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二欧洲迪斯尼乐园

案例二欧洲迪斯尼乐园


• ②政治风险 • 美国则利用其强大的实力 向法国政府提出削减农业补贴 的不合理引来了法国民众的极 大不满和抗议。 •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 迪尼斯进入了法国,进而遭受 了巨大的政治风险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树立国际市场营销意识 ②避免文化冲突——推行本土化;
1、品牌本地化 迎合当地人的兴趣爱好,增强对当地人的吸引力,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 象。 2、产品本土化 根据欧洲市场的文化背景、生活偏好等将当地的产品引 进来,并且在相同产品上尽量使用当地的,以实现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产品 本土化。通过产品的本土化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跨越文化障碍 的目的。 3、员工当地化 使用当地员工,并根据当地的文化对其进行培训,切勿将本国的培训模式和 内容原封不动的“移植”到当地,造成一种给当地的员工“洗脑”的不好印 象。 4、营销组合当地化 【1】 在价格上,根据欧洲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进行定价,实行在 世界范围内的差别定价更容易得到认同和接受。 【2】 在促销上,无论是在广告还是公共关系方面都要结合特征来设计,不 要刻意强调其在自己本国所代表的文化,
二、迪斯尼为何会选址在法国巴黎?
• 欧洲迪斯尼 ——预测 区位良好 • 1.巴黎相对、绝对 地理位置良好 • 2.人口众多,预测 市场容量大,且交通 辐射半径较大 • 3.交通便捷,基础 设施较好 • 4.法国政府给予政 策,资金支持
三、欧洲迪斯尼乐园为何在欧洲遇冷?
①文化冲突
迪斯尼公司员工在与法方的谈 判中,经常表现出失礼出丑甚至因 失去耐性而发怒的行为,这与有浪 漫情怀的法国人的性格特征格格不 入,为法国人所不能接受; 另外,没有考虑美国与法国之 间的文化差异,双方之间的文化障 碍使得法国人不能理解和接受迪斯 尼所带来的文化,甚至产生了激烈 的冲突,最终使整个迪斯尼的品牌 形象一落千丈,为当地人所抵、佛罗里达和日本东京之 后世界上第四个迪斯尼乐园,也是欧洲最大的文化娱乐度 假中心,于1992年4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 但是,让管理员吃惊的是,欧洲人不像日本人那样,实现 从“傻瓜”到“米老鼠”的飞跃。在1992—1993年财政年 度,欧洲迪斯尼乐园亏损了近10亿美元。 • 欧洲娱乐界称欧洲迪斯尼乐园为倒霉地!所有的乐观预期 最终都变成了幻想。法国迪士尼乐园开业失败的结果甚至 让人对其未来能否持续经营都心存疑问。原本看似完美的 设想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呢?错误究竟出在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