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通道现场施工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防通道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4、本工程人防通道施工图纸;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本工程13#、14#楼设计共用一条人防通道及出口。
通道内净空尺寸为1800mm×
2400mm;通道为全现浇混凝土结构,底板、墙、顶板厚均为250mm;出入口地下地上各1层,主要设楼梯、管理房、卫生间及一部提升吊篮,出入口地下部分为箱形基础,底板厚300mm,地上部分为框架结构。
12#楼设计单独一条人防通道及出口,通道内净空尺寸为1500mm×2400mm,其它均同14#楼;出口地下1层,地上1层,主要设楼梯、管理房及卫生间等;结构做法同14#楼人防出入口。
人防通道及出入口±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9.900,室外地坪-0.300,地下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加SBS卷材防水组合;所用钢筋的主要规格有Ф25、Ф20、Ф18、Ф16、Ф14、Ф12、?8、?6等,混凝土:地下部分采用
C25、S10抗渗混凝土,地上部分采用C25非抗渗混凝土。
3、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1、地下防水施工
人防通道地下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加卷材防水组合,结构地下部位混凝土采用S10抗渗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微膨胀剂UEA,达到结构自防水的目的;防水卷材采用SBSⅢ+Ⅲ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抗渗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试配的配合比进行投料,计量要准确,混凝土坍落度控制要准确,随时进行抽测进行坍落度调整。
、抗渗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分层厚度不得超过50cm,要分层振捣密实,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抗渗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抗渗混凝土除按照常规取样留置试块外,12#、14#楼通道及出口各留置一组抗渗试块(六个试件),标养后进行抗渗试验。
、抗渗混凝土的养护:抗渗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保持湿润。
采用热熔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清理——涂刷底油——弹出附加层边线、铺贴卷材标准线—
—附加层施工——卷材防水层施工——封边
1)、基层处理:先用铲刀和扫帚及其它工具将表面的突出物、砂浆和疙瘩等清理干净,并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根等
部位必须认真清理。
2)、涂刷底油:将氯丁胶乳作为底油,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布于基
层表面上,不得有漏刷和透底现象,常温经过4h,或手感不粘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弹线:在基层上用小白线,弹出卷材附加层位置边线和卷材
铺贴标准的位置分格线。
4)、附加层施工:管根、阴阳角等复杂部位必须先做附加层,附
加层采用复合胎卷材,按照弹好的位置线用热熔法与基层粘贴牢固。
5)、卷材铺贴方法:
将成卷的复合胎防水卷材按弹好的标准位置放于基层下坡(或一端),在卷材端头用喷灯距离卷材50㎝左右均匀烘烤卷材底面,当底盖层熔化到有光泽发黑时,随即固定在基层表面。
然后用喷灯对准卷材和基层表面夹角,喷灯距交界处约30㎝左右,边熔融卷材涂盖层边跟熔融范围用双手压紧卷材慢慢地滚铺,将其底面与与基层粘贴牢固。
卷材搭接:
卷材的长边搭接不小于10㎝,短边搭接不小于15㎝,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处。
接缝处要用喷灯热熔粘贴牢固,以边缘挤出沥青位合格,随即刮封接口,防止出现张嘴和翘边。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防水层。
第一层SBS防水卷材施工完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遍即SBS改性沥青卷材复合胎施工;施工方法同第一种施工方法。
上下两层卷材禁止垂直铺贴,应平行铺贴,压边必须错开1/3卷材幅宽,接头应错开30㎝以上。
卷材施工验收合格后,随即进行防水保护层施工。
底板平面防水保护层位40厚1:2:4豆石混凝土,豆石混凝土需做试块,试块强度必须满足C20要求。
立面抹1:3水泥砂浆。
底板平面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浇筑前,先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按间距1.5m左右作出标高控制灰饼。
豆石混凝土铺好后,用长刮杆根据灰饼标高刮平用木抹子
拍实,表面泛浆后抹平。
立面在防水层上涂刷一层沥青胶结材料趁热
粘上干净的砂子,用1:1的稀粥状内掺10%众霸胶的水泥砂浆甩毛,
凝固手掰不动后,抹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
300mm宽橡胶止水带,接口留25mm宽沉降缝,结构施工完后,用沥青麻丝将缝隙堵严,缝隙表面用橡胶防水密封胶封严。
3.2、钢筋工程
