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课堂评价

如何做好课堂评价


五、听评课策略
听评课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 即在观课评课中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入
手,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课堂现象,反思教 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评课策略
总结:运用“课堂观察”可以从转变教师听评课 的理念开始继而实现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目的, 即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学生有发展、 有进步的课才是一节有效的课。
一、认识课堂教学
总结: •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特定人群的一种社会性
互动。 • 课堂教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
还要在于丰富人心、涵养人性。 • 课堂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的落脚点,
丰富生活意义和实现生命价值是课堂教学的最终 诉求。(叶澜: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保持激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们喜欢 你——这是让您的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如何做好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的目的
一、认识课堂教学 二、理解有效教学 三、学会教学评价 四、结束语:做教育现代化的践行者
2020/6/10
课堂中一定要有
“班级”的样子 吗?
课堂的本质并不取 决于外在的表现形 式,而是取决于特 定时空下具有教育 意义的活动内容。
课堂中每个孩子注 定就是“孤独的 竞争者”吗?
三、做好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三个环节
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督查
说课
一、课前准备 1.时间:15分钟左右,上课前一天进行。 2.内容:教师说课。 3.交流: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交流确定观察点。 4.要求:作课人给听课者发放详细教学设计以
及标注学生优劣的座次表(为了帮助听课者确定 观察对象)。
学会教学评价
五听教学效果: •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 学生受益面大,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 有效利用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学生负担合理。
总结
进行听评课目的: 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 改变传统听评课弊端: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 提高集体教研的有效性:人人参与,共同发展
理解有效教学——课程性质
理解有效教学——课程性质
理解有效教学——课堂文化
五、听评课策略
(二)学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听课方法。 课堂观察要求听课者把关注老师如何教转向关注 学生如何学,重点要思考四个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4)我在该课堂呆了40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
课堂观察的专业性
(三)课堂观察的维度
课堂要素被科学的分解为四个维度:
课程——教学内容(教什么) 教师——教学技艺(怎么教) 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 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
四、理解有效教学——学生学习
四、理解有效教学——学生学习
理解有效教学——学生学习
理解有效教学——教师教学
理解有效教学——教师教学
学会教学评价
(一)听课的关注点 一听教学思路: • 教师如何处理教材的? • 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特点? • 是否合乎知识发展的逻辑? • 是否体现了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 是否有清晰的一条线索一以贯之? • ……
学会教学评价
二听课的结构: • 结构是否清晰明确? •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 详略安排是否得当? • 起、承、转、合是否流畅? • ……
听评课策略
(三)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研组集体教研的有效性。
六、学会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核心问题——一堂好课的特质是什么? • 求“真”:“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
美”。 • 求“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 • 求“适”:少而精,宁愿“挂一漏万” 。
六、学会教学评价
基本共识: •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 ; •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合理; • 教法的运用是否灵活; • 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 • 教学效果是否落实; • 是否体现教学风格和创新。
课堂中的人际交往 状况是界定课堂成 败的核心要素。
课堂的本质并不取 决于教师讲了什么, 而是取决于学生学 了什么。
课堂中一定要有
“教师教+学生学” 吗?
一、认识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的重塑: 1、从关注知识传授到关注知识建构:要做学
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小 蝌 蚪 和 小 鲑 鱼
一、认识课堂教学
2、从关注教学到关注学习:做学习的组织者、促进 者和指导者。
一、认识课堂教学
3、从关注静态知识到关注知识生成:教师作为研究 者。
一、认识课堂教学
学生角色的重塑: 1、由孤独的学习者向合作的学习者转变。
一、认识课堂教学
2、由接受型学习者向探究型学习者转变。
一、认识课堂教学
3、由传统的他主学习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
三、学会教学评价法。 •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切忌四个一: • 一讲到底,满堂灌; • 一练到底,满堂练; • 一看到底,满堂看; • 一问到底,满堂问。
三、学会教学评价
四听学生的学习: • 学生不仅要有认知上的参与,还要有情感上的参
与; • 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 ……
二、理解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 • 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有效教学一定要达成一定
的教育目标。 • 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效教学一定要有助于实
现人的发展。 • 符合教育的规律:不能完全根据经济领域的“投
入——产出”来计算。
二、理解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条件 •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问题情境。 • 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调控。 •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