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吉尼斯

中国式吉尼斯

“中国式吉尼斯”时事热点素材作文指导2015年10月23日,一场名为“扬州炒饭总动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大份炒饭’挑战赛”的活动在扬州举行,活动中诞生了一碗重达4192公斤的扬州炒饭。

但10月26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宣布,该项活动由于存在严重浪费食物的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

从1955年到2015年60年间,中国团体和个人申请吉尼斯纪录的速度越来越快。

最大月饼、最大份炒饭、最大炒面、万人打太极、万人合唱、万人洗脚、万人刷牙……各种名目的活动无限刷新数据,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凭借“量多体大人海”的战术来打破纪录。

中国以人海战术为特点的吉尼斯纪录参选活动被戏称为“中国式吉尼斯”。

多向运用:一份“最大份炒饭”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因浪费而被宣布挑战纪录无效,“中国式吉尼斯”引发我们作出诸多思考。

一、从活动挑战的目的来看吉尼斯世界纪录本身是一项呈现光怪陆离、难以想象的“世界奇观”式纪录,其挑战活动的初衷是激励平凡的人去做不平凡的事情。

长期以来,此项活动以其公正性、娱乐性与挑战性深受公众青睐与好评;但与此同时,它也被一些商家利用为炒作其产品的工具,被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为宣传其“政绩”的平台。

二、从事件反映的本质来看中国的这些吉尼斯纪录除了场面宏大外,大都缺乏个性与创造性。

而且,热衷于数量与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内涵”与“质量”的不足,说到底是一种创新力的匮乏。

所以,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拒绝炒作与跟风。

三、从活动走样的根源来看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位?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

我们必须拒绝浮躁,回归事物本真。

写作示例:1、炒作跟风不可取扬州“最大份炒饭”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终被宣布挑战纪录无效,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即使其挑战有效,又有何实际意义?在吉尼斯的官网上写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希望能够激励平凡的人去做不平凡的事情。

可是在中国,不少商业机构和个别地方政府抑或个人,却热衷于追捧“世界之最”的噱头炒作。

他们无非为了通过炒作提高知名度。

殊不知,通过此等噱头炒作而获取的宣传效果却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近年来,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各种“挑战热”“选秀热”等炒作跟风现象一浪高过一浪,诚然,其中不乏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活动。

然而,更多的却是想通过作秀获得一己之私利,最终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集体形象严重损害甚至国家尊严也被损害。

其实,要提高产品(或企业、城市、个人)的知名度,靠的是真诚与实力。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我要说“物美何须靠炒作”!2、创新意识须增强近年来,国人热衷于通过“量多体大人海”战术挑战各种类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国人创新意识的严重缺失。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今天扬州挑战“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那么说不定明天、后天就有某地申报诸如“最大个土豆”“最大只海虾”“最大份河粉”等五花八门的“世界之最”纪录。

可是,此等毫无创新意识的“世界之最”究竟有何实际意义呢?“中国式吉尼斯”从形式上来看是一种拙劣的模仿,一种盲目的复制,一种平庸的跟随;从本质上来说是国人缺乏理性、丧失个性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若经常盲目从众跟风,必定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动力,逐步走向浮躁化和庸俗化的万丈深渊。

透过“中国式吉尼斯”,我们呼吁,国人必须培养鲜明的主体观念,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3、浮躁心态何时休吉尼斯纪录挑战活动在中国沦为狂欢式的娱乐性消遣,其实也是国人浮躁心态的反映。

如今许多个人和组织总热衷于通过刷新纪录来获取社会的关注,似乎唯有如此方能体现其“价值”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式“破纪录”的活动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些方式是不伦不类、庸俗不堪的。

其实,很多有意义的事物是因为其本真才更能获得人们的赞美,而不是靠急功近利式的活动形式。

不知国人的浮躁心态何时能休?某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什么时候搞一个大学普及率最高或诺贝尔奖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的吉尼斯纪录时,这个国家就真正受人尊重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由来:1759年,一位叫吉尼斯的爱尔兰人开办了一家啤酒作坊,生产吉尼斯啤酒。

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吉尼斯啤酒行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尼斯由此出名。

据说,当时人们在酒吧常常一边喝酒,一边争论世界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等问题。

老板为了招徕顾客,印了一些小册子来回答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就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收集了很多素材。

1951年,在一次狩猎聚会上,当时吉尼斯啤酒公司的执行董事休·比佛爵士与别人发生了争论:欧洲飞得最快的鸟是哪种?是松鸡还是金■?休·比佛爵士意识到,如果有一本书能为这类争论提供答案的话,它一定会大受欢迎。

1954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版公司在英国伦敦成立。

1955年8月27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版。

每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都会修订、充实约1/5的内容,出一个新版本,至今已有包括原文在内37种语言,收录了近200万条世界纪录。

20世纪80年代,央视第一次引进了15集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集锦》,几年间反复播放让吉尼斯热潮席卷了全中国。

时文鉴读:“中国式吉尼斯”该反思了因为主办方的保存不当,日前挑战成功的“最大份炒饭”剧情出现了戏剧性反转,对当时参与赛事的扬州市民而言,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这也为各地欲破吉尼斯的主办方和广大公众敲响了警钟。

