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解析版)

【新教材】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解析版)

6.2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
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

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

“来而不住,非礼也。

”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
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

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
化整体。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

例如老庄哲
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

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
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
以很高的评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
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
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

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
今天和明天。

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
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
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
题。

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
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
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

所以对热衷于“拿来”
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
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
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
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
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下列对“拿去主义”意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拿去主义”是仿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

B.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拿不出去。

C.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D.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
者更强烈的兴趣。

【答案】C
【解析】句子只是交代了王蒙等作家取得的成就,与“拿去主义”无关。

2.“‘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B.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
菲薄。

C.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
文化艺术的发展。

D.“‘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意思是“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

【答案】D
【解析】“‘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错,原文没有依据。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B.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
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C.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D.“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意思是说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

【答案】B
【解析】“西方的科学家”错,原文“许多科学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

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
现了变化。

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
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

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
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

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
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

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
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

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
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
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选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