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沙丫啶注射中期妊娠引产
依沙丫啶(ethacridine,又名利凡诺、雷弗奴尔)是一种强力杀菌剂,能引起离体与在体子宫肌肉的收缩,随妊娠月份增加,子宫对依沙丫啶敏感性越明显。
将依沙丫啶50~100mg注入羊膜腔内,能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和胎盘排出。
临床引产效果可达90~99%。
【适应证】
1.凡妊娠14~27 周要求终止妊娠且无禁忌症者。
2.凡患某种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
3.产前诊断胎儿畸形者。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⑴全身健康状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者。
⑵各种疾病的急性阶段。
⑶有急性生殖道炎症或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⑷中央性前置胎盘。
⑸对依沙丫啶过敏者。
2.相对禁忌证
⑴子宫体上有手术瘢痕、宫颈有陈旧性裂伤、子宫颈因慢性炎症而电灼术后、子宫发育不良者慎用。
⑵术前24小时内2次(间隔4小时)测量体温,均为37.5 C以上者。
【术前准备】
1 .必须住院引产。
2.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术前咨询,说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夫妻双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3.测量血压、脉搏、体温,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注意有无盆腔肿瘤、产道瘢痕及畸形等。
4.检查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血型,心电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肝肾功能的测定。
5.行 B 超检查确定胎盘附着部位和穿刺点定位。
6.引产所使用的器械及敷料必须经过高压灭菌。
7.清洗腹部及会阴部皮肤。
【手术步骤】
1.手术操作定位应在手术室或产房内进行。
术前予地塞米松10 毫克肌注预防羊水栓塞。
2.术者穿手术用衣裤,戴帽子口罩,常规刷手,戴无菌手套。
3.患者术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月份大者可取头稍高足低位。
腹部皮肤用碘酊乙醇或碘伏消毒,并铺无菌孔巾。
5.选择穿刺点。
将子宫固定在下腹正中,在子宫底下两三横指下方腹中线上(或中线两侧),选择囊性感最明显的部位,或根据 B 超定位选择穿刺点,尽量避开胎盘附着处。
6.羊膜腔穿刺。
用7 号带芯的腰椎穿刺针,从选择好的穿刺点垂直刺入腹壁和宫壁,一般通过三个阻力(即皮肤、肌鞘和子宫壁)后有落空感,即进入羊膜腔内。
当穿刺针进入羊膜腔后,抽出针芯,接上注射器,即可抽出羊水。
如回抽有血液,可能刺入胎盘,应退针,改变方向再行穿刺。
7.注药。
准备好装有依沙丫啶的注射器,与穿刺针相接,稍加回抽,有羊水流出后
将药液缓慢注入,注药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
一般注入0.5%依沙丫啶10~20毫升,含依沙丫啶50~100毫克。
8.退出穿刺针。
注完药液后,回抽少量羊水,再注入,以洗净注射器内的药液。
先插入针芯再迅速拔针。
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压迫3~5 分钟,避免子宫壁出血及药液带入宫壁。
如第一次穿刺失败,可另选穿刺点,一般不超过两次,以防羊水栓塞。
9.术后平卧观察半小时,无异常,车送病房。
【引产后观察与处理】
1.受术者必须住院观察,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有无副反应,及体温宫缩等情况。
2.如一次注射引产失败,需做第二次羊膜腔注射引产时,则至少应在第一次注药后72 小时方可再用药,用药剂量仍为50~100 毫克。
如两次引产均失败者,应采用其他方法终止妊娠。
3.规律宫缩后,应严密监护患者状态。
胎儿娩出前应送入处置室待产,外阴部用碘伏消毒,臀部铺上无菌巾。
4.胎儿娩出后,若出血不多,可在严密观察下,等待胎盘自然娩出。
如半小时胎盘仍未娩出,而出血不多,应肌肉注射催产素10 单位。
如仍不娩出或流血增多,应即行钳刮术。
5.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查看是否完整,如怀疑有残留,或经肉眼检查完整,但阴道有活动性出血时,亦应立即清宫。
6.流产后常规检查子宫颈阴道有无裂伤,如发现软产道裂伤,即时缝合。
7.详细填好引产记录。
8.引产后根据情况酌用预防感染药及宫缩药。
9.待子宫初步复旧后可行刮宫术清理宫腔。
10.患者两周内或血未净时禁止盆浴,一月内禁止性交。
11.做好避孕指导,一月后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