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画说课稿示范

儿童画说课稿示范

儿童画说课稿示范儿童画说课稿示范篇一:《纸版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美术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纸版画》,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本课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教学内容为《纸版画》,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

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

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通过纸版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教学阶段目标,1.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时建议1~2课时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说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启发学生,引出“纸版画”。

2.谈话:分析儿童纸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欣赏儿童纸版画作品。

3.师生讨论关于纸版画的定义以及纸版画的特点、种类及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或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拓印后会产生点、线、面的阴刻效果。

揉纸法:将吹塑纸、牛皮纸、铜版纸等较厚的纸用力揉皱、卷压,然后展开压平,纸面上形成许多粗细不同的褶皱。

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折纸法、剪刻法??4.让学生分析纸版画。

教师示范的纸版画的底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同样的材料,你还有哪些方法制作版画?在分析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版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创作。

5.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丰富多彩,多用手去触摸这些材料。

触摸这些材料,会感觉到不同的肌理,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纸版画,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会更加丰富有趣。

6.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凹凸不平。

7.讨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8.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沟通情感,相互促进,一起来制作纸版画底版。

培养创造力落实在细节里。

9.拓印:除了油印以外,运用水粉颜料可以进行“粉印”。

用毛笔将颜料平涂在底版上,用深色纸印出作品。

拓印时注意纸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

可利用双面胶或小夹子等工具进行定位。

10.感受: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

11.讨论: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

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①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

②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

12.创作: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

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

13.评论: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14.展览:互相欣赏、评论。

说板书设计: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纸版画制作步骤示意图和展示区。

让学生接触纸版画这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制作,总之本课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课说完了!请各位评委多指导、批评!谢谢!篇二: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8师美班的王文静。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绘画中的节日》,我将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介绍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教材方面)《绘画中的节日》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本课为两页。

第一页主要展示了不同民族庆祝节日的照片,及绘画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

第二页则为表现不同节日的儿童画。

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本节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

二、教学对象(接着我们再来谈谈教学对象)由于本课是“知识学习”“作品欣赏”与“创新应用”的综合型美术课,而教学对象又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教材理解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技能目标,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研究,交流的能力。

并把自己熟悉的节日情节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明白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节日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设臵、激发兴趣1、课前把教师布臵成过年的样子——门旁贴上对联,门上贴上挂笺,窗上贴上窗花等。

并提前在教室里播放《过年回家》的节目视频。

(组织学生有序地走进教室。

学生走进教室后,观察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2、以听录音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带着问题,学生们将视觉与听觉高度集中。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布臵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有什么特点?)3、播放过年小动画与此同时学生畅所欲言。

(在民间,过年还有哪些传统的活动?你是怎样度过的?你的心情如何?学生讨论、交流、表演。

)二、学习交流、知识拓展4、课件展示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幅员辽阔。

除了春节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不同的节日,体验不同的风情。

5、通过念童谣、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大家学习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共同学习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并让大家谈谈你所喜爱的节日。

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三、作品欣赏,提高审美6、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我们的节日呢?欣赏画家的画《枣园来了秧歌队》(问: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节日和什么内容?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故事?哪里的农民头上爱扎包毛巾?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拓展:在画面中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7、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画。

猜一猜,这几幅学生作品分别表现了哪些节日?这些表现节日的学生作品在内容和色彩上都有什么特点?请你分析一下。

欣赏:(1)《过大年》小朋友除了用鲜艳的颜色表现气氛外,最引人注意的是采用了放射性的构图方法,把欣赏者的目光一下吸引到圆圆的桌子上。

(2)《舞龙灯》弯曲的彩龙把画面连接在一起。

(3)《看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着小朋友们,看他们的眼睛睁得多大呀。

(4)《赛龙舟》河与岸巧妙地把画面分成两半,上面是喜气洋洋助威的人群,下面是热火朝天的参赛队员。

上下两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上面,活泼热烈;下面,紧张严肃。

四、大胆创作,点拨引导8、学生作画。

(教师播放欢快的伴奏音乐并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交流经验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与艺术相结合。

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

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