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3.4培养基中的其它糖类 往基质中加入葡 萄糖,会对酵母发酵木糖生成木糖醇产生反作 用,葡萄糖对木糖消耗的禁阻效应,只需很短 时间就就能达到最大值,一旦葡萄糖含量降低 到一定值时,对木糖的转化很快又重新开始。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这说明其调节机制并不是代谢产物阻遏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2菌种:以木糖为基质生产木糖醇, 主要考虑2种酶:一是木糖还原酶(以 NADPH或NADH为辅酶),一是木糖醇 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 选择木糖醇生产菌种的原则:高木糖还 原酶活性或低木糖醇脱氢酶活性。根据 该原则,选择了膜醭假丝酵母,木糖代 谢途径:
(阻遏酶合成),而是反馈抑制(抑制 酶活性)。当葡萄糖含量低于5g/L时, 木糖醇的产量不会降低,因为此时葡萄 糖进行的是有氧代谢,不会产生乙醇。 而当葡萄糖含量超过5g/L时,多于部分 会通过无氧代谢生成乙醇,此反应和木 糖还原生成木糖醇同为还原反应,相互 之间竞争氧化还原势,导致木糖醇产量 降低。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根据试验初始木糖含量在80g~120g/L比较 合适。
2.2.3.3氮源 氮源和通气率都是非常重要,通 过比较8种无机氮源和4种有机氮源,发现铵盐 是最好的无机氮源,酵母提取物是最好的有机 氮源。使用这两种氮源时,木糖醇转化率分别 为16.7g/L和30.6g/L 。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来生产木糖醇,可有效降低木糖醇的生 产成本:不仅省去木糖纯化步骤,而且 简化木糖醇的分离步骤,是一种很有前 途的生产方法。
2.2.1原料:主要使用植物半纤维素的水 解产物,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是木聚糖, 在无机酸作用下水解成木糖,可作为基 质。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的生产上,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工业革命性的变化。
就目前而言,生物技术已在功能性食品生产上得 到有效应用,上述的8类功效成分中,除植物活性 成分一般采用提取分离法外,其余的均可用生物 技术来高效生产。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 工程学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 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 料进行加工成某种产品 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生
⑴温度 灵芝深层培养适宜温度为27~30℃, 低于27℃菌丝生长缓慢,高于30℃菌丝易老化, 36~38℃菌丝停止生长。温度能影响多糖的产 量。在发酵过程中,前期0~30h以稍高的温度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促进菌丝迅速生长,在30~150h以稍低的温度 尽可能延长有效物质的生成期,150h后,温度 稍提高,以促进有效物质的分泌。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 中的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4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1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 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的工业化食品,是 新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开发 功能性食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 度地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开发功 能性食品,要对其“安全性”和“功能 性”进行科学评价,这就需要明确其中 起关键作用的、真正具有生理作用的功 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木糖醇氧化成木酮糖。因此,应在培养早 期维持高水平的溶解氧,然后在产木糖醇 的时期降低微生物的呼吸率。
2.2.3.2木糖含量 培养基中的木糖含量会 显著影响木糖醇的产量。一般来讲,在批 量处理中,如果微生物能够耐受高含量的 糖分和高渗透压,初始糖含量的增加能提 高生产速率和转化率。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生产菌种的选 育,最佳发酵条件的选择和控制,生化 反应器的设计以及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精 制等过程。
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发酵工程在生产多 元糖醇、大型真菌菌丝体、微藻、维生 素和维生素类似物、多不饱和脂肪酸、 功能性乳制品等方面都已到实际应用, 并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 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木糖醇的发酵法生产
木糖醇为多元糖醇,溶于水会吸热,其吸热值 在糖醇类甜味剂中最大,因此食用时会产生凉 爽的口感,在体内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参与,能 防龋齿,也可作为非肠道营养的能量来源。
木糖醇的生产方法有三种:提取、化学合成、 生物合成。目前,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化学合成 法:半纤维素加酸催化水解,得到含木糖的水 解液,经纯化脱色,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戊糖加 氢反应生产木糖醇,转化率50~60%。生物合 成法是利用微生物中的还原酶,以木糖为底物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3.5 pH和温度
假丝酵母菌株最适pH4~6,最适温度范 围28~30℃。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大型真菌的发酵法生产
