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卷(化学)1.O4[2015·江苏卷]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 .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C .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1.D [解析] A 、B 、C 项正确;一次性筷子、纸杯等浪费大量的木材,塑料袋的使用会带来白色污染,D 项错误。
2.E1、E3[2015·江苏卷] 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B .氯离子(Cl -)C .氯分子的电子式:错误!Cl,··),··,)·,·)Cl,··),··,)·,·)D .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 3C —CH 2Cl2.C [解析] 元素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应为17+20=37,A 项错误;Cl -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B 项错误;Cl 2中两个Cl 原子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C 项正确;H 3C —CH 2Cl 为氯乙烷,氯乙烯中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 2===CHCl, D 项错误。
3.I2、F2、B3[2015·江苏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2H 6O 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 、b 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 比途径b 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 :C ――→H 2O 高温CO +H 2――→O 2燃烧CO 2+H 2O 途径b :C ――→O 2燃烧CO 2 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3.C [解析] C 2H 6O 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乙醇,一种是二甲醚,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A 项错误;途径a 中涉及的反应有:①C +H 2O(g)===CO +H 2,②2CO +O 2===2CO 2,③2H 2+O 2===2H 2O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2得C +O 2===CO 2,与途径b 相同,所以两个途径中的反应热相等,B 项错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知, 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C 项正确;水由H 、O 元素组成,而汽油是烃类物质,其中含有C 、H ,化学转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可能发生变化,D 项错误。
4.E2、E3、B3、F1[2015·江苏卷] 在CO 2中,Mg 燃烧生成MgO 和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C 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 .Mg 、MgO 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 (Mg 2+)>r (Mg)C .在该反应条件下,Mg 的还原性强于C 的还原性D .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4.C [解析] 碳的同素异形体除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C 60等同素异形体,A 项错误;Mg 的电子层数比Mg 2+多,所以半径r (Mg)>r (Mg 2+),B 项错误;反应方程式为 2Mg +CO 2=====点燃2MgO +C ,还原剂为Mg ,还原产物为C ,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知,Mg 的还原性强于C ,C 项正确;燃烧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外还转化为光能等其他能量, D 项错误。
5.E2[2015·江苏卷]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 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 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 、X 、W 、ZB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 、Z 、Y 、XC .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 、W 、X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 、Y 、W5.A [解析] 由题意推断,X 、Y 、Z 、W 分别是O 、F 、Al 、Si 。
最外层电子数F>O>Si>Al ,A 项正确;半径Al>Si>O>F ,B 项错误;非金属性O>Si, C 项错误;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 2O>SiH 4, D 项错误。
6.B1[2015·江苏卷]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 +、Al 3+、SO 2-4、Cl -B.K W c (H +)=1×10-13mol ·L -1的溶液中:NH +4、Ca 2+、Cl -、NO -3 C .与Al 反应能放出H 2的溶液中:Fe 2+、K +、NO -3、SO 2-4D .水电离的c (H +)=1×10-13mol ·L -1的溶液中:K +、Na +、AlO -2、CO 2-36.B [解析]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Al 3+与OH -会生成Al(OH)3沉淀,不可共存,A 项错误;K W c (H +)=c (OH -)=10-13 mol/L ,即pH =1,显酸性,与给出的四种离子可以共存,B 项正确;与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若为酸性,NO -3 在酸性环境中会氧化Fe 2+,若为碱性,OH -与Fe 2+会生成Fe(OH)2沉淀, C 项错误;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可能是外加酸或碱引起的,若为酸,则H +与AlO -2 、CO 2-3均会发生反应,不可共存,D 项错误。
7.J1[2015·江苏卷]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图0A .用玻璃棒蘸取CH 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 3固体7.B [解析]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醋酸溶液,相当于将醋酸溶液稀释,测定结果偏高,A 项错误;滴定管要先用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B 项正确;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项错误;NaHCO 3加热分解有H 2O 生成,若管口向上倾斜,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爆裂,D 项错误。
8.D1、C2、C3、I3[2015·江苏卷]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粗硅――→Cl 2高温SiCl 4――→H 2高温Si B .Mg(OH)2――→盐酸MgCl 2(aq)――→电解MgC .Fe 2O 3――→盐酸FeCl 3(aq)――→蒸发无水FeCl 3D .AgNO 3(aq)――→NH 3·H 2O [Ag(NH 3)2]OH(aq)――→蔗糖△Ag 8.A [解析] 粗Si 与Cl 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l 4,SiCl 4用H 2还原生纯Si 和HCl ,A 项正确;制备Mg ,应采用电解熔融的MgCl 2,电解MgCl 2溶液得到的是Mg(OH)2、Cl 2、H 2,B 项错误;FeCl 3溶液蒸发,Fe 3+水解生成Fe(OH)3,同时生成的HCl 挥发,最终得到的是Fe(OH)3, C 项错误;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 项错误。
9.B1[2015·江苏卷]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Cl 2+H 2O===2H ++Cl -+ClO -B .Na 2CO 3溶液中CO 2-3的水解:CO 2-3+H 2O===HCO -3+OH -C .酸性溶液中KIO 3与KI 反应生成I 2:IO -3+I -+6H +===I 2+3H 2OD .NaHCO 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 -3+Ba 2++OH -===BaCO 3↓+H 2O9.D [解析] Cl 2溶于水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的HClO 为弱电解质,不可拆开,A 项错误;CO 2-3水解为可逆反应,B 项错误;酸性溶液中KIO 3与KI 反应生成I 2的正确离子方程式为IO -3+5I -+6H +===3I 2+3H 2O ,C 项错误;HCO -3与OH -反应生成CO 2-3,CO 2-3与Ba 2+不能大量共存,NaHCO 3少量,设为1 mol ,则离子方程式为HCO -3+OH -+Ba 2+===BaCO 3↓+H 2O ,D 项正确。
10.F3[2015·江苏卷]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0A .反应CH 4+H 2O=====催化剂△3H 2+CO ,每消耗1 mol CH 4转移12 mol 电子 B .电极A 上H 2参与的电极反应:H 2+2OH --2e -===2H 2OC .电池工作时,CO 2-3向电极B 移动D .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 2+2CO 2+4e -===2CO 2-310.D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该燃料电池中,通入O 2的一端为正极,通入CO 和H 2的一端为负极。
CH 4中的C 为-4价,反应后生成的CO 中C 为+2价,1 mol CH 4放电转移6 mol e -,A 项错误;该电池的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故无OH -,电极反应为H 2-2e -+CO 2-3===CO 2↑+H 2O 或CO -2e -+CO 2-3===2CO 2,B 项错误;原电池中CO 2-3移向负极(A极), C 项错误;B 极O 2放电,结合CO 2生成CO 2-3:O 2+2CO 2+4e -===2CO 2-3,D 项正确。
11.B3、H2、F3、F4、G1[2015·江苏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H 2O 2分解产生1 mol O 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B .室温下,pH =3的CH 3COOH 溶液与pH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C .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D .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2NH 3达到平衡时,3v 正(H 2)=2v 逆(NH 3)11.C [解析] 2H 2O 2===2H 2O + O 2↑,生成1 mol O 2时转移2 mol e -,A 项错误;pH =3的CH 3COOH 溶液中已电离出的H +,恰好能与pH =11的NaOH 溶液电离出的OH -完全中和,但是CH 3COOH 是弱酸,醋酸过量,反应后溶液显酸性,B 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知,达到平衡时:v 正(H 2)∶v 逆(NH 3)=3∶2,即2v 正(H 2)=3v 逆(NH 3),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