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调查报告4篇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
狭义的市场调查是指对购买商品、消费商品的顾客(个人或团体)所作的调查,研究顾客对商品的意见、要求、购买力、购买习惯和动机等。
广义的市场调查除了对顾客作调查外,还包括调查产品的需求量、价格、流通渠道等内容。
把市场调查获得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归纳,得出恰当的结论,提出采取行动的合理建议,进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就是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的基础市场调查报告是记述市场调查成果的一种经济应用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离开了市场调查,没有市场调查获得的材料,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就根本谈不上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因此,我们说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写出好的市场调查报告,必须先认真地搞好市场调查。
要搞好市场调查,调查人员首先要在掌握本企业内外资料及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摸清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调查的主题及调查的范围,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
或调查产品的质量、效用,或调查用户的对象、数量、分布地区和经济状况,或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或调查产品滞销的原因等等,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上海海光金属冶炼厂前两年生产的“铸铁短管”(又称污水管)与规格产品仅在长度上有差别,是价廉物美的下水道材料。
原以为由于建筑工程遍地开花会十分畅销。
然而,投放市场后却很少有人问津,销售量寥寥无几,致使库存高达两万余支,积压资金十七多万元。
该厂根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对“铸铁短管”滞销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范围确定为上海市区、市郊区及外省市、县。
经过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了产品滞销的症结所在:一是目标市场选得不准;二是销售渠道选择不当。
以致货不对路,商品阻滞。
该厂针对以上问题,作出两项决策:一改变目标市场,从市内转向市郊、本市转向外省;二改变销售渠道,由过去的市区专业商店单一经营变为由县生产资料公司经销。
结果情况大为改观,“铸铁短管”立即成了热销商品,在短短几个月内,厂内积压库存一扫而空。
海光厂这次市场调查搞得好是与调查之前正确地确定调查主题和调查范围分不开的。
作市场调查在确定了调查主题和调查范围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
市场调查的方法按其选择调查样本的方法来分,有市场普查(一般只在产品销售范围很小或用户很少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按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来分,又有询问法(口头询问、电话询问、书面询问)、观察法、实验法和资料调查法。
这些市场调查方法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也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在调查中可以单独选用某一种,也可以结合使用多种。
比如,对试销、试用的新产品的调查,因销售、试用的范围小,就可选择市场普查的方法。
如要调查某市某区数以万计或十万计的众多居民的商品购买力,则以选择抽样调查的方法为宜。
对调查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调查方法也应选择得当。
北京市有关单位关于女顾客对头上戴的防寒用品需求变化的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就颇为得当。
1982年入冬以后,北京市的许多商场发现往年一向受女顾客欢迎的拉毛围巾、三用巾出人意外的滞销。
如新街口百货商场1981 年销售拉毛等各种围巾一万一千条,三用巾三万个;1982年入冬到1983年元月下旬,却只销售围巾一千四百条,三用巾三千个。
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调查北京女顾客对头上防寒用品的需求变化,一天下午五时,调查人在北京西单盛锡福帽店门口用观察法作了调查,对从南往北来的一百多名妇女进行观察,结果除了七名妇女头上什么都没戴之外,三十六人戴的是围巾,十人戴的是三用巾,其余的都是戴的毛线帽子。
这些戴帽子的妇女既有衣着入时的青年,也有老人和十几岁的学生。
为什么很多妇女喜爱戴毛线帽子呢?有关单位又进一步采用询问法调查她们从戴围巾、三用巾改戴毛线帽子的心理动机。
北京电子管厂的一位青年女工说:“拉毛围巾太长,用起来不方便;三用巾虽能当围脖、头巾、帽子用,但不太好看。
”北京机械密封件厂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干部说:“戴毛线帽子既暖和又经济,而且我们岁数大的人戴起来也是样儿。
”一位不愿透露单位的女青年说:“我看到别人都戴帽子,挺好看的,便跟着织了一顶。
”调查人通过观察还发现当时流行的膨体纱、毛线帽子的式样很象1982年秋季上映的电影《三家巷》中女主角戴的那样,美观而大方①。
这一市场调查由于选用的调查方法十分得当,就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市场情报资料。
通过市场调查获得了大量详细的有价值的可靠的情报资料,这就为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写法学习写市场调查报告必须了解这种文体的基本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写法。
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说来,包括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
(1)标题:市场调查报告的标题可以概括调查的单位、内容和范围;也可以概括调查的对象和事由,如《天津自行车在国内外市场地位的调查》;也可以直接指出调查对象的状况,如《高档呢料大衣在北京市场畅销》;也可以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标题要与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相符合,力求做到简洁、醒目、新颍。
大学生优秀调查报告显示校园爱情成活率仅为1.5%大学生显示校园爱情成活率仅为1.5%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 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
“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 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
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
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
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
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
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数]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
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
看重的仅占8.8%。
[观点]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
——中南大学的罗同学[数]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数]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
认为对待婚前性行为“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
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数]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
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
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观点]校园爱情经不起地位、金钱、时间、分离的考验。
——湖南大学张同学农村社会优秀调查报告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
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我的家乡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离县城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小学(10—13岁)初中(14—16岁)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47(人) 34(人)34(人)对于小学生,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
这些孩子年龄尚小。
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或者学一样“乐器”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