客观而言,比起“最大份炒饭”本身,这项“雷人吉尼斯”背后暴露出国人山寨意识的泛滥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可能更加值得关注与重视。

所谓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素来以“最”字著称,最大、最小、最多、最少、最好、最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以说,吉尼斯本身就是一项呈现光怪陆离、难以想象的“世界奇观”式纪录,但就实用性来说,只不过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娱乐与消遣的平台而已。

作为一个国际性挑战,长期以来,吉尼斯深受大众的青睐。

然而纵观这些年来国内各地主办的吉尼斯赛事,却陷入了一种盲目“上马”、刻意制造“刷数据”的被动境地。

各地之所以好破吉尼斯纪录,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少数人的一己私心。

据悉,在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文官网上,设有一个“商业服务”的子栏目,不管是主办的商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可以通过吉尼斯来获得“最”字背后的“赛事红利”,不仅迎合了商家借机宣传炒作的心理,也满足了部分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

就像刚刚挑战成功的“扬州炒饭吉尼斯”,因为造成了严重的食物浪费而演变成一个“浪费吉尼斯”“雷人吉尼斯”,如此境遇倒逼公众不得不反思当前国内出现的“吉尼斯大跃进”风潮。

照理说,吉尼斯纪录的挑战历史由来已久,并不可能存在多大问题。

“中国式吉尼斯”的水土不服,走形变味,足以证明各地主办方在赛事的准备过程中存在诸多疏漏与弊端。

不容否认,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商业运作、商业行为。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依靠“人海战术”,想必国内能够打破的世界纪录举不胜举,但一味地凑人数、刷数据、为破纪录而破纪录,只会抹黑丑化国家形象,浪费了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不说,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所以,“中国式吉尼斯”要想跳出“大跃进”的思维模式,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一众商家,抑或社会大众,切忌盲目跟风、仓促挑战,不妨立足实际多些创新意识,当赛则赛,如此,才不致辱没亵渎吉尼斯纪录设立的初衷与意义。

“一个人的火车站”为何让人如此感动光明网评论员:3月25日,日本北海道JR石北线旧白泷车站进入最后一天的运营日。

旧白泷车站因位置偏僻,连年亏损,有人曾建议关掉这座车站。

后来日本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发现,有一名叫原田华奈的高中女学生还在使用,于是决定继续保留至原田华奈今年3月高中毕业。

仅为一人保留的火车站,终于完成了使命,它的孤悬,它的骄傲,使这则流传已久的温情佳话,再次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

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碗加了味精的心灵鸡汤,存在一些细节硬伤,比如,旧白泷车站并不是一天只有两班(供原田上学、放学),而是一共有四班。

但总体看,“一个人车站”的故事基本属实,车站的留存确实考虑到了“通学”因素。

企业在商言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当出现境况不佳之际关停连年亏损的车站,原本再正常不过。

然而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面前,它们选择了后者,值得敬重。

“一个人车站”之所以广为流传,甚至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不仅在于事情本身的美好,更在于它触动了一个公共议题,无论企业还是政府,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民众?“国不知有民,而民亦不知有国”,这句话在网上颇有生命力,它所依托的故事或有附会,但话中引发的共鸣确不容否认。

去年,网上有一张照片让人印象深刻。

2015年4月也门局势堪忧,在中国的撤侨行动中,一名中国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手,女兵温和坚毅,小女孩活泼阳光,一脸骄傲。

有网友说:“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在于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时祖国能带你回家。

”也有人感叹,中国有实力撤侨,中国人才有底气撒娇。

这张看似不起眼的照片,就是国家形象的最好宣传片。

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国家力量,也看到了国家责任。

国,无论大小,善待国民才有未来;民,无论贫弱,有了国家庇佑才有安全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怯懦,也不会感到卑微,因为他们背后有国家力量的支撑。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好莱坞大片《逃离德黑兰》,塑造了美国营救美国人质的强大决心和手段。

美国保护海外公民的给力措施,常为人津津乐道。

他们对埋骨他国的美国士兵遗骸,也是不遗余力寻找,一旦找到就运回美国,安放在国家公墓,这是美国价值观的体现。

然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在当今之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国家把他们的国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国民就有尊严,国家就有凝聚力,国家的未来就更有期许。

不妨假设一番,如果孩子吃毒奶粉长大,接种问题疫苗,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听课,他们能茁壮成长吗?如果孩子在垃圾箱里取暖而不幸死亡,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或者沦为流浪儿,国家能有未来吗?“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说到底,国家真正敬畏民众,体现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体现在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权利自由舒展,而不是相反。

现代文明正日益侵润世界各国,人类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

善待本国国民,需要越来越周全的制度安排,只有让每个国民脸上有阳光、心中有底气,这样他们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日本“一人车站”告别日:守护女生直到毕业据《朝日新闻》3月24日报道,在日本北海道,受到人口减少的困扰,经营不断亏损的日本铁路公司(JR)在3年前决定废除北海道无人车站"旧白龙站",但是为了一名需要每天乘车上学的女高中生原田华奈,车站被保留至女生毕业,成为"仅为一人存在"的车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