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艺术读后感高建丽暑假里,学校为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知识水平,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我选了戴尔﹒卡耐基的《口才的艺术》。
卡耐基一直是我心目中所崇拜的国际级演讲大师。
读了他的《口才的艺术》后,真是获益匪浅。
当今社会,社交频繁,应酬不断,怎样才能做到才思敏捷、妙语惊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事。
本书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语言与人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何运用口才在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想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场合说错话,有时甚至自己说错了还不自知。
在工作中,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与同事相处,甚至如何与学生相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社交中,如何谈判,如何恭维,如何安慰,如何道歉,如何拒绝别人,都要自己有一个度,能够让对方接受,这样才能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本书中,都有涉及到。
书中说,有些时候,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可以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
赞美别人时,缺乏热情的空洞的称赞,不仅不能使对方高兴,甚至可能因为你的敷衍而引起不满和反感。
“小李这人不错”,任谁都能看出,这这是在敷衍,如果能说“小李这人很好,谁请他帮忙都愿意,我们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
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说话要投其所好,比如,一个同事买了一件衣服,尽管知道行情,两百元就能够买下,但如果我们在评价说“这衣服真不错,估计得四五百元吧?”我想这个同事心理肯定会美滋滋的,相处也会更愉快些,这就需要我们说话要有技巧了,这些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学到的。
同样,我们还可以将书中的艺术运用到工作和教学中来。
比如,有的学生很爱捣乱,很会起哄,善于带动全班同学作乱,屡教不改,我很头痛.但是同时他也由优点,很有号召力,他会带动同学打扫卫生,会劝架,同时也很聪明,我们就要抓住这些优点和他进行谈话,应该进行“先扬后抑”的原则,首先表扬他很有领导能力很聪明,接着跟他说假如能把他的领导能力和聪明才智运用在纪律和学习上,不管品德还是学业,我想他肯定会有所进步的。
我能读到这本书,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它教人克服畏惧,建立自信,顺乎其然地发挥自己的潜在智能,在个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谈话,博得赞誉,获得成功。
他会让你掌握这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绝对会让你比别人更快迈向口才成功之路,进而影响你的一生。
对于渴望展开口才,走向成功的你,走向成功的你,也许你的命运在拥有这本书后将开始改变,开始迈向成功的彼岸。
知耻而奋进——读《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有感说实话,提到日本,我并没有好感,由于历史原因,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灾难,所以总是讨厌居多,特别是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在中国的领地钓鱼岛上扣留了正在作业的十多名中国渔民,直至现在也没有一个好的答复,还大言不惭地说是犯了他们的日本法,更是将他们丑恶的嘴脸推到了更精臻的境界,一句话,真的很可恶。
可就是这样一个惹人厌恶的日本国,却能在短短的200年内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无论是是教育、军事还是科技等方面都成了世界的佼佼者,放眼望去,什么索尼啊,丰田啊,三菱啊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再看看,世界排名100强的大学里,更是占了十多席,而中国呢,偌大一个国家,却仅仅只有可数的几席,作为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这是让我们感到汗颜的。
为什么?不管我们是在情感上还是道德上是否该谴责他们,但这些却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读了信力建的《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这篇文章,我多多少少地找到了些答案。
首先想到的就是文明素养问题。
文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说日本的地铁,在日本的地铁里,你可以看见人来人往的人流,可以听见“咚咚咚”的皮鞋声,可以听到有人在小声说话,却独独不会出现我们中国的这些情况:有人拿着手机在大声讲话,有人在追逐着嘻嘻哈哈,更甚而还会不时地看到有人朝地上吐一口痰,让人恶心至极。
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麦当劳快餐店有这样一种情况,它的卫生间贴有一张用汉语写的字:请节约用纸!用汉语标识的这么明显,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的多吗?是对我们中国人的尊敬吗?都不是!这应该是我们要感到脸红的,为什么不用日语写呢、不用韩语写呢?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怪吗?反正不是自家的东西,不用白不用,能多用就多用一点吧,有的人甚而至还会撕一点带走。
还有日本的干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的干净,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体育场里的干净,甚至是全自动化生产工厂里的干净等等无一不体现了日本国的精气,甚而至他们连运输车、废物垃圾车也都擦洗得干干净净,穿行在车辆之间,也闻不到一丝丝尾气。
再看看日本国的教育呢,从宝宝刚出生开始,他们便注重孩子教育的培养,中学特别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家政、缝纫、空手道、体育、兴趣班全部开设。
再看看我们中国呢,好像是怕小孩会调皮出大乱似地,动手课基本没有,应试教育搞了一年又一年,真正过得了独木桥的又能有多少?结果是什么,只有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家”罢了。
再就是日本的敬业精神。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日本人的90°鞠躬。
