗 人有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 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 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
4.“沈宋”
❖ 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还有与“文章四 友” 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 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 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 篇》 2首。
❖ 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 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由于他 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 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 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 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
❖ 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 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 原因,也具识见。
(二)薛道衡( 540——609)
❖ 1、薛道衡的生平: ❖ 2、薛道衡的文学成就 ❖ 3.薛道衡的诗歌特点
1、薛道衡生平:
❖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薛道衡少孤, 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 之。
第二章
❖ 第一节 隋代诗歌

❖ 第二节 初唐诗歌

❖ 第三节 陈子昂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一、隋代诗歌概况: 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 二、代表作家作品: (一).卢思道 (二).薛道衡 (三).杨素 (四). 隋炀帝
一、隋代诗歌概况:
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
1.作家构成:
三国六朝文》、《北史》本传。
2、卢思道的诗文成就:
❖ 原有集30卷,已佚。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 ❖ 多写于北齐、北周时期; 纤艳多文采,不少
是游宴酬赠之作。 ❖ 《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今传明人辑
《卢武阳集》1卷。
2.1卢思道诗歌特点
❖ 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 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 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
❖ 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是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 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 情思。也正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2. “上官体”
❖ 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 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
❖ 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 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 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 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但当时的人们争相 仿效,称为“上官体”。
(2)杨广的《野望诗》的影响: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 魂。
❖ 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黏蓑草,画角声断谯 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 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