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软件专利保护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多带来的软件专利的保护问题也尤为突出,互联网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软件的获得更加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软件专利保护的难度,从而也使得软件专利的保护尤为重要。
美国专利法第101节对可取得专利权的发明作了如下规定: 任何人发明或发现任何新颖和实用的工序、机器、产品, 或合成物, 或任何上述各项新颖和实用的改进, 符合本法规定之前提与条件, 均可取得专利权。
根据这一定义, 早期美国专利商标局倾向于认为, 软件涉及电脑数学算法不属于美国专利法中可授予专利的主题。
然而, 在Diamond 诉Dier 一案中,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一项适用于橡胶成型压模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授予专利权。
法官的意见是, 计算机程序发明本身如同数学公式, 不属于可取得专利权的法定主题( subject matter) , 而计算机程序发明一旦与某工序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 那么作为整体的工序并不因此成了不可取得专利权的主题。
也就是说, 该软件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解决橡胶产品压模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因此, 构成了一项改进工序。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还提出, 美国国会在制定专利法101 节就含有将其适用于任何太阳底下人造物品这种意图。
因此, 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只有自然规律、自然现象、抽象思想三者。
这一判决为软件获得专利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表明了美国法院开始强调和鼓励计算机程序发明在工业中的运用。
在该判例作出之后, 美国专利商标局于1995 年6 月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以及与电脑相关发明的检验标准》,从此开启了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篇章。
1996 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布了《与计算机有关的发明审查指南》。
该审查指南对规定“发明是否属于可专利客体”的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进行了解释。
按照该解释,一项与计算机相关的发明只要是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就属于可专利的主题。
这就意味着美国专利法不再关注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属性,放弃技术要求,淡化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和商业的分类标准。
该审查指南公布后,美国对可专利性已经不再进行讨论。
关于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创造性的判断问题,美国专利商标局还专门制定了另外一份文件:《用于计算机实现的商业方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关于美国法典第35 编第103条下的明确的和沟通的驳回规则》。
在该文件中强调了对已有的商业原则进行简单的软件化不具有创造性。
但由于审查员的跨学科知识水平和在具体审查时所掌握的尺度存在差异,加上商业方法资料库的缺少,很难找到合适的对比文件,因此,目前在美国获得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变得非常容易。
美国之后日本欧洲也相继引进了软件专利保护制度。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 原有的电脑公司以及一些传统的商业公司纷纷转向商机无限的互联网以谋求发展, 并成立了许多互联网公司。
这些新兴公司的着眼点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或软件系统, 而在于其新创的商业方法, 也就是说产生商业利润的点子, 当然, 单单点子是不够的, 因为各国专利法并不保护思想。
但这些点子和各种软、硬件系统结合起来, 成功地为许多互联网公司带来利润之时, 这些公司就开始希望这种商业方法受到专利保护, 以免其他公司进行模仿和克隆。
这些公司的网站与那些主要是提供网上新闻、评论、各种资料的网站不同。
后者一般是靠读者阅读时所带来的广告费用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 其网页材料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就足够了。
而前者虽然也赚取广告费用, 但它们主要在网上从事商业活动, 比如网上销售软件, 网上购书, 网上拍卖等。
对这些公司而言, 它们一方面要求所使用的联系客户终端与服务器的软件要受到版权或专利保护, 更重要的是要求其商业方法受到专利保护。
这种商业方法能否得到专利保护在各国尚有异议, 美国在较早的Hotel SecurityChecking Co. 诉Lorraine Co. 案中, 提出商业方法不属于可授予专利的主题。
然而, 在State Street 诉Signature 一案中, 结果并非如此。
该案被告(Signature 公司) 拥有名为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Hub& Spoke Financial Services Configuration 的软件并申请了专利, 主要用于计算并管理共同基金之投资金额, 而欲使用该软件的原告( State Street 银行) 与被告协商不成, 遂对该专利提起无效诉讼, 声称商业方法所使用的数学算法( 因涉及软件) 以及商业方法本身应排除在专利权的主题之外。
麻省地方法院的判决支持了这一观点, 不过最终被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所撤销。
上诉法院的法官认为, 金融服务业所使用之软件, 虽属商业方法, 仍应与其它方法采相同标准审查: 只要其能产生有用的、具体的、有形的后果均可受到专利法保护。
