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推行综合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推动人口均衡发展的攻坚之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卫计委的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和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卫生计生各项改革,持续加强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不断提升卫生计生保障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6年工作回顾一、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民生普惠展现新成效2016年以来,坚持以“强基层、补短板”为导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截止三季度,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门诊1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门诊量人次提高了约10%。

社区卫生机构中药处方开具量近15000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7%。

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74.4万份,慢性病管理总人数达12.6万,其中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70.9%,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0.2%。

分级诊疗工作获得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的高度好评,也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全国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一)认真编制“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立足于发展成全市服务高地,我局结合姑苏区及苏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发展规划,系统研究我区“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紧扣健康姑苏建设,完成《姑苏区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姑苏区医疗机构设置五年规划》及《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做好了“十三五”规划与年度目标的细化分解和任务分工落实。

在规划指导下,2016年共审批医疗机构8家,西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抓紧建设中,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全省20家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切实强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府主导。

建立姑苏区医改领导小组,构建部门、街道横向配合,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协作的区域联动工作格局。

切实加强“上下”合作,搭建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与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对口支援“医联体”,实现基层机构与对口支援医院之间的业务指导、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专家坐诊工作。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6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人均提升到70元。

在娄江、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设立健康管理综合办公室,重点开展硬件和内涵“双提升”工程,其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进行了硬件更新,初步满足分级诊疗工作开展需要。

(三)全市率先开展三大疾病筛查。

明确“心脑血管”、“肿瘤”和“高危孕产妇”三大筛查作为市民健康管理的先行内容。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筛查发现的肿瘤、心脑血管患者按照病情等级分别开展上级医联体专科门诊的规范化治疗和基层社区机构的随访及健康干预。

同时,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的孕产妇健康分级管理模式,在现有产后随访的基础上,试点开展含早期、中期、晚期的产检建卡服务,并逐步将孕产妇健康管理全面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形成孕期、产后的一贯制连续性孕产妇健康管理。

目前,娄江、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试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筛查工作,截止到9月底,通过量表面对面实施心脑血管筛查7600人,预计年内完成20000例筛查任务。

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试点开展高危妊娠筛查工作。

其他准备开展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也积极开展了硬件升级、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

(四)积极探索“姑苏式”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智慧医疗开发全市领先。

率先在全市推出涵盖健康市民“531”筛查、家庭诊疗增值服务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为一体的家庭医生签约APP和PC模块,10月起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

全市首创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药品采购与配送的管理效率,强化了卫生行政部门对于药品使用的督查力度,8月起2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上线。

二是“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工作。

年初,区政府出台了《姑苏区加快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承担起对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支撑。

截止三季度,对养老机构服务频次达280次,服务老年人约15000人次,家庭病床累计达459张。

对接区民政养老服务体系,“医平台”和“养平台”完成信息对接的模块设计。

由街道管理的娄门街道梅巷社区基本建设,由民营公司管理的友新街道“水韵人家”社区护理站抓紧建设,为摸索高效管理方式作有益探索。

二、积极落实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健康服务拓展新空间2016年,姑苏区积极探索适应区情的民生服务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与未实施窝沟封闭儿童比较,姑苏区项目实施儿童的“六龄齿”龋病降低相对有效率为57.06%,儿童预防接种工程获省卫计委推荐,各个服务品牌也日益成熟。

(一)持续性服务品牌不断成熟。

一是儿童口腔健康幸福工程。

完成辖区47所区属小学的口腔筛查和窝沟封闭工作,2016年共筛查7093人,窝沟封闭率100%。

对五年连续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姑苏区小学生恒牙患龋率较苏州其他县区儿童低9.32%,乳牙患龋率较苏州其他县区儿童低10.96%且逐年降低。

二是母婴阳光工程。

婚孕检中心免费开展一站式婚前和孕前医学检查,截止10月份共为3707对新婚夫妇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为婴幼儿提供免费系统保健132798人次。

在原有服务内涵的基础上,2016年新增35-64岁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截止10月,共筛查妇女22247人,确诊乳腺癌11例,宫颈癌4例。

(二)健康服务场所设施不断提升。

一是精神卫生安全和能力提升工程。

联合属地街道积极进行17家精神卫生日间康复站的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11家完成标准化改造,2家精神专科门诊完成建设,基本满足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就近就医需求,初步形成了“康复驿站”服务品牌。

