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局部麻醉药

第9章局部麻醉药


CH3 H N
O CH3
N. HCl. H2O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
[2-(Diethy-amino)-N-(2,6-dimethylphenyl)acetamid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
33
盐酸利多卡因合成(掌握)
CH3
H NO 3
• 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有着非常接近的耐受性。左 旋布比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都低于布 比卡因,致心率失常的剂量比布比卡因高。
43
盐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CH3 H N
N .HCl . H2O
O CH3
CH3
• S-(-)-N-(2,6-二甲基苯基)-1-丙基哌啶2-甲酰胺盐酸盐-水合物
因 的
比普鲁卡因强三倍,可用于浸润麻醉 和表面麻醉。


26
物 普 • 徒托卡因的烷氨基比普鲁卡因小,但碳链比 普鲁卡因长,加上侧链上连有两个甲基加 鲁 大了对酯基周围的位阻,麻醉作用比普鲁 卡 卡因强 。 因 的 衍 • 二甲卡因(地美卡因)与徒托卡因的作用相 生 似。侧链上的甲基增加了立体障碍,使酯键 不易水解。
•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 二、酰胺类 • 三、氨基酮类 • 四、氨基醚类 • 五、氨基甲酸酯类
15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pAminobenzoate)
• 盐酸普鲁卡因
• (Procaine Hydrochloride)
•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 4-Aminobenzoic acid-2-(diethylarnino)ethylester
29
二、酰胺类:Amides
• 若用酰胺键来代替酯键,并将胺基和羰基的 位置互换,使氮原子连接在芳环上,羰基为 侧链一部分,就构成了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 基本结构。
普鲁卡因
CH3 O
N CH3 H
N(C2H5)2
利多卡因
30
• 但实际上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研究是 从具有麻醉作用的天然生物碱 Isogramine 的 发 现 得 到 启 发 的 , 由 Isogramine结构的确定而导致了酰胺 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的合成。
40
利多卡因的类似物
• 甲哌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是侧链为N-取 代的哌啶甲酰胺类化合物。
• 甲哌卡因结构中氮原子上取代基R为甲基,pKa为 7.6,作用迅速,且具有穿透力强,毒副作用小, 不扩张血管等特点,适用于腹部、四肢及会阴部手 术。
CH3 O
N CH3 H
利多卡因
N(C2H5)2
41
利多卡因的类似物
24
物普 鲁 卡 因 的 衍 生
苯环上氨基的氢以烃基取代,可以 增强局麻作用,如丁卡因(Tetracaine)
N-烃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 副作用也强;但剂量小很多,副
作用实际比普鲁卡因低。
25
物 普 • 改变侧链氨基上的取代基或侧链中引 鲁 入取代基,有些化合物的局部麻醉作
卡 用比普鲁卡因强,如布他卡因的作用
H3C N
可卡因 COOCH3
OOCC6H5 H
OOCC6H5 H 有局麻作用
苯甲酸酯结构 的重要性
10
HN
六氢吡啶的HN衍生物
OOCC6H5
H
OOCC6H5
COOCH3
H
α-优卡因
β-优卡因
都具有局麻作用。稳定性高,毒性小。
说明莨菪烷双环结构也不是必需的。
11
对氨基苯甲酸酯局麻药研究
• 1890年合成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命名为麻因(Anesthesin)-苯佐卡因。
第九章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
1
• 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包括:
• 全身麻醉药(全麻药) (General Anesthetics) :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意识、感觉和 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 手术前麻醉。
•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 (Local Anesthetics)
22
普鲁卡因的衍生物
• 氯普鲁卡因是在普鲁卡因的2-位用氯原子取代, 起效快,效能比普鲁卡因强2 倍,代谢速度比 普鲁卡因快(半衰期仅为25秒),副作用仅 为普鲁卡因的1/2,临床上用于各种手术麻醉。
23
普鲁卡因的衍生物
• 羟普鲁卡因和奥布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均比普鲁卡因 强,作用时间也较长。
• 羟普鲁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奥布卡因则多用于眼 科的表面麻醉。
hydrochloride,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 16
Synthesis of Procaine(掌握)
硝基卡因
17
为什么需检测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含量?
• 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会有酯化不完全的对 硝基苯甲酸引入下一步反应,经还原后产 生对氨基苯甲酸,此外在硝基卡因还原的 过程中,以及盐酸普鲁卡因在贮存过程中 会发生酸性水解生成对氨苯甲酸。
• 一方面是由于酰胺键比酯键稳定,另一方面 是由于利多卡因的酰胺基的邻位有二个甲基, 空间位阻较大。
CH3 H N O
N. HCl. H2O

