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一、从解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扫清词语障碍解决:服务完全彻底1、师: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什么叫服务?生:服务就是帮助他人,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

师:那你为别人服务过吗?生:我扫过雪。

我为客人倒过茶。

师:出示一个句式: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为了---------而存在的,让学生把刚才自己所说的事填到句子里。

学生一读傻眼了: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倒茶,我是彻底地为了倒茶而存在的。

师:(学生说后)你还像刚才那样愿意吗?生:不愿意。

师:这句中哪两个词让你变得不那么愿意了?生:完全、彻底。

师:为什么?生:……立足生本1:这个孩子没能回答出来,老师立刻转向了另一个积极举手的孩子,立足生本,教师应给他足够的指引与思考时间。

师:你觉得完全、彻底太怎么样生:太绝对了同学们说的都是心里话。

现在请大家看这句话。

(投影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巧用三个问题,梳理全文,彰显文本特点(一)借助身份转换,体会演讲特点3、谁这么有勇气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是在没人时候说的吧?(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人很少的时候说的吧?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这样说,说明他(坚决、肯定)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学生以毛主席的口气演讲这句话,我有疑问可以问你吧?突出文体意识:演讲的特点,语气、用词、声音,让对方信服,为下文体会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要为中心服务做铺垫,老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引导着学生去体会演讲的特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真水无香,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正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师分别追问:如的果你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自己犯错误了怎么办?立足生本2: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师立刻叫起了另一个学生.此时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老师也知道,正是因为答不上来,才要好好地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但此时,如果老师能再给这位同学多一点关怀,让他不必为自己没回答出来而感到尴尬,就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如:孩子,我第一遍读书的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学完这课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而另一位回答出问题的同学是读了5遍书的同学,刚好可以印证老师的话。

你自己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学生仍然回答不上来,事不过三,教师的卖关子恰到好处,可以说铺陈得恰到好处,接下来就到了可以提示谜底的时候了!5、师:小结并板书:{一样死,错,困难。

}有疑问是正常的,因为我都是普通人。

6、师:以主席的身份演讲,生追问。

师以课文的段落回答:犯错怎么办?——第3自然段牺牲怎么办?——第二自然段;困难——第四自然段(二)自读批注,初步感知7、师:面对同样的生死、犯错、困难,革命党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和想法呢?板书:{不一样}。

请你用适合自己思考的方法读书,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

(3分钟)8、、生:自由读,批注,师提示书写姿势。

1面对死亡学习引用(文体意识,议论文中的常用方法)以读促悟,训练朗读,体会情感今昔对比,深化主题9、生:读第二段,10、师引导板书: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像泰山一样{重}。

有的像鸿毛一样{轻}毛主席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话,而不用自己的话。

引导总结出: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总阐述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引用名人名言就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写上引用,让学生批注在书上。

11、齐读司马迁的这段话。

在体会了引用的作用后,再读这段话,于诵读,于理解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次读,训练演讲中的朗读)12、师:认同这种观点吗?这篇文章写于1944年,今年2014年,现在已经不要烧炭了,张思德的死还有意义吗?13、生:师:再次出示关键语句。

板书{“为人民的利益”}(第一次紧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师:张思德想死吗?生:不想。

师:但他怕死吗?生:不怕!师:对,我们不怕牺牲,但我们同样珍惜生命!同学们永远不能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是剥夺别人的生命。

(第一次与时代紧密相联,在学习文本阐述的生死观时,老师也融入了“珍惜生命”的时代观念)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二读深化)14、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的这段话,激励和鼓舞了无数的人,那些失去战友,失去亲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爱人的人,文字不只有温度,文字更有着无穷的力量!《潜伏》中的余则诚要掩藏自己的悲痛,只能用这段话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

15、播放《潜伏》中余则成读《为人民服务》片段(三读借助影象体会)16、我们一起来读这段文字生在音乐生中去读。

(四读在音乐中升华情感)2面对错误(1)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体会表达上的不同,更能表现出坚定、有力17、为人民服务是一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路,但是前进中,谁都难免有疏忽和犯错,面对错误,革命党人又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呢地?指名对比读(指读2人)(去掉关联词和加上关联词读)谁的更有说服力?采访去掉关联词语的那个同学:为什么你的没有说服力,只是去掉了关联词语,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

18、师:小结关联词的作用:更加坚定和有力。

(2)体会段落中的句群关系,在反得的朗读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符合第三学段的要求: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19、再次指名对比读。

