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文件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编号:(正文)投标内容:技术标部分投标人: (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2017年8月7日目录一、施工组织设计 1二、拟分包计划表 104三、项目管理机构 105一、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项目总体概况1.工程建设情况2.招标要求3.承包方式与承包范围第二节建筑设计概况第三章各分部分项主要施工方法及方案第一节测量施工方案1.测量仪器配备2.主要测量工作简述3.控制网的建立对业主提供的首级测量控制网点,办理正式的书面移交手续,实地踏勘点位并作出标记说明。
并对一级控制网每个月复核一次,同时提交监理、业主。
复测一级控制网的点位精度。
若点位误差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需进一步和业主核对并确认。
高程控制点会同业主、监理共同复核。
当主楼墙体施工至二层时,在主楼外墙上四个角布设高程控制点,相对标高为+1.000 米,用于主楼的高程的传递基点。
主楼的高程控制主要通过业主提供的跟现场较近的标高控制点引测。
一级100~300 5 1/30000 3 10≤1/15000 注:表中n为测站数。
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的差/mm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的差/mm仪器类型视距/m三等DS3 75 3 6 0.3 2.0 3.0中国铁建·安吉山语城(1-2栋、5A栋、5B栋、7-8栋、10-11栋、13栋、15栋及其地下室)项目施工阶段控制网依据建筑设计平面图及现场施工环境,在主楼周边选定 41点即 K1~K41, 41个施工控制点初步定位后,与首级控制网联测,并且各主楼点间相互校核。
若点位不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应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到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
该主控点设置在场地周边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4.控制网的竖向引测(1)当楼板施工至±0.000m 时,通过一级控制网,在首层楼板上布置二级控制网,具体布置详见控制网布置图。
(2)由于首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首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
(3)上部楼层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在首层或转换层混凝土楼面控制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在转换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天顶仪,在施测层安置激光接收板。
2)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3)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记;4)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 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5)重复第1 到第4 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提前在楼板上预留200x200 的预留洞,浇筑楼板砼后,将点位通过预留洞引测到各楼层上。
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四边形图形。
在四边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四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
如点位误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应重新投测控制点。
(5)±0.000以上各层+1.000m 标高基准点引测1)±0.000以上楼层基准标高点首次由全站仪从首层楼面竖向引测,每升高3层用全站仪引测中转一次,3层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外墙面往上量测。
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2)在±0.000m 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3)全站仪后视核心筒墙面+1.000m 标高基准线,首先测得仪器高度值。
对仪器内Z 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
4)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土建提模架或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位置,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
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5)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实施。
(2)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3)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在观测过程中,要求做到“一稳定、四牢固”。
“一稳定”指施测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四牢固”指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牢固。
(7)对现场的施测控制线,应书面移交给各架子队,对控制线要求有明显标记。
(8)自检——→互检——→报技术负责人检查——→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9)在每层结构体施工完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会同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整个结构体的垂直度、平面位置、楼层标高进行一次实测实量,并及时将其复验测量报告报验至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总工,以便指导后续施工。
6.安全生产技术措施(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操作人员不得从竖向传递洞口上仰视,以免坠物伤人。
(3)高程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4)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让。
(5)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它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6)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7)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8)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第二节钢筋施工方案1.工程概述本工程主要使用HPB300、HPB300E、HRB335E、HRB400E四种强度的钢筋,在钢筋构造方面执行新版16G101图集,同时为减少施工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对于直径小于16mm 时采用搭接,钢筋直径为16mm、18mm、20mm时采用焊接,直径大于22mm 时采用直螺纹连接;在框支柱纵筋、框支梁面筋和底筋、图中有特别规定的部位应采用直螺纹连接。
本工程结构抗震等级二级,基础钢筋量大,墙柱插筋多,施工中需着重控制变标高处、变截面处底板、柱等钢筋的锚固,以及保证墙、柱、楼梯插筋位置的准确。
人防区人防墙、柱等主要构件钢筋按人防规范要求施工。
2.钢筋工程施工流程(1)钢筋工程具体施工流程图: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图(2)柱筋绑扎流程立柱筋→套箍筋→连接柱筋→画箍筋间距→定位放筋→绑扎钢筋→放置垫块(3)墙筋绑扎流程暗柱柱筋→暗柱箍筋→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梯子→剪力墙水平筋→S钩拉筋→垫块固定(4)梁筋绑扎流程放置梁柱筋→放置定位钢筋→放置梁箍筋→次梁柱筋→放置定位筋→梁箍筋绑扎→放置混凝土垫块(5)板筋绑扎流程弹板钢筋定位线→板短向钢筋→板长向钢筋→洞口附近加筋→板负向钢筋→混凝土垫块3.钢筋加工要点(1)钢筋进场验收及取样试验钢筋在进场前,应对其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标牌、批号、炉号、数量逐项验收。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一级钢筋经调直机调直后,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钢筋调直后,不应有局部曲折,每米长度的弯曲度不应大于4mm,总弯曲度不得大钢筋总长度的千分之四;钢筋进场后应按批进行取样试验,每批由同一厂别、同一炉批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的钢筋组成。
现场所有钢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原材绝对不允许加工、使用。
(2)钢筋放样及加工1)BIM钢筋放样本工程将引进BIM钢筋放样技术,通过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的强大技术支持,建立一道长效的BIM钢筋放样机制,针对地下室结构复杂的钢筋节点,通过三维的方式展示节点,直接清晰的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辅助钢筋下料。
2)钢筋下料所有放样料单均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对设计中没有确定的部分,征求设计同意后,以设计为准或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12G901)为准。
钢筋放样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考虑搭接、锚固要求,进行放样下料,下料时必须兼顾钢筋长短搭配,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钢筋。
各施工队必须提前两周将钢筋放样单报到项目技术部,由项目钢筋翻样统一对钢筋放样单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
下料原则: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配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3)钢筋的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及砂碗切割机对钢筋进行切断。
切断时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18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18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
钢筋切断时核对配料单,检查料表尺寸与实际成型的尺寸是否相符,无误后大量切断成型。
在工作台设置控制下料长度的限位挡板,精确控制钢筋的下料长度。
钢筋切断时,钢筋和切断机刀口要成垂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4)钢筋的成型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配筋单分区、分段、分层、分部位、分规格进行弯曲成型。
钢筋成型加工控制重点为箍筋加工、梯子筋、定距框、马凳的加工以及直螺纹接头的加工质量。
(3)钢筋直螺纹施工钢筋直径>22时,采用机械连接。
1)钢筋直螺纹加工钢筋下料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其端头截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并不得翘曲。
将钢筋两端卡于套丝机上套丝。
套丝时要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进行冷却润滑。
对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
2)直螺纹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时,钢筋的规格和连套筒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丝头和连接套筒的丝扣干净、无损。
将已拧套筒的上层钢筋拧到被连接的钢筋上,并用扭力扳手按下表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接头拧紧,直至扭力扳手在调定的力矩值发出响声,并画上油漆标记,以防钢筋接头漏拧。
力矩扳手每半年应标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