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有限公司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2012]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防范措施(一)氨气泄露防范措施氨极易挥发,为易燃、腐蚀性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氨是一种很强的心脏刺激剂。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气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运输、存储和处理以及其他危险品等均需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并严格执行国家保护总局等部委联合颁布的[1999]269号文《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

(1)氨运输的安全措施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液氨属于有毒气体。

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务院及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主管部门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执行。

(2)氨储存的安全措施氨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

氨储区建筑物的地面采用耐酸碱材料。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氨罐存储配有防火防爆措施,同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材料。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氨罐储存配有防火防爆措施,同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氨储罐区备制安全信号指示器并设置稀酸喷洒设施。

氨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

在氨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首先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3)氨泄露防范措施切实加强设备维修,防止滴漏。

氨系统的操作人员穿戴防护面具。

在氨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首先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在氨浓度超过标准的场所,应对工人的呼吸道、眼、皮肤加以保护,工人配有氨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4)氨泄漏监测及报警系统在氨储存区域设计有氨泄漏检测仪器,一旦系统泄漏量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将控制喷淋系统工作,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同时探测系统将发出超标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报警提醒操作员进行处理。

报警系统会提示设备操作者有关设备的运行情况,系统异常事故情况。

设备故障和系统报警会保存在错误列表中,所有的报警都会显示在CRT屏幕上。

(二)磷化氢泄露防范措施磷化氢高毒,且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物质为氧化磷。

(1)磷化氢运输的安全措施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2)磷化氢储存的安全措施建设单位将磷化氢存储于钢瓶中,并将钢瓶放置于全自动气瓶柜中,并根据国家剧毒品存放规范设计,双人双锁、实时监控。

磷化氢储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3)磷化氢泄露防范措施加强磷化氢特种气的储存设备的检查,防止跑冒。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旦发生磷化氢的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同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以保护眼、身体及手。

(4)磷化氢泄漏监测及报警系统在磷化氢储存区域设计有磷化氢泄漏监测仪器,一旦系统泄漏量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将控制喷淋系统工作,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同时探测系统将发出超标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报警提醒操作员进行处理。

报警系统会提示设备操作者有关设备的运行情况,系统异常事故情况。

设备故障和系统报警会保存在错误列表中,所有的报警都会显示在CRT屏幕上。

(三)含砷废液泄露防范措施本项目红黄光外延废气采用尾气处理器的方式将其他的砷化氢转化液态的砷酸盐,然后在进行分质处理,于车间排口处达标排放,砷为涉重金属,含砷废水对土壤以及地下水的危害比较大,一旦发生泄漏,会迁移转化,砷比汞、铅等更容易发生水流迁移,其迁移去向是经河流到海洋。

砷的沉积迁移是砷从水体析出转移到底质中,包括吸附到粘粒上,共沉淀和进入金属离子的沉淀中。

生物可以蓄集砷。

砷一般都积累在表层,向下迁移困难。

为避免砷超标排放引起地表水及地下水以及土壤环境的污染,建设单位需在车间排放口处设置砷在线监测仪,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含砷废水的量及排放浓度,同时对含砷废水预处理的构筑物以及厂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暂存处必须严格执行防渗及防漏处理,并定期对以上单元进行检查,确保不发生泄漏后而引起的迁移转化。

一旦含砷废水排放浓度超标或者泄露,立即停止生产,并隔离泄露污染区,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泄露物质进行安全处置,并对周围水体进行检测,同时通知周围居民暂停引用项目周围水源,待水体检测合格后,方可引用。

(四)废气处置装备泄露防范措施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废气处理系统在出现故障、设备开车、停车检修时,未经处理的废气排入大气环境中;②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腐蚀、失误操作等原因造成车间废气浓度超标;③厂内突然停电,废气处理系统停止工作,致使废气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而造成事故排放;④对废气治理措施疏于管理,未及时清灰,使废气治理措施处理效率降低造成废气浓度超标;⑤管理人员的疏忽和失职。

为杜绝事故性废气排放,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确保废气达标排放;①平时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的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废气处理系统正常运行;②建立健全的环保机构,配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废气处理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③项目应设有备用电源和备用处理设备,以备停电或设备出现故障时保障废气全部抽入净化系统进行处理以达标排放。

④建设项目对废气治理措施应设置备用的废气治理措施,在常用处理设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采用备用处理设施进行处理,防止因此而造成废气的事故性排放。

(五)废水处置装备泄露防范措施⑴事故原因分析①废水处理系统失控,造成废水未达标;②厂内突然停电,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致使废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而造成事故排放;③管理操作人员的疏忽、失职等。

为杜绝事故性废水排放,建议采用以下风险防范措施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①设双路电源和配置应急电源,以备停电时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②设置事故池,保证达不到接管标准的污水进入事故池进行达标处理,事故池的体积设置为800m3,以将废水回流至处理系统重新处理,保证达标排放;事故池设置具体如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本项目消防水量按照50L/S计算,火灾持续时间为4个小时,计算得消防水量为720m3,由于危险品库、氨气槽车、特气区发生泄露后,会立即挥发并燃烧,不会形成液池,进入消防的水量很少,因此进入消防废水中的危险品的量按10%估算,则约为5t,另结合本项目初期雨水量Q= qFψT=329×2.0×0.7×15×60L/a=415m3/a(1.14m3/d),则事故发生时,会有总量为726m3的事故污水产生,为了杜绝事故/消防废水进入雨排水系统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本评价建议设置800m3的事故池,以收集事故消防废水,事故消防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进入区域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六)火灾和爆炸的预防措施建设项目使用防火、防爆电缆,电气设施进行触电保护,建设项目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防爆电器(气)的安装和布防符合《爆炸和火灾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要求。

