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油调节系统校正装置

燃油调节系统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燃油调节控制系统校正装置
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实际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燃料油调节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已知燃料油调节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1.01)(25.01(2
s s s ++,设
计超前校正装置,使其校正后闭环主导极点满足:(1)阶跃响应的的超调量M %30%≤p ;(2)调整时间t s s 8.0≤;(3)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e %10≤ss 。

二、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一般电学系统自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用MATLAB 实现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三、设计思想
首先,利用根轨迹法进行人工设计校正装置,初步设计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形式及参数;
其次,根据所给的要求验证原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再按照校正装置的知识对系统进行校正;
然后,在MATLAB 下,用simulink 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使其满足技术要求;
最后,确定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及电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所添加的校正装置是否满足指标。

(本设计以设计报告的形式提交,要求论点清楚,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分析问题有层次。

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图(曲线),总结和数字仿真。


四、设计过程 1、 绘制根轨迹
系统的开环极点为
10,4,0321-=-==p p p ,无开环零点
(1)根轨迹有三条,分别起始于10,4,0321-=-==p p p ,全部终止
于无穷远处
(2)根轨迹对称于实轴且连续变化 (3)渐近线有3条,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7.43
10
40-=--=
a δ 渐近线的倾角为
⎪⎩⎪⎨⎧=±=±=+±=1,0
,3
3)12(k k k a ππ
πϕ (4)实轴上的根轨迹段位于
[][]-∞--,104,0和上
(5)根据分离点和会和点的公式
024.115.0)(')()()('2=++=-s s s M s N s M s N 解得:77.11-=s 57.72-=s (6)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0235.0025.0)(23=+++=s s s s D 0235.0025.0)(23=++--=ωωωωj j j D 所以可得:与虚轴交点为4.6±=ω 得根轨迹图如下:
2、求校正增益Kc :
设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1
)1.01)(25.01(2)()(0++++=TpS TS K S S S G G C
S C S
11)11.0)(125.0(2++∙
++=TpS TzS S S S Kc

%101
0≤==v
v ssv k k v e
可得10≥v k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10)1.01)(25.01(2lim lim 1
)()(00
≥∙++⋅=⋅⋅=++→→I
pS zS c
s s c s s v T T s s s k s G G s k
可得:
5≥c k ,取5=c k
3校验原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是否满足要求:
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nl=400;
dl=conv(conv([1 0],[1 4]),[1 10]); sope=tf(nl,dl); sys=feedback (sope,1); step(sys)
得到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图如下:
由曲线可知,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超过50%,没有满足要求,需要进行校正。

4、确定校正装置的闭环主导极点
因校正后闭环主导极点要满足a s p s t M 8.0%,30%
≤≤,
则有⎪⎪⎩
⎪⎪⎨⎧====--s t e
M n s p 8.04%302
1ζωζζπ
得⎩⎨⎧==89.1336.0n
ωζ
求得相应的闭环极点为:
2
1ζωζω-±-=n n d j S
得96.1200.52
,1j S d ±-=
5、求校正器的传递函数
原系统的根轨迹需要加以修正,可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串入超前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的确定,应使串入超前校正装置后的根轨迹通过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也就是必须满足原系统在希望主导极点的相角
o s s s d
d s s s G 218)
1.01)(25.01(2
)(0-=++∠
=∠=
所以校正装置产生的超前相角
o s s c c d
d
G k G 38)12()(0)(=∠-+±=∠=πϕ
用图形来表示超前校正装置零、极点应提供的超前相角,如下图:
应当指出,对于给定的c ϕ值,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位置不是唯一的。

在此常采用使系数α为最大可能值的方法确定零、极点位置。

由图可得
)
sin(sin γθπγ
ω--=n
c
z
)
sin()
sin(c
c
n
c
p ϕγθπϕγω---+=

)
sin()sin()sin(sin c
c
c
c
p z ϕγγθπϕγθπγα+-----==

0=γ
α
d d 得 )(2
1
c
ϕθπγ--=
695
96
.12tan ==art θ
所以有o c 5.36)(2
1=--=ϕθπγ
64.8-=c
z
50.22-=c p
故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50
.2264
.8)(++=
s s G s c
为补偿超前校正装置的幅值衰减,再串入一个放大倍数为C K 的补偿放大器。

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0.2264
.8)1.01)(25.01(2)()(0++++=
S S K S S S G G C
S C S
)50.22)(11.0)(125.0()64.8(10++++=
S S S S S
用MATLAB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
6、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如下:
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单位斜坡响应为:
经过分析,校正后的函数符合要求,本设计合理。

五、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我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中校正系统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熟悉了系统设计的相关应用,进一步了解了校正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什么样的课程设计都离不开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真理,一个细小的参数设定出现偏差,可能导致最后的性能指标不合标准,所以选择一个优良的方案至关重要。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MATLAB软件进一步的学习,也为我再次熟练运用MATLAB打下了基础,这次课程设计还锻炼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这尤其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格式上,很多人格式上不过关,关键是不够细心、耐心,严格的格式要求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做事态度。

我很感谢有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些多为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宝贵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欠缺。

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好知识。

六.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原理》谢克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黄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徐微莉、曹柱中、田作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