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演示教学

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演示教学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2、泛化与分化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相似性。
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
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差 异性。
例:对于多个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儿童只认得它们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 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 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 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 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 出了事实,但是持Y相ea反r 主张0的0 人已01经夸0张2 了数03千 04 年。”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1849、9、26——1936、2、27)
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原理
巴甫洛夫实验图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 ,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
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 条件反应的条Y件ea反r 应。00 01 02 03 04 05 06 07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刺激—反应”学说
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
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他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刺激— 反应。
所谓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
组织所起的种种变化。
所谓反应,他指的是有机体(动物和人)所 做的任
经典条件反射 形成
(一)刺激:1、非条件刺激 2、条件刺激
(二)反应:1、非条件反应 2、条件反应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刺激(S):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
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非条件刺激(UCS):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也叫无条件刺激。
是图形,叫泛化。反过来,当儿童从一大堆图形中分辨出这是三角形、
四边形,那是圆……,这一过程叫分化。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3、恐惧性条件作用
恐惧性条件作用: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以引起个体恐
惧的刺激(如电击、高噪音等)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结 果发现它们也能控制个体的行为。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
激条件化的过程。条件刺激成为“替代性”的无条件刺激。
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
有机体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条件刺激似乎成了一种“替代
性”的无条件刺激。
灯光(CS1)+食物(US)
唾液分泌反应(CR)
铃声(CS2)+灯光(CS1)反复匹配而无食物(UR)
Year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经典条件反射 实验解析
• 食物 (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 声音 (无关刺激) => 唾液不分泌 • 声音 (无关刺激)+食物(非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 声音 (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CS):生理学上指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
中性刺激:不会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反射(R):
无条件反射(UCR):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
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射(CR):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 的神经活动 。
约翰·华生 JohnB.Waston, 1878-1958
05 06 07
小艾伯特实验
•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与其学生雷纳于1920年最早 以人类为被试进行了条件性恐惧的研究。
• 小艾伯特实验: ▲巨响(非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中性刺激)与巨响(非条件刺激)同时出现,引起 恐惧(无条件反射)。 ▲白鼠(条件刺激)出现,引起恐惧(条件反射)。在这里, 学习发生了。
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
❖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90%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55%
刺激泛华与分化
30%
恐惧性条件作用 高级条件作用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获得: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
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 作用获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铃声(CS2)
唾液分泌(CR)
例:明星做Yea广r 告。00 01 02 03 04 05 06 07
二、华生简介
约翰·华生 JohnB.Waston,美国心理学家。 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 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 础的研究者。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
例:如果铃声响了,学生就会冲出教室。即铃声预示着学生的
“冲出去”的行为。
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铃声)重复多次出现
而不能得到强化(喂食),那么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 至消失。
例:当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后,老师、家长总是不给予表扬和鼓
励,久而久之,学生对取得好成绩就不再感兴趣。
Year
行为主义
经典性条件反射
Contents
1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
2 华生 “刺激—反应”学说
3 经典条件反应与学习的关系
4
对经典条件反射的评价
一、巴甫洛夫简介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 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 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 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 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像这种已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
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
在对恐惧性条件作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即 伴随着恐惧刺激的出现,有机体不仅会对条件刺激作出特定的恐惧反 应,而且会形Y成ear一种泛00化的01、一0般2 性的03 恐惧04反应0。5 06 07
4、高级条件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