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布河南省建设厅发布前言《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精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我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具体情况而编制的。
本标准的编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配套设施的建设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维护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保障电信业务的平等接入。
本标准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解释;3、一般规定;4、通信机房及单元配线箱设置;5、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道设置;6、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室内配线管网设置;7、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配线设置;8、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公用通信设施设置。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负责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意见向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反映,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原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光军、刘鸣芝、张五萍、徐志明、常江、崔百永、崔红涛、祁澎泳、张增福、黄岗I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目次1 总则 (1)2 术语解释 (1)3 一般规定 (3)4 通信机房及单元配线箱设置 (4)5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道设置 (7)6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室内配线管网设置 (11)7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配线设置 (12)8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公用通信设施设置 (13)附录A 范围及分工逻辑界面 (11)本标准用词说明 (13)条文说明 (14)参考文献 (14)II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1 总则1.0.1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配套设施的建设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维护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保障电信业务的平等接入,依据信息产业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文件精神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和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
改、扩建的住宅楼及其他民用建筑的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与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并应适度超前。
现有住宅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在改、扩建时也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
1.0.4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如本标准与新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不一致或未涵盖的内容,以国家或行业新颁标准相关内容为准。
2 术语解释2.0.1 住宅小区residential district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界线划分(如河流)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
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2.0.2 商住楼 business-living building指底层(或数层)为商场、商店、商务,其余为住宅的综合性大楼。
2.0.3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communication ancillary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business-living building指城镇住宅区建筑与建筑群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高质量音视频等通信业务所配套的通信机房、通信管道、室内配线管网及室内配线、住宅区公用电话等通信配套设施。
2.0.4 集中配线交接间center wiring equipment room指供安装有线通信设备及小区内的主干通信线缆配线设备的通信机房。
2.0.5 无线基站通信间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room指供安装无线通信基站设备的通信机房。
2.0.6 室内分布系统通信间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equipment room指供高层住宅及商住楼安装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设备的通信机房。
2.0.7 楼宇配线交接间residential building wiring equipment room指供安装本交接区内的分支通信线缆配线设备的通信机房。
2.0.8 单元配线箱 distribution box指安装在楼宇内作为可放置通信网络交换设备和线路接线模块的箱(盒)体,是通信业务经营者网络和住宅内通信配套设施的分界点。
2.0.9 多媒体通信箱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box指安装在住户室内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高质量音视频等通信业务接入的箱(盒)体。
