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昌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状况
汇报材料
(2013年7月17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措施的有效加强,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同时也搞活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商品流通,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然而,一方面,由于山区农村道路路况较差,加之农民群众法律常识和法规意识淡薄,驾驶员缺乏良好的技术素质,车辆在不办理任何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农村公路成为无牌无证车辆的聚集地;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群众缺乏购买新车的能力,加之农村客运货运市场运费低廉,投资成本难以收回,导致农村地区成为“二手车”、报废车容留的主要场所,这样在无形之中给农村地区的安全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参与农村交通的人特别是驾驶员无良好的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参与农村交通运输车辆的车体状况不够安全,事故隐患随时存在,因此,这样的环境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便构成很大威胁。
清理整治无牌无证车、报废车上路、农用车载客一直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但由于农村公路交通中种种主客观因素,使得管理中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
一是对农村群众宣传教育不深入,群众不理解,农村公路
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差。
一方面,对农村群众交通法规教育程度不够,群众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章的后果和危害。
另一方面,对农村群众交通管理工作宣传少,他们缺乏对交通管理的正确认识,甚至认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正常执法是故意刁难,因而不支持、不配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群众基础。
二是交通违章行为屡教不改、恶性循环。
农村公路交通的发展,方便了农村群众的出行,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群众的乘车多以农用车为主。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做出一定处罚的同时告诫驾驶员不能载人,群众不要再乘农用车,但由于农村交通条件所限,这样的警告也无济于事。
另外,部分车辆由于购车日久未办理登记,或虽办理过登记但相关手续已遗失,现在补办手续又相当困难,交警在路检路查时也只能是罚款放行,再罚款再放行,问题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三是多头管理,农用车源头混乱。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作为统一负责管理城乡道路交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负责农用车入户办理牌证和驾驶员考核发证等工作。
但长期以来,农机部门以农用车系农用机械为由也参与了农用车的办牌办证,致使交通管理机关不能对部分农用车的年检、驾驶员的审验以及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四是农村经济条件差,事故处理难度大。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比较落后,加之农村公路交通中大部分车辆未
参加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事故伤者、死者的医疗费和善后赔偿费难以支付,无法落实,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五是农村公路路况差、等级低,无法满足安全交通的条件。
农村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路况差,管理和保养经费少且难以保证,加之近年来部分路段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在未设臵任何交通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无法正确警告和提示驾驶员安全行车,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这些因素都为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面对目前农村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充分发挥农村公路交通管理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山区实际情况,依照交通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群众服务的原则,采取相应对策,以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公路交通管理走上社会化、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以促进农村公路交通事业的安全、健康、稳步发展。
一、切实加强农村交通法规常识的普及和交通安全教育是解决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坚实基础。
交通管理,宣教为先。
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交通法规人人皆知、个个遵守,交通管理大家支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农村公路交通现状才能有根本性改善。
加强农村驾驶员的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增强驾驶员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
建
立、完善公路沿线交通安全示范村,逐步将安全文明通道工程扩展到山区农村,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常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其交通行为。
二、深入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是解决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必要途径。
农村群众渴望得到正规驾驶技术培训,更希望车辆办牌办证后能够安心、合法的运营,但其接受培训、办牌办证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当深入农村一线,适时派出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召集农村驾车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等。
同时,对在办牌办证等过程中,应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充分照顾群众利益,减轻农村群众经济负担,减免部分收费,从而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公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驶人无证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违章现象的恶性循环,又加强了农村车辆及驾驶员的源头管理。
三、依法强制车辆参加保险是解决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保障。
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基础条件差,大部分驾驶员、车主经济承受能力低,只有依法强制车辆保险,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才能相对顺利进行,事故的损失也会降到最低程度。
四、依法行驶职权,加强机动车辆源头管理是解决农村公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严格按机动车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对其核发牌证和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其他部门包括农机部门不得再进行直接管理。
只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起对农用车的管理职责,理顺管理关系,才能对农村地区农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法规学习、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等实行统一有效的督促引导,扭转农村地区交通混乱局面。
当前,农村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农村公路交通现状,农村人口素质,农村经济条件紧密相连。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对农村公路的管理中,应充分挖掘队伍的潜能,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帮助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创造良好执法环境,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条件也将得到逐步提高,农村交通条件也将得到不断改善,农村公路交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