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认识与实践从化中学静物理科黄文静摘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功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本文就作者经验谈了一些做法,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后要重视方法总结。

关键词: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创新教育有效教学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怎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并且物理知识非常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行为要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做法和体会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1、备教材: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

教师对工具书、经典书都应该尽量浏览,对眼下用得上和将来用得上的知识都要广泛地猎取。

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2、备学生:要针对具体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

3、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二是服务性原则。

选择教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是多样性原则。

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法。

四是灵活性原则。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知识特点、业务素质、实践经验等。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乐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1、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

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

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2、依托生活经验,巧用身边之物创设乐学情境物理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

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直接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实验,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紧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等,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3、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抗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同学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

”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来探究,一个或一套器材可探究多个物理规律”如在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这样几个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向两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③用玻璃管向两靠近的乒乓球间吹气④将乒乓球压入漏斗内,用嘴向漏斗细口吹气⑤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竖直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再用另一支玻璃管向前一支玻璃管的上端水平吹气。

这样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同学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同样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显示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也能实现创新。

例如用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探究发声原因、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光的直线传播、导电性能等等,这样的实验环境,能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而不要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能在实验中创出新意。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活动,其中每学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活动之一。

如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后,及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通常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通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措施,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

我们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一些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

此外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开展科技制作、小发明、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激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6、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网络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独特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网络课件,适时播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弥补学生在直接经验上的缺乏,而且使学生积累更多物理生活知识,不断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实效性。

例如:《机械能》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视频播放“钱塘江大潮”和大型泥石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巧妙地引入能量的概念,并适时地提出流动的水、石块等的能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另外在探究物理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利用Flash动画“卫星绕地球运转”,呈现给学生卫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的视觉效果图,很轻松地解决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近地点、远地点、卫星高度和速度变化一团迷雾的情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最后适时地从网络上下载的“神州五号飞船”环绕地球后下落的三维动画,使学生对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应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运用恰当的检测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就必须把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落到实处。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要通过具体的检测, 因此恰当的检测方法, 对学生来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教师为了落实检测内容, 讲课时就要突出重点, 同时根据检测情况也有利于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具体检测方法是当堂检测。

在课前要设计好练习的水平级,设计好记忆型练习、理解型练习、扩展型练习等,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代表性、练习总量的分散性。

每节课都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练习, 练习的题目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力求达到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的同时, 教师巡视、检查, 根据反馈的情、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成正比。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高,越喜欢这位教师,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

可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框架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有意识地建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民主、公平、公正的管理观念是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次,抓住一切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使学生佩服、喜欢我,主动围着我“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