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州寒食诗帖(优秀课件)

黄州寒食诗帖(优秀课件)


知人论世,读懂诗人
黄问身心 题 州汝如似 金 惠平不已苏山 州生系灰轼自 儋功之之 画 州业舟木 像 。,。,
朗读标题,猜测诗意
贰 结合链接资料,猜读标题《黄州寒食诗
帖》,在括号内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的黄州

)的寒食

)的经历

)的心境
研读诗句,印证猜想
黄州寒食诗(其一)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黄州寒食诗(其二) 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研读诗句,印证猜想
自由诵读,思考批注,然后用如下任意一种句式发言:
1.我从“
”诗句中印证了

的猜想。
2.我从“
”诗句中增加了
——王国维《文学小言》
课后拓展,举一反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黄州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 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 食诗。
1 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二为一 2 人品与字品的高度合一
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并称镇馆之宝的国家级宝物除 了《祭侄文稿》,还有苏轼的被称为“天下第三行 书”《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学古绪言》有言: 坡公书,肉丰而骨劲, 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 特为秀伟。
黄庭坚跋语: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 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 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 复为之,未必及此。
,2019年1月16日 ,日本 东京博物馆举办“颜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其 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 颜真卿传世名品《祭侄文 稿》展出,引发热议。两 岸书友担心,《祭侄文稿》 作为极其珍贵的文物,展 出可能会导致难以弥补的 损坏。
《祭侄文稿》是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是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个草稿,上面有大量涂抹之 处,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媲美。它究竟好在什 么地方?

的新发现。
体贴诗情,引发共鸣
贰 融入以下心境,有感情诵读全诗: 被贬的抑郁 精神的孤独 物质的困窘 漂泊的悲凉 万念俱灰的沉痛 ……
崇高人格,烛照千秋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 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若无文 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殆:大概) 未之有也。
笔体有三变, 这是苏轼其他 行书作品中很 少见到的景观。
《寒食帖》记录 了苏轼作书之际 起伏不平的心绪, 气象万千。笔墨 随着情思起伏跌 宕,是心境与书 境合一的杰作.
《黄州寒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帖》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曹莉 莫虎
知人论世,读懂诗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 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 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 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 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 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 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 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辄:就)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 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庶几:差不多) 免矣。”
——苏轼给李端叔的一封信节选
寒食
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 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扫墓、踏青、秋千等风俗,曾被称为中国民间 第一大祭日。宋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替代。人们把扫墓、 踏青等传统习俗转移到清明节这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