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76页PPT资料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76页PPT资料
显微镜下可发现细胞回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大,此时应立 即终止消化
加入完全培养基5mL,用吸管反复吹打 计数板计数 分瓶培养
细胞的消化传代方法
生长细胞形态
四、作业与思考
1.简述细胞传代培养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2.细胞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3.简述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阶段。 4.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5.绘制细胞分裂指数图。
4、金属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金属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纸擦去表面的油脂
洗衣粉煮沸或用1%碳酸氢钠化传代方法
吸除或倒掉旧培养液
加入2mL,无钙、镁PBS,漂洗一次后倒掉 加入1mL消化液(0.25%胰蛋白酶或0.02%EDTA或混合液)
肉眼可观察到“薄膜”现象时,倒掉消化液 继续作用2~3分钟
分别在5min、15min、20min观察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2、PCC诱导和观察
90分钟后离心弃上清 加入0.075mol/lKCl8ml
混匀37℃25分钟 加入1ml固定液混匀离心弃上清
加7ml固定液固定20min 离心弃上清加0.5ml固定液 滴片(冰、高、烤)Giemsa染色12min
水冲、晾干、镜检
细胞工程实验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组成员:杨慈清 、李虎、王红霞、许重洁
办公电话:3029114
目录
实验一 动物细胞的培养 实验二 细胞融合技术与染色体提前凝集标本制 备实验三 小鼠MEF饲养层的制备 实验四 MS培养基的配制和愈伤组织诱导 实验五 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活力鉴定
实验一 动物细胞的培养
显微镜下的培养细胞
三、实验方法
方法
1、玻璃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2、塑料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3、橡皮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4、金属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5、细胞的消化传代方法
1、玻璃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浸泡
刷洗
清洁液浸泡或用2%磷酸三钠或洁消精浸泡过夜
自来水冲10次
单蒸水洗2次
晾干备用
培养瓶再用三蒸水浸泡过夜
晾干
包装
灭菌 备用
2、塑料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浸泡
刷洗 用3%HCl或2%NaOH溶液浸泡过夜
(单用或交叉处理) 水洗10次 单蒸水2次
三蒸水浸泡过夜 晾干
紫外线或辐射灭菌备用
3、橡皮器材的清洗处理方法
浸泡 刷洗
5%NaOH煮10 ′ ~20′ 水洗
4%盐酸煮10 ′ ~20′ 水洗8~10次
单蒸水洗三次、二蒸水洗一次晾干备用
将原代培养的MEF细胞进行传代,多为3- 6代,这样不仅可以使得MEF细胞的纯度较 高,而且生长状态也很好。在制备饲养层 前将MEF细胞用丝裂霉素C或射线照射预处 理,抑制DNA的复制使其在保持分泌功能 的基础上失去增值能力,以免与ES的生长 发生竞争。
在具体实验中,MEF细胞的原代分离时胎龄的选择,作 为饲养层使用时细胞代数的选择,丝裂霉素处理的浓度 都会影响饲养层培养体系的质量。
三、实验方法
1、细胞融合方法 2、PCC诱导和观察
1、细胞融合方法
收集1瓶M期细胞、消化一瓶贴壁细胞混合离 心用Hank’s液洗1次
离心弃上清(吸干)轻弹使细胞分散
37℃滴加50%PEG0.5ml(12滴)
90s后
加入5ml1640洗一次(不要吹打)离心 加入2ml 1640(含10%血清) 加一滴秋水仙素(10μg/ml )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 除菌法的操作。
2. 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3. 了解传代细胞的传代方法及操作过程,
学习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 状况及细胞增殖动力学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 谨的实验技术。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 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 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 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 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 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胎龄过大,则成纤维细胞的成分降低,分离效率低下, 且易混杂其他细胞,难以去处。若胎龄过小,胚胎形态 小,躯干部分不易分辩,操作困难。
细胞代数过多,则出现衰老征象;细胞代数过少,不容 易纯化。
丝裂霉素的浓度处理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细胞的状态。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MEF的获取:
(1)激素处理小鼠,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 (2)2:1合笼过夜 (3)取出有阴道栓的开始记时间为0.5天 (4)取出妊娠12.5-14.5天的小鼠为实验材料 (5)无菌 取出胚胎 (6)去除头、尾、内脏和四肢,仅留躯干部 (7)用眼科剪刀剪成1mm3组织块 (8)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室温,每隔5min振荡 一次 ( 9)过滤(200目筛网)并收集滤液(含有单个的MEF)
实验二 细胞融合技术与染色体 提前凝集标本制备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初步了解染色体 提前凝集标本制备原理、方法及间期细胞 三种时相的提前凝集染色体特点。
二、实验原理
M期细胞内有某种促进染色体凝集因子,它无 种属特异性,所以在细胞融合和染色体技术的基 础上,建立了制备染色体提前凝集标本的方法。 即让M期细胞与间期(I期)细胞融合,从而诱导I 期细胞染色质提前浓缩成染色体。形成的这种染 色 体 称 提 前 凝 集 的 染 色 体 (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PCC)。
四、作业与思考
1. 根据PCC图像的观察,试说明对于理 解细胞周期和DNA复制有什么启示?
2. 简述细胞融合的原理。 3. PCC实验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实验三 小鼠MEF饲养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饲养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巩固细胞培养相关的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的体外培养要 求增殖的同时保持未分化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进行体外 培养胚胎干细胞,必须环境中满足两个条件:细胞生长因 子和分化抑制因子。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细胞 生长因子和分化抑制因子,前者可以促进ES细胞的增值, 后者可以有效的抑制ES的自主分化。目前,可以用来制作 饲养层的细胞有多种,其中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MEF)取材方便,易于铺层, 分泌能力强而成为ES细胞首选的饲养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