火源的管理:明火控制,其发生源为火柴、打火机等;维修用火控制,对设备维修检查,需进行维修焊接,应经安全部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在案;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在罐区行驶,须安装阻火器,必要设备安装防火、防爆装置。

抗静电对策:在贮罐、管道以及其他设备上,设置永久性接地装置;在装液体化工物料时防止静电产生,防止操作人员带电作业;在危险操作时,操作人员应使用抗静电工作服和具有导电性的作业鞋;另外,要有防雷击装置,特别防止雷击。

消防措施:本厂的罐区、生产装置区等各功能区之间按国家消防安全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距离和道路,以便安全疏散和消防。

各重点部位罐区设备设置完善的报警联锁系统、以及水消防系统和灭火器等。

在必要的地方分别安装了火灾探测器、有毒气体探测器、感烟或感温探测器等,构成自动报警监测系统,并且对该系统作定期检查。

报警设施: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一旦发现,立即报警,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七)事故池及污水排扣节制阀的处置防范措施建设项目如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将导致大量化学物料和大量含有化学物料的消防水外泄。

如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建设项目采取如下方案:建设项目拟在厂区中间区域靠近厂房处设置800m3的事故应急池,在发生风险事故时,可收集消防尾水和未处理达标的废水。

建设项目在雨水系统设置导沟/导管,用于导入收集消防废水和泄漏冲洗废液,并在雨水排口设置节制闸,防止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外排。

待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再妥善处理收集的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液。

建设项目在污水排口设置了节制闸,防止事故废水通过污水排口外排,待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再妥善处理收集的废液。

建设项目厂区内事故节制闸必须设置自动控制系统,且自动控制系统必须纳入全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内,实现厂区控制室内的集中控制,发生事故后,控制室能迅速放下的控制节制闸,形成事故池。

建设项目事故废水必须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或作为危废委托处置,杜绝将此类废水就近排入水体。

(八)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有组织废气①外延废气(G1、G2)全厂红黄光外延片外延生长过程中产生外延废气G1、主要为极少量未反应的砷化氢、磷化氢及生产的甲烷气体,蓝绿光或白光外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外延废气G2,主要为大部分未反应的氨气及生产的甲烷气体;红黄光外延片外延废气G1中砷化氢、磷化氢废气通过密闭集气罩收集由导管进入对应的尾气处理器,在尾气处理器中加入次氯酸钠、NaOH以及磷酸,控制多级反应塔中的ROP和PH 值,将外延废气G1中的砷化氢或磷化氢气体转化为液态的砷酸盐或磷酸盐,转化效率为99%,然后液态的砷酸盐或磷酸盐(W1)经过预处理(AO生化及混凝沉淀)在车间排口出达标排放后,之后汇集其他废水一起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1%未被转化的砷化氢或磷化氢气体及反应生成的甲烷气体汇集后经装置防爆风机引出,由于外延片生产仅在一期厂房内进行,因此全部通过该厂房设置的一根15m高的排气筒P1排放;蓝绿光或白光外延片外延废气G2中氨气等经密闭集气罩收集后进入尾气燃烧室进行燃烧处理,燃烧后产生N2、CO2和H2O,经冷却至20o C时,通过一期厂房设置的一根15m高的P2排气筒排放;②酸性废气(G3、G5、G9、G16、G18)全厂酸洗、刻蚀过程产生酸性废气,这部分废气主要为硫酸、盐酸雾,氮氧化物,氟化氢,酸性废气经密闭集气罩收集后,拟送至酸雾洗涤塔净化后,由对应的一至三期一根20m高的排气筒P3、P6、P9排放,酸雾洗涤塔处理效率可达90%;③有机废气(G4、G7、G8、G10、G11、G12、G13、G14、G15、G17、G19、G20、G21、G22)光刻、剥离等过程产生有机废气,这部分废气主要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以非甲烷总烃计)、丙酮,该类有机废气经密闭集气罩收集后拟送至有机废气净化系统进行处理,由对应的一至三期一根15m高的排气筒P4、P7、P10排放,有机废气净化系统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可达80%;④干法刻蚀产生的废气(G6)蓝绿光(白光)芯片生产工艺中干法刻蚀工段有刻蚀废气G6产生,这部分废气主要为氯气、三氯化硼,经密闭集气罩收集后,由湿法尾气处理器处理,经对应的一至三期的一根25m 高排气筒P5、P8、P11排放,湿法尾气处理器处理效率为90%;⑤食堂油烟废气建设项目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装置自带的集气装置收集后,拟经一油烟净化装置去除油烟,去除效率为75%,尾气经油烟管道排放至外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