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1 编制依据 (1)第二章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3 水文、地质、地貌 (2)2.3 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8)第三章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03.1 安全生产方针 (10)3.2 安全管理目标 (10)3.3 环水保目标 (10)3.4 职业健康目标 (10)第四章安全保证体系 ...............................................................................................................................11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1)4.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1)4.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2)4.4 安全控制程序 (12)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135.1 一般安全措施 (13)5.2 用电安全措施 (14)5.3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5)专业资料word.5.4 开挖作业安全措施 (15)5.5 火工品安全保证措施 (16)5.6 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20)5.7 出碴运输作业安全措施 (22)5.8 喷锚作业安全措施 (22)5.9 防水层作业安全措施 (24)5.10 二次衬砌作业安全措施 (24)5.11 通风与防尘安全措施 (25)5.12 洞排水安全措施 (25)5.13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6)5.14 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26)5.15 冬、雨季及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26)5.16 隧道瓦斯、有害气体预防措施 (27)5.17 隧道突泥突水事防治措施 (28)5.18 高应力隧道防止岩爆措施 (29)5.19 隧道塌方预防措施 (30)5.20 临近既有线防爆破飞石措施 (33)5.21 压力容器防爆措施 (35)第六章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96.1自然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9)6.2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39)专业资料word.6.3大气环境、噪音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40)6.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40)6.5大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0)6.6小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0)第七章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427.1 劳动保护措施 (42)7.2 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44)7.3 职业病防治措施 (44)第八章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468.1 应急救援预案 (46)8.2 宣传、培训及演练 (46)8.3 预案的维护与更新 (47)第九章附则 ..............................................................................................................................................489.1制定与解释 (48)9.2实施 (48)专业资料word.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各类安全检查,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切切实实地保护好财产和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1.1 编制依据1.本工程安全生产策划的编制主要根据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进行策划。
2.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分三大类:A、法律法规及行业、地方管理文件,有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法、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桥涵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安装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其他地方性文件,参照历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有关文件、通知。
B、安全技术方面的标准、文件规有: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安全标志;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
C、本公司部管理文件有:机械设备管理规定、安全奖罚办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
3.本工程的调查报告、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工程相关资料。
第二章概况2.1 工程概况本标段共有三座隧道,官岭山隧道(DK2+505~DK4+158.745),本隧道专业资料word.长1653.745m;六岙隧道(DK5+352.465~DK6+145),本隧道长792.535m;江北岭隧道(DK6+229~DK11+040),本隧道长4811m。
1.官岭山隧道位于省市鹿城区,进口紧邻G330国道,出口紧邻金丽温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进口地形陡峭,场地较开阔,进洞便利;出口位于金丽温高速公路高陡路堑边坡顶后面约15m,场地狭窄,进洞条件一般;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505、DK4+158.745,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2+505、DK4+158.745,全长1653.745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18.219m,出口轨面标高29.464m。
最大海拔高程为341m,最大埋深312m。
2.六岙隧道位于省市永嘉县境,进口紧邻G333国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施工场地狭窄;出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北侧沟谷,场地狭窄,交通不便;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5+352.46、DK6+145,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5+352.465、DK6+150,全长792.535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32.232m,出口轨面标高26.684m。
最大海拔高程为99m,最大埋深70m,纵坡为单面下坡。
3.江北岭隧道位于省市永嘉县境,隧址位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进口位于永嘉县六岙村附近,交通不便;出口位于永嘉县下白岩村附近,距绕城高速S10路较近,交通便利。
隧址最大海拔高程为440m,隧道最大埋深400m,纵坡为人字坡;出口里程分别为DK6+229、DK11+040,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6+229、DK11+,全长4811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26.216m,出口轨面标高30.829m。
2.3 水文、地质、地貌2.3.1官岭山隧道地质概况⑴.地理位置本隧道位于省市鹿城区,进口紧邻G330国道,出口紧邻金丽温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⑵.地形地貌专业资料word.隧址处于剥蚀低山及山间谷地,地形陡峭,山谷深切,常有水流,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交通均较便利;⑶.地层岩性1)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夹少量碎石,隧址区零星分布与地表,层厚0~0.5m;2)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灰色,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碎屑为少量晶屑和玻屑,强~弱风化,弱风化岩质坚硬,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产状240°<80°、135°<87°、155°<36°、165°<82~85°。
⑷.地质构造F1断层:断层交线平面产位于DK3+320附近,为压性断裂,岩体破碎,物探EH-4揭示为低阻凹陷特征,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宽度约110m;⑸.水文地质DK3+250~+360段为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较发育,预测最大涌水量为88.2m3/d,属中等富水区;其它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⑸.物理地质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2.3.2六岙隧道地质概况⑴.地理位置本隧道位于省市永嘉县境,进口紧邻G330国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施工场地狭窄,不具备进洞条件;出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北侧沟谷,场地狭窄,交通不便;⑵.地形地貌隧址处于低山丘陵及丘间谷地:低山丘陵,地形起伏,植被发育,多生长树木、杂草,山体稳定,进出口交通均较便利;丘间谷地,地形稍有起伏,谷底地专业资料word.势低洼;⑶.地层岩性1)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夹少量碎石,隧址区零星分布与地表,层厚0~0.5m;2)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灰色,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碎屑为少量晶屑和玻屑,强~弱风化,弱风化岩质坚硬,局部节理裂隙发育。
⑷.地质构造隧址区未见断裂构造;⑸.水文地质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⑹.物理地质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⑺.不良地质隧道右侧边坡裸露,陡峭,高达100m,节理裂隙发育,可见危岩落石。
2.3.3江北岭隧道地质概况⑴.自然地理概况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隧道进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附近,洞口紧邻山坳,地形偏压严重,交通不便;隧道出口位于永嘉县黄田街道下白岩村附近,距绕城高速S10路较近,交通便利;②地形地貌隧址位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局部山体陡峭,沟谷多深切,部分沟谷沿流向形成陡壁,自然山体坡度25~55°。
隧址最大海拔高程为524m,沟谷最低处高程21m,最大高差503m,隧道最大埋深400m;③地震动参数专业资料word.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抗震有利和不利地段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规定,该场地隧道断层部位为抗震不利地段,余为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型: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GB50111-2006)规定,隧址区场地土为中软土-岩层,隧道出口段场地类别为Ⅱ类;其余地段场地类别为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