据统计,一个日本百货公司电梯口的迎宾员,一天要鞠2500个恭,而我们中国能做到的呢,可能不断的打折扣,直到不了了之。
以前看过一则报道,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日本餐馆打工,老板要求他每个盘子必须要洗7遍,一开始,他还能做到,过了几天,他就想,这样又浪费时间又浪费水,反正少洗几遍老板也不会知道,还能为他节约资源,何乐而不为呢?谁知道老板知道后就将他辞退了。
由此可见日本的敬业精神有多厉害了。
总之,日本给我好的印象就是四个字“静、净、精、敬”,不管怎样,相比日本而言,在某些方面,我们中国离它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作为中国人,我们也需要虚心地向日本学习和借鉴,我不想标榜日本,但日本的文明我们必须要承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心得最近在网上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
书中运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来说明到底应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其实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吧?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其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有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那怎么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抽出时间不间断地进行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书籍,让自己的专业能够更加精进,也能让学生对你更加信服。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一件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去。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中,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考验,千万不能千篇一律,统一对待。
尤其是在我们体育课,我深有体会。
比如说每次的热身跑步,有的学生体质很好,有的却不行,400米跑下来就气喘吁吁,脸色发白,没有病还好,有的学生明明身体有问题,却不吱声,你也就不知道,媒体上不是也经常会有学生因运动过量而猝死的报道吗?有的学生运动量就不能大,确实是因人而异的。
这样的学生可以多教他们一些技巧性的动作,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一百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发展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加强宿迁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高建丽看了张新实书记写在他的博客上的“教育的内涵建设”一文我深有感触。
我是淮安人,来宿迁两年多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职业学校中工作的,对宿迁的职业教育也有了一点了解。
现在的职业学校招生都是教师到学生家里去招,一遍不行就两遍,反正就是你一定要把学生招到学校来,我在以前工作的学校就深刻体会到这种辛苦,你招了多少学生已经与你的工资直接挂钩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但是职业学校给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印象肯定不是很好。
我觉得宿迁要想真正把职业学校发展得深得人心,就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从属于帮助人具备起码水平的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预备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而其总体规模则受制于人口出生率。
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限,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形式并存于普通高中教育。
至上世纪末,我国由于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职业领域竞争激烈,对预备人才的基本水平要求也提高了----新增劳动力没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便难以进入职业领域并持续发展,因而要求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发展。
此时社会与家庭对高中阶段基础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由于我市基础教育的生源总数趋少,同时社会存在鄙薄职业教育,以普通高中为高中阶段教育正统的意识,致使近年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扩招,职高招生比例有所下降。
无怪乎有人表示出"普高再扩招,中职便无生可招"的忧虑。
“对教育内涵的提升,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更深奥的道理,就是依靠我市5万多名教师共同奋斗。
”张书记一语中的,明确提出了推动我市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所在。
依此言我市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如何让这5万多名教师不遗余力的为我市教育发展共同奋斗,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搞运动玩花样只是技巧问题,教书育人这件事经不起折腾,如何解放生产力调动我市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才是提升内涵的关键所在。
这其中包括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
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热爱”。
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必须加强师德培训,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结合实际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培训提到一个新水平,防止在教师队伍中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读书与思考高建丽前几天学习了刘斌同志的《教育工作者须有两项基本功-----读书与思考》一文,感触很深。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