二是健康场景和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开展健康场景建设,完成健康场景建设6个。

积极推进辖区健康细胞建设,年内完成100家区级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的建设工作,14家单位和社区获评苏州市第三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达标单位,2家单位获WHO健康城市合作中心(中国)健康单位荣誉称号。

(三)“互联网+健康”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一是卫生综合监管及预警共享平台建设。

建成在线水质监测和医疗辐射防护效果监测子平台,完成区域内5家公共场所、10家医疗机构的设备布点,实时掌握饮用水、游泳池水质和医疗机构医疗辐射防护效果的变动情况,在遇突发事件时提供预警并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该项目10月正式启用。

二是儿童预防接种安全工程。

完成区内9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11家数字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及已建成单位的整合,实现全区数字化门诊全覆盖的目标,全面建成安全监控中心,进一步规范儿童预防接种和保健工作,为辖区儿童提供有序、规范、安全的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服务。

三、扎实推进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创新管理迈出新步伐2016年,姑苏区公共卫生服务立足姑苏区情,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内容,强化基础性服务,努力提高其公平性及可及性。

截止9月底,我区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 97.8%,治疗率达93.18%。

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3.2%。

甲类传染病零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09%。

(一)加快完善新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区妇幼保健所新址搬迁。

经筹备施工,姑苏区妇幼保健所6月底正式搬迁启用,新址面积约3300平方米,开展妇女儿童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婴幼儿健康促进、女性康复、妇幼保健管理等相关服务,并新增“儿童发展中心”“产后康复中心”两大服务亮点。

二是事权下放承接工作。

今年5月,市卫计委将“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相关母婴保健技术执业和人员资格认定许可”移交我区。

目前辖区内开展相关服务的机构共15家,我局开展严谨的审批程序梳理,9月底前完成有关资料审核承接,并对递交申请的2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评审。

10月上旬完成辖区内558名从事相关技术服务人员考核换证工作。

(二)扎实解决好重点人群健康问题。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工作。

积极做好艾滋病下沉管理试点,区疾控中心向市五院购买“一站式治疗管理”服务,由市五院为已达到服药标准的管理对象提供相关管理和服务,辖区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优化。

该项工作8月已启动。

二是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由街道康复站、社区、监护人组成的三级监护网络,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回归社会实行一体化管理。

实施《姑苏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奖励试行办法》,进一步提高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水平,今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4.22‰,全市率先完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任务。

开展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组织关怀服务,截止9月底,开展热线及个案咨询79次,共为驻康复站患者提供免费午餐10.97万份。

三是慢性病干预措施。

探索开展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新模式,搭建全社会广泛参与、多部门的共同协作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和健康管理平台,开展远程血压监测、社区筛查及随访、病友俱乐部、社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防病降压措施,近5年我区高血压患病率年平均下降近4个百分点。

积极探索职业人群血压守护计划,通过“血压守护站”和“血压守护云平台”,实现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社区管理”的两级管理模式,目前已在区行政中心设立5个监测点。

(三)统筹推进监督执法和应急工作。

一是为企服务工作,立足职能调整及民生需求,开通卫生许可网上申请和咨询服务通道,建立“姑苏卫监”微信订阅号,实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切实提升服务互动性;二是监督监测工作。

在严格审核资质的前提下,试点引进执法监督第三方检测。

年内,借助第三方监测机构专业力量,实施消毒产品、公共场所等抽检工作,切实提升了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三是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开展饮用水污染聚集性疫情应急演练活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组织应急救护技能实践培训,加强辖区各卫生机构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扎实推进省级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街道创建工作,做好友新街道的创建指导工作。

四、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家庭服务寻求新突破2016年,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工作理念,主动而为,变管理为服务,切实增强了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截止9月底,发放特别扶助金1135.79万元,补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909份,再生育审批案卷抽查合格率达100%。

(一)全面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制度。

自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我局第一时间开展辖区各街道计生办业务指导,妥善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及《条例》实施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登记工作的衔接。

截至10月21目,姑苏区共生育登记7319例,其中一孩登记47641例,二孩登记2555例,户籍人口登记5487例,流动人口登记1832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