2.0.10 信息插座information outlet信息插座一般是安装在住户室内墙面上(也有桌面型和地面型)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高1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质量音视频等通信业务接入的插座。
2.0.11 小区通信管道communication pipelin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指在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至单元配线箱预埋供通信布缆使用的通道,由管道、人(手)孔、工作坑、楼宇引入管和楼层引上管等组成。
2.0.12 室内配线管网indoor wiring pipeline net指在楼宇内供布放通信(光)电缆、五类线及以上线缆使用的通道,由室内垂直、水平弱电桥架(线槽)和预埋暗管等组成。
2.0.13 室内配线 indoor wiring指在楼宇内从单元配线箱到住户室内多媒体通信箱或信息插座布放的通信(光)电缆、五类线及以上线缆。
2.0.14 室外配线outdoor wiring指从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集中配线交接间内的交接设备布放到对应单体建筑各单元配线箱的通信线缆。
2.0.15 小区段 district segment指从楼宇内单元配线箱至集中配线交接间的通道。
2.0.16 入户段 enter family segment指从楼宇内的单元配线箱到用户通信终端多媒体通信箱或信息插座之间的暗管、暗线及相应通信配套设施。
23 一般规定3.0.1 新建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应预留集中配线交接间、无线基站通信间、室内分布系统通信间、楼宇配线交接间、小区段预埋地下通信管道、入户段预敷设配线管网及预布放配线,并应能满足多家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和电信业务发展的要求。
3.0.2 住宅小区通信管道应在建筑红线适当处设置人(手)孔,便于与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通信管道相衔接,管孔数应能满足住宅区规划终期通信容量需求,并预留1~2个维护备用管孔。
3.0.3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主干光(电)缆应按终期通信需求进行规划,可分期布放。
配线宜采用交接配线为主,一次布放完成。
3.0.4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室内配线管网应满足住户终期配线需求。
室内配线管网的敷设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一次敷设完成。
3.0.5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室内配线应一次布放到位。
3.0.6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在公共区域或其他需要配置公用电话的场所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
3.0.7 住宅小区用户线路应适当超前,条件较好的小区可采用光缆布放,实现光纤到户(FTTH)。
3.0.8 采用光纤到户的光缆线路,室外光缆宜采用ITU-T G.652技术标准的光纤,入户光缆宜采用ITU-T G.657技术标准的光纤。
光缆芯数应按规划期末的需求配置。
3.0.9 入户段用户电缆的线径,必须同时满足传输损耗分配和交换设备的用户环路电阻限值两个因素。
在此前提下,从提高用户线路网的灵活性、通融性、使用和降低用户线路网的综合造价等几个方面考虑,用户电缆的线径应统一,基本线径宜为0.4mm,特殊情况下可选用0.6mm。
3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4 通信机房及单元配线箱设置4.1 一般规定4.1.1 通信机房不宜设窗。
必要时,可设严密防尘窗。
室内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严禁其他与通信无关的管道存在或穿越,如水管、排水管、燃气管等。
交接间的上层不应设卫生间,且不宜与厨房、卫生间等易潮湿的地方毗邻。
通信机房的门应采用防火、防盗门,门应向外开。
4.1.2 通信机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应配备安全可靠的气体灭火系统(手提式或移动式灭火器)。
不得采用液体灭火系统。
4.1.3 通信机房设置应避开电磁干扰区(电场强度应小于126µV/m;磁场强度应小于800µA/m),并具备防雷功能。
4.1.4 通信机房电源应按住宅小区最高用电等级接入,采用380V三相五线交流电源,容量负荷应符合住宅小区通信规划终期要求,用电单独计量,应能满足三家通信运营商的用电使用需求。
通信机房应设置普通照明和备用照明,并提供不少于三个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三孔电源插座(220V/10A)。
4.1.5 通信机房应预留安装空调所需的孔洞。
4.1.6 通信机房应设立独立接地排(箱)。
釆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釆用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3Ω;应按照GB 50343联合接地系统要求规定制作和安装接地体。
4.2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集中配线交接间4.2.1 集中配线交接间使用面积参见表4.2.1:表4.2.1 集中配线交接间使用面积要求表小区用户规模(户) 使用面积要求(㎡)户数≤1000 不小于251000<户数≤2000 不小于352000<户数≤5000 不小于505000<户数≤10000 不小于70户数>10000 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设置多个小区通信机房,单个小区通信机房使用面积应符合上面的规定。
4.2.2 集中配线交接间的位置应尽量安排在住宅区的中心地域,应选择在建筑物一层不易受淹处,应方便搬运设备的车辆进出和通信管道的接入。
4.2.3 集中配线交接间室内净高(含梁底)不应小于2.8m,净宽不应小于4.5m;门高不应低于2.1m,宽不应小于1m;地面荷载不应低于10KN/㎡。
4.2.4 集中配线交接间交流电源容量应符合以下规定:用户不超过2000户时,容量不应小于25KW;用户超过2000户时,超额部分按每增加1000户增加2KW考虑,增加不足1000户时按1000户考虑。
4.3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无线基站通信间4.3.1 小区占地面积0.2km2及以下的住宅小区应与附近原有建筑物合并考虑设置无线基站通信间;小区占地面积0.2km2以上的住宅小区则应设置住宅小区无线基站通信间(以下简称基站机房)。
基站机房的位置应尽量安排在住宅小区的中心区域,使用面积按小区占地面积进行分类,参见表4.3.1:45 表4.3.1 无线基站通信间使用面积要求表小区占地面积(km 2)使用面积要求(㎡) 0.2<小区占地面积≤ 0.3不小于50 0.3<小区占地面积≤ 0.5应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设置两个基站机房,机房位置应均匀合理,不小于50 小区占地面积>0.5 应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由通信设计单位规划设置三个以上基站机房位置,使用面积要求同上。