许多大型真菌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糖、多 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苷类、酚类、 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具有提高免疫力、 抗肿瘤、抗炎和抗溃疡等功效。
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 工程,其中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在功能
性食品产业的应用已有相关专著和文献报导,可 做参考。以下主要就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的某 些应用作一概述,并简略回顾一下发酵技术的发 展历史。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发酵工程与功能性食品产业
2.1发酵技术的沿革 2.1.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 主要产品有酒、醋、酱油、泡菜、干酪 等,特点是发酵过程很难人为控制,生 产只能凭经验,口传心授。 2.2.2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 术的建立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德国人柯赫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培养 技术,开创了人为控制发酵过程的时期, 加上简单密封式发酵罐的发明,发酵管 理技术的改进,发酵工业进入了近代化 学工业的行列。这时期产品有酒精、丙 酮、丁醇、有机酸、酶制剂等,主要是 一些厌氧发酵和表面固体发酵产生的初 级代谢产物。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2..2.4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发酵工程
又称微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细胞工
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通过现 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 技术,是微生物(菌种)、发酵工艺和 发酵设备的协调,根据发酵目的对微生 物的采集、分离和选育提出要求,对发 酵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对发酵设备提 出改进和配套选型的工程技术。
⑻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替代品、 脂肪替代品等。
功能性食品的出现,标志着作为食品中 的关键组分,开始从重点要求大量的传 统营养素,转向重点要求微量的功效成 分。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1.2高新技术
由于功效成分普遍具有“微量” 、“高
效”和“不稳定”的特点,应用传统的 工程技术,已不能适应微量成分的制造, 不能开发出高科技的功能性食品。现代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出现,将有力地促 进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高新技术在功 能性食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得以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用在功能性食品配料(即功效成 分)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经研究认为适合于深层发酵的食用或药用大型真 菌多达80余种,但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尚不 太多。发酵法生产真菌的主要工艺是:母种 摇瓶培养 种子罐 发酵罐深层发酵。
2..2.1灵芝的发酵法生产
2.2.1.1 工艺
斜面母种(26~28℃,5d) 一级摇瓶培养 (500ml,24~26℃,200r/min,2~3d) 二级摇瓶培养(500ml, 26~28℃,90r /min,2d)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后一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工 业,在引进了“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后, 得以快速发展,即将微生物通过人工诱 变,获得代谢发生改变的突变株,在控 制条件下,选择性地大量生产某种人们 所需要的产品。这项技术也被用于核苷 酸、有机酸和抗生素的生产中。这个时 期是近代发酵工业的鼎盛时代。新产品、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应 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如能源开发、环境 保护等。
大型真菌的深层发酵是在抗菌素发酵技术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栽培真菌子实体的方 法不同。它是在大型发酵罐内进行,通过调整 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 的真菌菌丝体。分析表明,这样得到的真菌菌 丝体与传统栽培真菌子实体,在化学组成和生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种子罐培养(40L,26~28℃,,200r/ min,1:0.3~0.5VVm,接种量5%,4d) 发酵 罐培养(200L,26~28℃,200r/min, 1:0.5VVm,6~7d) 放罐
2.2.1.2 培养基组成(略)
2.2.1.3 培养条件
木糖 NADPH
NADP+木糖醇
PPT文档演模板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1]
NAD+ NADH 木酮糖
5-磷酸木酮糖
单磷酸己糖途径
2.2.3影响因素
2.2.3.1通气率 通气培养能提高木糖向木糖醇 的转化量,因为木糖醇的生产直接同生物量的 增加相联系。并且受氧气消耗量的影响极大。 要有效生产木糖醇,首先考虑的是微生物细胞 在培养基中快速积累,这可通过在介质中溶解 氧来解决,但木糖醇的生产需要缺氧条件,在 整个培养过程中介质维持高水平的溶解氧会导 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