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培训
④膨胀性:液氮是由空气压缩冷却制成,其
气化时能恢复为氮气。据测每一立升液氮气 化,温度上升15℃,体积膨胀约为180倍。 ⑤窒息性:氮气本身不能致使人窒息, 但在一定空间内,如果氮气过多而隔绝氧气, 操作者也会引起窒息。据测定,10公斤液氮 在10立方米的室内瞬间蒸发,可使空间氧气 突然降到13%,造成空间缺氧。在此条件下, 就能引起人的窒息乃至死亡。
五、安全阀、压力表、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必须配备齐全、灵敏可靠,并按有关规定 进行年检。
1)确保压力容器上的所有组件使用前已经 正确而可靠地安装好;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培 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方可独立操 作。
3)确保所有橡胶密封件和压力容器内 表面在使用前已经适当地涂覆润滑剂; 4)不准在有压力的状态下试图拆卸压 力容器上的任何部件;
四、压力容器常识
1、概述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 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 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均属压力容器。为了与 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 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 (1)工作压力(注1)大于或者等于 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 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 力));
8、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 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 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
9、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 证连接牢固。 10、在移动电气设备时(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 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 磨损或拉断 11、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 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 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 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5)不准在超越压力容器使用条件的情况下使
用压力容器;
6)不准压力容器在使用时有任何泄漏或端板
组件常处于潮湿状态。
综合安全常识
生产车间的五种安全措施是什么? ⑴消防 ⑵通风 ⑶降温 ⑷防湿 ⑸避雷
冬季“五防”和夏季 “四防”分别指什么? 冬季五防有:防火、防爆 、防冻 、防滑、 防一 氧化碳中毒 夏季四防有:防洪汛 、防雷见事故类别有哪几种?
⑴物体打击 ⑵车辆伤害 ⑶机械伤害 ⑷ 起重伤害⑸触电 ⑹淹溺 ⑺灼伤 ⑻火灾 ⑼ 高处坠落⑽坍塌 ⑾冒顶片帮 ⑿透水 ⒀放 炮 ⒁火药爆炸 ⒂瓦斯爆炸 ⒃锅炉爆炸 ⒄ 受压容器爆炸 ⒅其它爆炸 ⒆中毒和窒息 ⒇ 其他伤害
综合安全常识-事故多发期
事故发生的主要频发期:
1、节假日前后 2、上下班前后 3、重大活动前后 4、 环境气候变化前后(风灾、火灾、雷灾和夏季高 温易中暑时)
液氮简介
液氮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制成品,广泛应用于精密仪表制 造和医药、食品等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主要是冷冻 贮存媒介。液氮来源于空气,空气中所含主要气体成分 为氧气和氮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的78.09%。液 氮即为液化的氮气。 1、液氮特性:液氮由于是由氮气压缩冷却的液体 ,其理化性质比较特殊。主要特性如下: ①超低温性:液氮的沸点为-195.8,液氮气化 时每公斤可吸热48大卡。 ②液氮是无色、无臭、无毒的液体。 ③液氮的渗透性很弱,但当人体皮肤接触液氮时会 受到严重冻伤。
(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 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得液体.
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压力容器具有爆炸危险性,安全使用压力
容器,请务必遵守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监控工作压 力、温度、介质等变化,严禁超压、超温、 超装等违章操作。 二、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并在定检有效期内使用,严禁无证和超期 使用。 三、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1、非电气专业人员远离配电设施。
2、不得接触设备的电气部位。
3、清洗设备使必须切断设备电源。
4、不得湿手操作电气设备。 5、手持带电设备或检修带电设备时必须戴好防护 用具 (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6、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 7、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 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 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Thanks!
安全生产的方针及要求
安全生产方针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的原则——“四坚持”
一是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二 是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三是坚持 “三同时”原则;四是坚持“四不放过”原 则。
“三同时”原则: 凡新建、改建、扩建和革新、挖潜的工程项目, 都必须有保证安全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 这些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 “四不放过”原则: 一是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二是事故责任 者和应受到教育者没受到教育不放过;三是没有 防范措施不放过;四是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 不放过。
安全生产的要求
应做到四不伤害;
三懂四会; 禁止“三违”;
实行三级安全教育;
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 受伤害。 三懂四会: 懂设备原理,懂设备性能、懂设备构造; 会操 作、会维护保养、会正确检查、 会排除简单故障和处 理简单事故。
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1、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设备总电源,设备 静止后进行。如果需要进行带电或运行情 况下检修,必须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12、对设备不熟悉时切不可胡乱触摸,防止 造成误操作、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
13、生产完毕后,应切断设备总电源和水、 蒸汽等。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事故责任追究:
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的,应追究肇事者 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 玩忽职守的; 3、 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 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的。
设备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 设备安全操作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喷涂车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压力容器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综合安全常识
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
安全,生命永恒的旗帜, 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它凝 聚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 安全是船,它承载着人生航 行的旅程;安全是风,它吹 拂着企业发展的春天。
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生产是指通过人、
机、环境的和谐运作,使 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 动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 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 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 状态
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可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基本保证,是保证社会经济建设持续、 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 切的根本。
四、加强容器现场安全管理,应定时、定点、 定人进行巡回检查,监督安全操作规程和岗 位 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经常检查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发现有异常现象,如工作压力、介质温度、 壁温超过许用值且不能使之下降;受压元件 发生 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缺 陷;安全附件失灵,接管断裂,紧固件损坏 时,应采 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 门报告。
三级安全教育: 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安全操作规程
我们的安全操作规程就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
命作为代价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任何人都不 能存有侥幸心理。
二、设备安全操作的意义
设备安全生产操作的意义:是指在生产过程
中通过正确的操作设备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 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 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7、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皮带和皮带轮的罩子) 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绝不能将其拆掉 8、设备运转时操作人员应远离设备的运转部位。在 划有安全境界线的区域(如普瑞玛光栅防护区 域) ,人员不得进入。
9、设备启动后操作人员不得远离岗位,以 便随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 立刻停机检查。对于关键的紧固件要随 时进行检查(如柔性车间立体料库堆垛 机导向轮),防止引振动而松动。 10、不得超负荷运行设备,更不得用设备 处理不符合其处理要求的物料。
设备安全操作的主要内容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公用设备安全操作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
1、机械设备的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要了解它的构造,性能 及用途,熟悉它的操作 和保养。严格按照机 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 行操作,绝对禁止习 惯性错误操作。 (经验≠正确)
2、操作设备必须穿 戴工作服,不得穿戴 多余的服饰。 员工要根据个人条件从事劳 动性质和劳动强度适合的工 作,在工作时要根据工作性 质佩戴相应的个人劳动防护 用品。
3、开动设备接通电源以前应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 查操作位置是否正确、阀门启闭状态是否正确、灵 活,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4、开动设备前首先检查油箱中的油量是否充足,油路 是否畅通。(如液压折弯机) 5、机械设备运转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点动运 行(喷涂车间行车)和空运转后正式启动。
6、开动设备时必须关闭好电箱,不允许有灰尘污物 进入电器装置内。
综合安全常识-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 健康的防御性装备。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有以下几大 类: (1)头部防护用品。如安生帽、工作帽; (2)眼睛防护用品。如各种防护眼镜等; (3)耳部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4)面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 (5)呼吸道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自救器等; (6)手部防护用品。如手套、指套; (7)足部防护用品。如防砸鞋、隔热鞋、绝缘鞋、导电鞋 等; (8)体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背带裤、雨衣、防寒服等; (9)其他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绳(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