CH3 35
体内代谢有二条途径:
• 酰胺的水解和叔胺侧链的N-脱乙基化。产生 的N-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会引起中枢神经 系统副作用。
36
禁止丙胺卡因的使用
• 丙胺卡因,其麻醉强度、持续时间和毒副作用均 比利多卡因低,用于浸润麻醉、表面麻醉及硬膜 外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的毒性约为利 多卡因的l/2~2/3。
• 但丙胺卡因所产生的邻甲苯胺代谢产物可氧化血 红蛋白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一系列严重的心脏毒性和系统毒性作用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警觉,于1995年禁止丙胺卡因的使用。
丙胺卡因
CH3 O
N CH3 H
利多卡因
N(C2H5)2
37
盐酸阿替卡因
H3C S
H3C H N
C3H7 N H
O
HCl
CO2CH3
由可卡因--普鲁卡因,是以天然化
合物结构出发设计和发现新药的典型
例子之一!
13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的结构类型
(Chemical Structures of Local Anesthetics)
14
结构类型
• 普鲁卡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对氨基苯甲酸 酯结构在局部麻醉药物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了 对对氨基苯甲酸酯结构的研究,并发展了酰胺 类、氨基酮类、氨基醚类等结构的其它局部 麻醉药物。
• 4-甲基-3-((1-氧代-2-(丙氨基)丙基)氨基)-2-噻吩羧酸甲酯
• Methyl 4-methyl-3-(2-(propylamino) propanamido)thiophene-2-carboxylate hydrochloride
• 与丙胺卡因相比,用噻吩环取代了苯环,导 致毒性比丙胺卡因降低。
6
• 于1884年正式用于临床。可卡因毒性较大, 有成瘾性,其水溶液不稳定,消毒时易水 解 失 效 , 且 来 源 有 限 。 1914~1916 年 间 , 美国和欧洲相继通过严厉的法律禁止临床 使用可卡因。
• 后来进行可卡因合成代用品的研究,企图 得到更理想的局麻药。
7
可卡因的化学结构
叔胺-碱性
• 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和心脏的脂质膜,降低了 阿替卡因的中枢和心脏毒性。
38
阿替卡因
• 阿替卡因特别适用于涉及切骨术及粘膜切 开的外科手术过程,是国内市场上供应的唯 一口腔专用局部麻醉剂。
• 阿替卡因局麻作用强,全身毒副作用低。
39
依替卡因
• 依替卡因(Etidocaine) 作用与布比卡因相似, 作用时间更长,主要用于硬膜外麻醉。
• 本品对个别患者可引起过敏反应。 • 盐酸普鲁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低、无成瘾性,用于浸润麻醉、阻滞 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局部封闭疗法。
21
普鲁卡因的缺点:
• 和可卡因相比,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 强度相对较低,作用时间也短,而且 化学性质也不够稳定,易于水解。
• 为了克服普鲁卡因的这些缺点,又合 成了许多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化 合物。
31
• 利多卡因可看作为Isogramine的开链类似 物或生物电子等排类似物
Isogramine
利多卡因
32
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
• 利卡多因的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更强,主 要用于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
• 由于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也被用作 抗心律失常药。
3
优秀局麻药具有以下特性:
①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组织,对相邻的 其它组织无不良影响;
②作用具有可重复性; ③作用强,毒性小; ④产生麻醉的诱导期短; ⑤持续作用时间长; ⑥溶于水。
4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Local Anesthetics)
5
局部麻醉药的发现
• 最早使用的局麻药是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 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可卡因(Cocaine,又 名古柯碱)。
羧酸
H3C
莨菪烷的双环结构
N
甲酯
COOCH3 OOCC6H5
五元含 氮杂环
H
六元含 氮杂环
苯甲 酸酯
8
H3C N
可卡因
COOCH3 OOCC6H5
H
水 解
H3C N
COOH + C6H5COOH+CH3OH
OH
H
均无局麻作用
左旋爱康宁(一)Ecgoni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