SIPO(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主要依据审查指南的规定。
该规定将计算机程序本身排除在专利法保护范围之外,但是,规定了“如果一项发明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如果发明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仅仅在于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部分,则应当将该发明视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因此,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不完全排除在专利法保护范围之外,审查指南给出了几种可以授予专利权和不可以授予专利权的示例。
但是,由于技术性的难以界定,我国专利法的审查指南对于技术性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
2004 年10月,SIPO内部出台了一部《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该试行规则规定了对于商业方法软件是否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的判断步骤,其中的检索、比对和寻找区别特征与创造性的判断步骤相同。
但是,当判断出解决的问题和相应的效果不具有技术性、区别特征不具有技术手段时,得出该申请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的结论。
由此可见,该试行规则增加了商业方法类计算机软件审查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使得商业方法类计算机软件通过“可专利性客体”审查的可能性增大,即有了放宽“可专利性”审查的趋势。
该试行规则的判断步骤与欧洲专利局对于该类申请的评述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得出的结论即适用的法条不同。
欧洲专利局判断出区别特征不是技术手段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该申请不具备创造性,而我国专利局得出的结论是该申请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软件专利的保护问题在我国同样广泛的存在,尤其是我们过的盗版软件的广泛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软件行业的巨大隐患。
据调查全球操作系统第一大用户是windows,第二大用户确实盗版windows,而盗版windows的用户90%在中国。
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间,外星电脑公司将其开发的《楚汉争霸》等10种游戏软件到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登记管理办公室进行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并在全国发行。
1999年1月起,翁正文等以振华公司的名义生产、销售上述游戏软件的盗版卡带,并将这些游戏软件更改了名字。
1999年3月9日,王利军在收到振华公司发来的含有《刘邦传记》等10种涉嫌侵权软件报价单的传真后,即与其订货并与环球商行签订供货协议,随后,环球商行将上述游戏软件在福州销售。
外星电脑公司在发现上述事实后,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外星电脑公司开发的游戏软件享有著作权,其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翁正文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删除、修改、复制外星电脑公司公开发行的《楚汉争霸》等10种游戏软件,将这些游戏软件更名后,制作成游戏卡带,以振华公司的名义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侵犯了外星电脑公司对该软件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获得报酬权。
判决本案被告停止侵权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翁正文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由于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软件专利问题具有在全球范围内跨区域跨国界性。
1984年,中国留学生岳明、岳阳兄弟及叶维明等人在美国注册了Unidata公司,开发了Unidata电脑软件,并以公司的名义在美国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说明开发人员均为公司所雇用。
1992年,岳明兄弟将其在Unidata公司的全部股份出让,尔后,岳明在香港注册了PU公司,岳阳在北京延庆县注册了京延公司。
1994年,PU公司与Unidata公司签订了“软件销售许可协议”(下称94协议),并在中国国家版权局以原始著作权人的身份,登记了Unidata软件2.3.2版本的著作权,1995年,PU公司与京延公司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1996年,京延公司与凯利公司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Unidata软件独家使用协议”。
而1995年,中美合资的雅芳公司在建立电脑网络系统时,从美国的Jenkon公司处购买了一套正版的Unidata软件英文3.1.5b版本,安装在其软件系统上。
1996年6月,PU公司向中国国家版权局投诉,指控雅芳公司侵犯其著作权;1997年5月26日,国家版权认定雅芳公司侵权,裁定雅芳公司不得再使用该软件,并处49万元罚款。
1997年8月,PU/京延公司又以同样理由向广东高院提起诉讼,索赔3000万美元;1998年6月18日,广东高院一审判决雅芳公司赔偿1200万美元。
雅芳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1999年2月2日,经最高院知识产权庭开庭审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网络、计算机、软件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支撑了现代信息社会,然而也使软件专利的保护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逐步加强软件专利的保护制度,对于促进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