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经过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

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

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

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

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11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

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

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
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

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

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

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

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

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

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

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

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二是政策障碍。

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技术标准障碍。

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货物多次装卸、多次拆箱装箱等现象相当普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