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美与丑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编排了《丑石》、《寓言二则》、《做一个最好的你》、《有些人》、《丑公主》五篇文章和语文综合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单元导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单元导学重、难点: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丑石导学目标: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导学重点:1、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掌握阅读三步法。
导学难点:美与丑的辨证关系。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设计:第一课时预习案导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第二课时探究案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
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中的“拉直”?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
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6、“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
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7、“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结合上下文看)8、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这叫做“先抑后扬”。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
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9、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总结归纳: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业:1、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
你能为本文另外协议各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第三课时训练案训练目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审题、自主完成。
我要挑战:1、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錾()掮()凿()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模样mú石磨mò捶布chuí枝蔓wànB:盛满chéng 讥讽jī庇覆pì仰望yǎngC:安慰wèi 绿苔tái 台阶jiē棱角léngD:黝黝yǒu 翘望q iáo 妨碍ài 浣纱huàn2、选词填空。
遗(撼憾) (垒磊)墙(嫌谦)弃干( 燥躁)(漆膝)盖寂(莫寞)(陨损)石黑(斑班)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
洗:用水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B.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了不起:不平凡C.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浣:洗D.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
嫌弃:厌恶而不愿接近4.根据课文理解选择。
①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②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5、下面是一位学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1)第①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予以订正(3)第③句中画线的“直咬牙”语意过重,请换用一个板书设计:丑石(贾平凹)先写了丑无一用处——讨厌它欲扬先抑又写了美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课后反思:寓言二则导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
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导学、教具准备: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
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导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案导学内容: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一、基础知识1. 生子。
颦pín 挈qiè蹙cù胁xié期jī朝cháo 好hào 施shī2. 常用文言实词(17个)颦:皱眉头(多指好)妻子:妻子和孩子病:生病(指重病)去:离开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里走:跑美:以……为美彼:她(指东施)亦:也故:所以捧:捂以:来挈:带着,领着节:节制胁:收敛,引申为抑制期:一周年比:等到3. 译文:《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译文见课本译文4. 关于寓言知识5. 庄子及《庄子》一书介绍。
墨子及《墨子》一书介绍。
6. 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十七个文言实词的意义。
难点是两则寓言的深刻寓意。
三. 几个知识点讲解:1. 庄子及《庄子》一书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平事迹不详。
作品收入《庄子》一书中。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著作,原书52篇,现存33篇。
书中的文章思想深遂,想象丰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墨子及《墨子》一书介绍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这个学派主张“非攻”和“兼爱”。
著作有《墨子》。
《墨子》:收录了墨子及弟子的言论。
全书原71篇,现仅存53篇。
书中所收文章逻辑严谨,极善思辩,对后世的说理文影响极大。
3. 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往往是寓道理于故事之中,所以也叫“寓言故事”。
它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幅短小,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道理深刻,极具讽刺性。
四. 课文分析《东施效颦》是一则非常著名的寓言。
全文只有三句话,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丑女、蠢女的形象。
在流传过程中,东施成了丑女的代名词。
第一句话中的一个“见”字,表现了东施对生活中美的关注和倾慕,说明她很爱美,也善于发现美。
接下去的一个“亦”字,活生生地点出了东施爱美,追求美的心情之急切程度,见美就仿,饥不择食,这为下文学出了丑做了伏笔。
她的蠢的特点也初露端倪。
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了村里的“富人”和“贫人”见到东施效仿西施后的丑态的反应,突出了东施的丑态和愚蠢。
这种夸张的笔法,把东施之丑的程度烘托得淋漓尽致,而且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
最后一句点明了东施之蠢,之愚。
这就是她只明白模仿形态,而忽略了本质上的差别。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地照搬照抄,如果这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人耻笑。
《楚王好细腰》是一篇含意丰富,极具讽刺性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