(一读)(调整顺序读)只改变了顺序,意思没变。

能换吗?20、生:这是递进的关系。

不能换。

21、生:再次配乐读原文(二读)22、再次感受原文的魅力,再配乐读只给关联词的段落填空,尝试引导背诵。

(三读)(3)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举例子的方法,体会论据充分才能让人信服23、师:单单这样就能说服别人了吗?第2自然段运用的引用的方法,这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出举例子的议论方法,批注在书上。

(4)语言的习得,由言到意,由意到言24、师:理解“精兵简政”,说词义(字面理解)举例理解:班级值日是,用5人能完成,用10人就是兵不精,需要精兵简政(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精兵简政好在哪里?(结合具体情况)生:1 、2减少老弱病残,避免无谓牺牲3减少贪污、腐败还有吗?(这个问题不明确,实际教师要问的是李先生提出的方式)(5)学习向别人提出建议时要注意方式、方法25、师:出示两幅图片,温和的和严厉的,李先生用得哪种?阐释好在哪里?——批评别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用温和的语气,别人更容易接受!希望别人更容易接受26、师:如果李鼎铭先生用严厉的方式提意见,革命党人能接受吗?答案就在书中,齐读!27、生:读相关语句。

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8、师:引导板书“为人民的利益”29、师:这段话中每句话,都在回答这个问题,都在分析、讲解,师总结“分析法”,生批注。

文体意识:分析法,辅佐论点这段文字,教师通过对比关联词语读了3次,通过变换顺序读了3次,这次再读是第7次,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第二次回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3 面对困难30、我们的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困难已经和今天不一样了?在第四自然段能找到答案吗?读相关语句,与现在对比。

31、师:同学们,这一切在7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一样了。

看看这一段,哪些内容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生:人口不一样了,不再是九千一百万,是十三亿了。

生:已经不是“大多数人的痛苦”了。

生:奋斗的代价也不全是牺牲了。

师: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那么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吗?“为人民服务”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今昔对比,再次突出论点,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说明“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教给学生辩证地看问题)32、生:可能还有新的困难,可能用精神激励我们……33、再次引导并板书:为人民的利益33、生:齐读“我们的同志……”34、师:小结,在70年后的今天,李鼎铭先生的“精兵简政“已经深入人心,毛主席的这段话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2011版里,还有这样的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课程标准有这样明确的规定,我们为什么还要忽视这一切呢?究其以上种种,罗才军老师提出的主张:语文教学必须张显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的彰显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坚守语文的核心价值,是教字词、教语言、教段落、教篇章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形式的表现。

语文不是概念的给予,它首先应该是真切的感受。

我们重要的是通过直观感性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点,而不是直接在逻辑层面告诉他这是哪一种文体。

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大气,不拘泥于零敲碎打,而是能教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准确,在发现语文内容之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准确;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教得轻松,提领一顿之后发现文章是这样编织起来的,于是往往能抓住核心,直指人心;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能教得深刻,肯定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

字词教学和文体感知,是我们小学语文任何学段的规定动作,没有这些都不能谈文体的张显,更不能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这一切,就不能谈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课,我整整学习了两天,由黑龙江看到吉林,又从吉林到黑龙江,除了必要的休息,陪伴,都在钻研思考这一课,又把自己逼到了无路可退,榨干了最后一个脑细胞,呈现了我力所能及的最大精彩!作为一个热爱语文的痴心女子,谨以此次评课,向赵昭老师致敬!向我师傅致敬!向每一个热爱语文,执着前行的老师致敬!向我们曾经无悔付出的青春致敬!赏析赵昭的《为人民服务》一、巧解“服务”,揭示文章论点1、提问:什么叫“服务”?2、举例:你为他人服务过吗?3、练习: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地为而存在的。

4、比较:“完全”“彻底”——话说得太绝对了![点评:抓住关键词“完全”“彻底”来说话,其实背后是一种极好的比较。

语言总是有特定的语境的,完全和彻底常用在特定的对象上。

这就是所谓的泛指与特指。

两者之间的意义差别,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提取这个口子,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之上。

一般人是看不到这孔亮光的。

]二、再现情景,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毛泽东)2、互动1:教师问——学生答·如果我现在就是听演讲的老百姓,你是演讲者,你会怎样用这句话来说服我、打动我?·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3、互动2:学生问——教师答·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请读第2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请看第3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你懂的)[点评:这样的设计可谓——标新立异,在一种非常自然的口语交际互动过程中暗示了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