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0.15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溶 解 度 溶液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ﻩ ﻩ ( )
A.泥土 ﻩB .蜡烛 C .蔗糖 ﻩD.花生油
2.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ﻩﻩ ( )
A.硝酸铵 B .生石灰 C.烧碱 ﻩD .食盐
3.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 量筒 ﻩB. 玻璃棒 ﻩC. 酒精灯 D. 托盘天平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ﻩ ﻩﻩﻩﻩ ( )
A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5. 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
B.5%
C.10% D .20%
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ﻩ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ﻩﻩ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7.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 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 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有晶体析出
D.t 2℃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8.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 .加入一定量的水
B .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9.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
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0.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 水,并冷却到T ℃时,分别析出2g 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 .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31分)
11.(5分)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油污,形成 。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 油污,形成 ,两者去污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12.(6分)20℃时NaN O3的溶解度是88g。
将50gNaNO 3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时NaNO 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是 g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
13.(10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下表是10g 水在不同温度下最多能溶解A 物质的质量。
请在右面的坐标
图中绘制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4.(6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右图现象。
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15.(4分)下图是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向两只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 两种
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 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
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 ___B。
(填写“>”、“<”或“=”,
下同)
(3)将t 2℃的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
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
(4)将t 2℃的A 、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1℃,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2分)
16.(8分)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氯化钠),冬天捞碱(碳酸
钠)”。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
“冬天捞碱” 。
(从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方面回答) 17. (4分)2009年下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
(1)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某机场要用45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
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
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 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 (填序号)。
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
四、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
18.(7分) 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温度/℃ 0 20 40 60 溶质质量/g 1.5 2.5 4 6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g,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19.(7分)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干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
该步骤是。
五.计算题:(本题共13分)
20.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
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A 3C 4B 5B 6C 7D 8A 9B 10D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31分)
11.溶解 溶液 乳化 乳浊液 不同
12.饱和 94 46.8
13. 降温或增加甲的质量 甲
14. ⑴均一.稳定.透明 ⑵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⑶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15. (1)B;(2) =;(3)>;(4) >。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2分)
16. (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17. (1)600 (2)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高于固液分离的正确认识均可得分)
四、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
18. (1)烧杯;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物品与砝码放错位置(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95;100 (4)④②①③⑤
19. (1)左 (2)滴入盐酸时不再产生气体 (3)重新过滤 (4)漏斗
(5)错误!×100% (6)洗涤沉淀
五.计算题:(本题共13分)
(1)(4分) 0.48g
(2)(9分)(2)解:设51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2H 2O22MnO 2H 2O + O2↑
68 32
x 0.48g
g x 48.03268= g g x 02.1326848.0=⨯=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005102.1=⨯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