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
————《夫子当路於齐》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夫子当路於齐》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烛之武退秦师》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蹇叔哭师》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
——————《鲁仲连义不帝秦》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
————————《鲁仲连义不帝秦》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楚归晋知罃》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楚归晋知罃》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
—————《祁奚荐贤》
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许行》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夏天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瑕。
——————《许行》
—————《子产不毁乡校》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冯谖客孟尝君》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
——-——《鲁仲连义不帝秦》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宫之奇谏假道》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烛之武退秦师》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楚归晋知罃》
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蹇叔哭师》
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齐晋鞌之战》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许行》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
—————《蹇叔哭师》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晋灵公不君》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晋灵公不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国土不需要新开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团聚,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
——-——《夫子当路於齐》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
——-——《夫子当路於齐》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
——-——《夫子当路於齐》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论语·公冶长》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处于大国之中不得伸展,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论语·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
————《齐晋鞌之战》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齐晋鞌之战》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
往,郑国就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耽误它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晋灵公不君》
初,宣子田于首山(26),舍于翳桑(27)。见灵辄饿(28),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