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定尺直条钢筋,个别有弯曲者可用卡盘或
扳手校直,不宜用大锤敲砸,以防损伤钢筋。
按料牌尺寸进
行试弯,复核尺寸无误后批量加工。
柱、暗柱箍筋的边长小于200mm时,应采用手工弯曲成型。
、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1)、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和起弯现象。
2)、除锈。
钢筋表面如有锈蚀应予除锈,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伤蚀截面时,应予剔除。
3)、钢筋切断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以免产生积累误差。
4)、钢筋的弯钩、弯折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d—钢筋直径;2.箍筋的弯心直径不小于同构件主筋的直径,两个弯钩的平直部分相平行。
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人防通道底板钢筋短跨为Ф14@150,不设接头;长跨钢筋为Ф12@200,接头型式采用绑扎搭接,按25%错开搭接,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45倍。
、通道出入口基础底板钢筋为Ф14@150双层双向,通长钢筋不设接头。
、出入口暗柱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相临接头位置50%错开,错开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
、通道及出入口墙体及顶板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
通道墙体竖向钢筋与底板短跨底板不断开,直接做成“U”型,中间不采用接头。
、出入口顶板配筋主要规格为Ф14,接头型式采用绑扎搭接,搭接按50%错开,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54倍。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使用材料表
、底板筋的布置方向:通道底板钢筋底板第一排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上排筋反之;出入口底板筋铺设顺序同通道底板钢筋。
、墙体钢筋施工
1)、划线:墙板筋上分绑扎线时,应根据水平和垂直基准线来划分。
水平筋距板面50mm 起线;竖向墙筋距暗柱筋50mm起线。
2)、扎结点:墙筋的所有相交点全部绑扎;钢筋的搭接处的中心和两瑞用铁丝绑扎(扎三点)。
3)、墙体竖向筋在绑扎搭接的接头范围内的墙体水平筋不得少于三道。
4)、吊垂线,设斜撑:凡转角、T形、门洞等处的暗柱筋应吊线找垂直,设临时钢筋斜撑,然后绑筋,以确保钢筋的垂直度,利于立模。
、楼板钢筋施工
1)、布筋相对位置:要分清楼板筋是双向受力筋(L2/L1≤2),还是单向受力筋(L2/L1>2)。
楼板底部钢筋布设方法,是短跨向的钢筋设在下,而上层短跨向的钢筋设在上。
2)、洞边筋。
板上洞口尺寸≤250mm时,将钢筋从洞边绕过;当洞口>250mm时,按设计规定设加强筋。
3)、起线位置:距墙、梁边50mm起线布筋。
4)、绑扎:单向板钢筋除靠外围两行钢筋的交点全部扎结外,中间部分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筋的交点应全部绑扎。
5)、负筋有效高度的控制:对楼板的负筋有效高度的控制,设置φ12@600钢筋马凳。
6)、顶板放射筋要按照图纸要求加设,锚固必须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方面的检查: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规格、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符合操作工艺及规范要求,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油漆和颗粒状(片状)铁锈。
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3.3、模板工程
×100mm木方组合),顶板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面板、100mm×100mm木方龙骨、升降支撑系统。
顶板模均采用木模,一次施工,一次成型,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厚竹胶板作面板,50mm×100mm木方作龙骨,由于出入口模板较高(5m)
,模板加工要适当加密龙骨。
出入口顶板模支设方法同通道顶模,在墙体模板拆除后进行支设。
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拆除,拆除时先拆顶板支承支撑及龙骨,再拆墙体模板;通道外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后即可拆除。
出入口墙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后拆除,顶板模及首层悬挑结构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方可拆除,拆除时要及时加设养护支撑。
3.4、混凝土工程
标养试块外,还需留置同条件600℃试块,试块的组数不少于3组。
4、安全及文明施工生产注意事项
4.1、土方开挖
要洒水降尘,作好环保施工工作。
4.2、钢筋施工
作。
4.3、模板施工
上口要与结构用铁丝绑扎好。
部分顶模拆除,不得将支撑全部拆除后在拆顶模,并且在拆顶板膜时,要有安全作业区,设专人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