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学文献综述

城乡规划学文献综述

农业观光产业园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郊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人们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在全国性大规模建设的浪潮下,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总结与梳理了多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与思想,对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农业观光;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最早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到了20世纪60
年代,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进一步拉近了城市与农业间的关系。

同时期已出现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职能的观光农园。

国外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并根据城市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市型农业开始初露头角,当时的农业观光园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具备了休闲旅游的经济消费实力。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

到后来又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

虽然在我国农业观光园种类多,发展快,但由于开发期较短,致使领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2.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分析
在城郊结合地带开发农业观光园,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等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色农业发展。

同时,良好品质的绿色食品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积累,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有资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呼和浩特的农业观光园起步不久,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行业竞争并不激烈,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可观。

(2). 近郊草原地貌与观光农业优势互补,新城独具风格的景观。

(3).呼和浩特大青山一代集中了动物园、高尔夫度假村、滑雪场等休闲场所,可与农业观光园形成良好的互动。

但呼和浩特地处生态较脆弱区域,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品种与规模都有限,因此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抓准定位,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客服薄弱环节,突出特色。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思想总结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为基础,混合了多种用地类型与功能的综合片区,要注重生产性与服务性、观赏性与体验性以及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在园区内我们要注重服务设施的多样性与景观的多样性,既要有自然风景,同时结合人文景观。

农业观光园由于地域、民风民俗、消费水平、植被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景区、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公园、农业科技园、农业植物园、度假农场等几大类型。

开发商要根据需求程度与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类型,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则、因地制宜原则、适度开发原则、远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与开发,在功能定位合理的基础上将美学最大化,实现生态性与市场性的双赢。

[1].张丽丽.都市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设计.[D]. 东北农业大学.2009
[2].史莹.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实践[D]. 南京林业大学.2008
[3].孟英伟. 我国农业观光园开发模式研究[D]. 华侨大学.2007
[4].王文婷. 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 兰州大学2012
[5].孔祥智.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04):14-19
[6].牛有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J]. 前线.
2007(07):37-46
[7].刘嘉.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初探[D]. 北京林业大学.2007
[8].赵泽澜. 农业观光园文化创意及实证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9].孙洛夫. 北京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10].李曼.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1].徐志.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14
[12].姚蓉. 农业观光园该如何做[J]. 农家参谋. 2012(02):179-192
[13].胡笳,卜复鸣.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构思——太仓市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分析[J]. 园林. 2010(03)
[14].杨存栋,王雪,陈田. 北方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02):308-3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